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詭三國 >第2415章不到時候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

    在長安郊外的講武堂外的校場之中,兵卒扯着音律不齊的嗓門大吼着。反正這是講武堂,不是在音樂會,音律正不正根本不是在考慮範圍之內,而是聲音大不大,夠不夠氣勢。

    馬延帶着幾名教官站在邊上,臉上雖然嚴肅,但是眼神當中頗有一些暖意。他現在年齡大了,在軍陣當中也確實是帶不動了,畢竟像是廉頗啊,黃忠啊這樣老當益壯的,還是少數,大多數的兵將在年老的時候,總是會因爲年輕的各種傷痛而導致這樣或是那樣的問題。

    馬延也不例外。

    只可惜馬延本身的知識面並不高,一些東西懂,但是講不出來,所以只能擔任講武堂的管家類型的職務,負責一些雜務事項,紀律糾察等,具體傳授和教導,馬延還是做不了。

    講武堂之內的參訓的大部分中低層的士官,都沒有機會走上更高的層次,他們會在講武堂之內完成基礎的識字和算術評估測試,戰場偵測和戰術分析等等的課程,一些人會在這個過程當中脫穎而出,另外一些人則會被淘汰,失去向上的機會。

    驃騎之下,軍隊依舊是一般百姓最爲嚮往的職業。

    在驃騎軍隊之中不僅是兵餉高,而且還有配套的功勳系統,陣亡撫卹,即便是不能等上高層軍校,在退役之後還可以優先進入巡檢部門,成爲城鎮裏面的坊保,亦或是成爲地方司寇,賊曹,即便是這些什麼都不做,就只是將軍功換取田畝,在軍中學到了知識也夠在地方上成爲周邊仰慕的人。

    另外驃騎之下的兵卒,其軍人榮譽度很高,嚴格軍律養成的職業軍人比大漢普通的僱傭招募兵卒自然是更有紀律性,基本退役之後,甚少出現在民間爲非作歹的。加上軍報、評書、五方上帝教等等手段的宣傳,還有退役之後可以帶回家的一套紅黑戰袍,走在路上都受到一般百姓的尊敬。若是有些功勳的,連子女相親都比一般屯戶強上不少。

    對於那些從其他地方遷徙而來的流民來說,若是和驃騎之下的兵卒家庭結親,那就基本上等於是立住腳了

    這幾年驃騎將軍穩步進軍,對於兵卒的需求隨着地盤的增加也不斷多,急需擴大一線的作戰部隊,講武堂也跟着情況的改變而做出了新的調整。

    原先講武堂只是針對於軍中獲得比賽優勝的兵卒,以及中低層的軍校,而現在驃騎將軍表示要將講武堂擴大,嗯,算起來的話也不算是擴大,就是將原本關中的新兵營合併到講武堂之中,讓講武堂不僅是面對中低層的軍校,也包括訓練這些新兵。

    而對於馬延來說,上了年紀,就喜歡看見一些年輕人。

    但是這些銳氣十足的年輕人,也代表這一件事情。

    氣血旺盛的雜亂。

    驃騎將軍的練兵方法,源於後世,只不過經過徐晃等人的改良,現在變得比較偏向於適應大漢當下,嚴格的軍律,近乎於壓榨式的訓練,而這種訓練模式,對於原本那些流民,亦或是習慣喫苦的百姓,大體上是能承受得住的。

    進入關中三輔之後,隨着徵兵的範圍擴大,兵卒成分也漸漸的複雜,在面對嚴酷的訓練和軍律時,免不了有人就有了一些的反彈。

    斐潛這一次的改革,便是以馬延爲主,組建了教官團,將原本單一軍將的新兵訓練模式改成了教官團的制度,訓練的方法也略有一些改變,使其能適應更大範圍的兵源。

    雖然軍隊中的體罰和打罵依舊,但教官團根據新的操典,舒緩士兵情緒的方法也增加了一些,比如唱歌、摔跤、蹴鞠等等,使得兵卒緊繃的神經可以得到一些調節。

    馬延看着,然後又看另外一名教官帶着這些毛頭小子前往操練,便是揹着手往講武堂內而走去。

    相比較單一的主將訓練模式來說,教官制度便是有好有壞。

    單一的新兵訓練主將,雖然說新兵的質量肯定有所保證,但是難免會使得新兵沾染上一些主將的習慣,對於下一步的分配來說,又是需要一個適應過程。而新兵教官模式,則是以操典爲主,教官爲輔,多名教官輪流訓練,就不會出現什麼一個教官允許的行爲到了另外一邊卻被禁止的問題。

    比如說在徐晃手中訓練新兵的時候,無疑重步兵就更得到徐晃的青睞,其餘兵種麼

    大體是這麼一個情況。

    只不過教官模式訓練出來的兵卒,會比單一主將出來的,尤其是優秀的主將訓練出來的要差一些,這也是無法避免的。

    比如徐晃練兵,新兵的好壞是徐晃負責,並且徐晃也要顧忌名聲,不可能會敷衍了事,但是教官團麼,就是拿薪水喫飯的,達標就可以了。

    只不過現在需求的兵卒量更多了,單一主將模式確實制約了新兵培訓的數量。

    新兵在外訓練,而講武堂之內,還有各地而來的中低層的軍校士官。

    見馬延到了講武堂大門之前,院內的一名主官便是迎了上來。此人是西涼人,當年在長安之戰當中斷了手,被安排在平陽當任了一段時間的巡檢,後來被調任到這裏來擔任講武堂的一名輔官。

    這名輔官一邊跟在馬延邊上,一同往內走,一邊說道:集訓的軍校士官到了大半了,還有一些還沒有到,這些沒到的大部分是川蜀還有隴右的,路途較遠了一些。

    那麼這些人大概什麼時候能到?馬延問道。

    輔官想想說道:應是快了,隴右的會先到川蜀那邊的人麼,大概是還需要十來天

    一路談談說說,便是到了參訓中低層士官的住宿區。

    外面新兵住的是帳篷,而在講武堂之內參訓的士官住得是大通鋪,每五個大間的旁邊有一個廁所,澡堂則要走到較遠的地方,營地每隔一段距離就有一口水井,此時還有不少普通士官在排隊打水。

    見到馬延進來,這些參訓的士官便是紛紛停下手中的事,或是遠遠的致意,或是上前來和馬延打招呼。

    馬延畢竟是多年老將,很多人都認識。

    馬延停下腳步,指着一個人說道,嗯,我記得你,你是太興元年招來的,當年在大河上拉縴!後來跟了徐將軍對不對?現在看起來壯實多了啊!娶親了沒有?

    回稟將軍!在下三年前成親了,現在小孩有了兩!都是小子!

    馬延哈哈笑着,拍着那人的肩膀,不錯不錯。這一次來,要抓緊機會好好學,將來才能再升一升!

    馬延環視周邊圍過來的士官,你們也是啊!主公建了講武堂,給你們這些機會,千萬要珍惜啊!好好學,聽到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