頂點小說 > 滿唐華彩 >第434章 都在努力
    沼澤邊,瓦村。

    閆三推開門,他阿孃立即回過頭來,呆滯地看了他一會兒,道:“我當你們回不來哩。”

    “阿孃別煩神,看兒子帶了什麼。”閆三說着,從懷裏掏出了幾樣貴重物件,“兒子給官兵帶路,官兵賞的。”

    他阿孃卻沒被那些金玉錢幣迷了眼,而是目光落在破桌上的一張文書上。

    “阿孃不識書,看它做甚?是官兵給我的團練告身,說我要是想從軍了,往後聽到光武軍,拿它去投軍,算我是老兵。”

    “不從軍,不從軍。”

    見阿孃搖頭,閆三的兩個兄弟直接從懷裏拿出他們那份文書,丟進竈裏燒了,道:“莫煩神,兒子們哪都不去。”

    待他們伸手要拿閆三那一張時,他卻是迅速一伸手,將它揣回懷裏,嬉皮笑臉道:“留個念想唄,幾回能做這樣的大事。”

    “莫教叛軍見了,要你的小命。”

    “叛軍哪能成氣候?萬一我憑它換個吏員噹噹。”

    “你想的美,燒了。”

    閆三嘴上應了,卻提着他自制的小弓出門打獵,走在沼澤邊,卻是一隻鳥都沒射中。

    前幾日給官兵帶路之後,那個姜將軍便問了他一句,“要不要跟我走?你家反正有三個兄弟。”

    他當時有一點點動心,想着萬一從此發達了。可兄長們卻說,一旦去了,更可能是死掉。他遂沒去,姜將軍也不勉強,可一回了這瓦村,忽感到這方天地好小好小。

    攤開懷裏收的那份團練告身,他以前只識得上面的“三”字,現在也識得“閆”字了。

    “三啊三,你被關在這個‘門’裏了咧。”

    日子就這麼平淡無聊地過了幾天,官兵大勝的消息傳來,村裏幾個德高望重的老人便在說河北很快就要光復了,能買到鹽了。

    閆三的兩個兄長便有些後悔把那團練告身燒了,閆三思來想去,卻是揣着它獨自走到了清河郡城,向城門處的兵士問道:“光武軍還在清河郡不?”

    “不曉得。”

    閆三撓了撓頭,正不知去何處時,忽留意到城牆處貼着張告示,畫着個俊俏的年輕人,他走上前歪着頭看了一會,有人拍了拍他的肩。

    “認得他嗎?薛白。”

    “薛太守?”閆三道:“畫得只有一點像哩。”

    “認得?”

    “我給他帶過路。”

    “隨我來……”

    僅僅三日之後,一張團練告身便被賀蘭進明遞到了邊令誠面前。

    邊令誠揣着看了一會兒,喃喃道:“還挺像樣,可這能證明什麼呢?”

    賀蘭進明急於拿到薛白妄圖僭逆的證據,道:“清河郡不少兵士都聽到了他們用這個番號,僅看‘光武’二字,薛白之逆心路人皆知。”

    “還有別的證據嗎?”

    “有!”賀蘭進明猶豫片刻擲地有聲道,“有個鄉民,給他帶路時親耳聽到,那薛白與麾下言‘借叛亂逼聖人退位,擁立太子’。”

    “真的?”邊令誠終於得到了聖人想要打探的消息,站起身來。

    “千真萬確!”

    當夜,方纔有人走到了閆三面前,道:“記住,到時只要有人問你,你便說親耳聽到他們的圖謀,明白嗎?”

    閆三從未見過這樣的陣仗,被嚇壞了,結結巴巴道:“誰,誰會問我。”

    “你不必管,等到了,伱只管答。”

    “到……到哪?”

    前面的獄吏轉身西望,吐出兩個字。

    “長安。”

    ~~

    長安。

    因一場叛亂所擾,興慶宮已許久不聞絲竹之聲。

    東都失陷使得長安城混亂了好一陣子,所幸天子打開內帑,招募了許多長安遊俠,加上河西、隴右、西羌十二部,總計二十萬兵馬鎮守潼關,局勢方纔穩定下來。

    當然,倉促之間能調集起這麼多兵馬,其實是以少數精銳的西北邊軍、中央禁軍作爲骨幹,以招募的新兵作爲血肉充實。

    至於統帥人選,唯有哥舒翰。

    彼時哥舒翰正在隴右,李隆基以五百里加急召他回朝,欲任命他爲兵馬大元帥。沒想到,哥舒翰風塵僕僕地趕回了長安,卻是跪倒在殿中推辭不已,不敢接受任命。

    李隆基勸慰再三,末了,哥舒翰無奈稱自己最多隻敢爲兵馬副元帥,絕不能僭越。

    這是常理,自古以來,兵馬大元帥多由親王承擔,少予於臣子。李隆基聽了心裏卻不太高興,認爲哥舒翰是在爲自己謀後路,可眼下是用人之際,他亦無可奈何,只好答應下詔任命太子爲天下兵馬元帥,哥舒翰爲副元帥,實際統率大軍鎮守潼關。

    如此一來,薛白通過王承業呈上的諫言終究還是實現了,李隆基想到此事如鯁在喉,其後又再派使者往常山郡押薛白回朝。

    然而,哥舒翰竟還得寸進尺,稱自己病重在身,于軍務有心無力,懇請任顏真卿爲行軍司馬。

    李隆基原本因爲顏真卿是薛白的丈人而心有芥蒂,壓着顏真卿在吐蕃的功勞,此時不得不封賞,無奈任顏真卿爲御史中丞、充行軍司馬。

    等軍隊匆匆做好了準備,李隆基親自到城郊爲哥舒翰餞行,等那綿延數百里的大軍離開長安,他才稍稍舒了一口氣,回過頭來處置一些別的事情。

    近來,天子與宰相都顯得十分勤政,日日在勤政樓奏對。

    “聖人,高仙芝又上表請求覲見,欲與聖人當面解釋洛陽之敗。”楊國忠雙手迭放在身前,很恭謹的貌樣,實則手裏沒有拿任何奏摺。

    李隆基並沒有察覺到他語氣中微微有一些虛言試探之意,聽到高仙芝就感到厭煩,立即蹙眉道:“不見。”

    這已是高仙芝第三次遣使求見,無一例外地全都遭到了拒絕。

    洛陽失守,高仙芝退入陝郡,之後又棄守陝郡,退守潼關。李隆基曾經無比信任、喜愛他,可也正是因此,希望越大,越是失望透頂、怒火中燒,只不過是因爲局勢危急,不得不遏制住怒氣,眼下既命哥舒翰守潼關,必然要處置他了。

    洛陽失守這樣的大敗,不殺不足以平心頭之恨,唯一的顧慮是臨陣斬大將,是否會招致非議。

    “楊卿認爲高仙芝該如何處置?”

    楊國忠低着頭、眼神閃動,應道:“八萬大軍守的洛陽,卻敗得這般快,聖人哪怕不聽高仙芝的解釋,或可聽聽監軍的說法?”

    “吳元孜回來了嗎?”李隆基向左右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