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詭三國 >第2485章才與財
    太興六年。

    九月下。

    北地的草木剛剛開始枯黃,而籌備了許久的青龍寺大論,則是漸漸的拉開了帷幕。

    這一次,不僅是關中北地本土的士族子弟參加,還有來自於漢中和川蜀的,並且也多了很多山東的士族子弟。

    整個青龍寺的大論,將分爲叄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普選。

    普選,不僅是在選人,也是在選經。

    並不是隨便來一個人宣稱自己有能力譜寫註解,就可以讓他加入註解的行列的,而需要有一個過程,需要一個『認證』。

    這個『認證』二字,是不是有一種比較奇異的味道?

    龐統等人並沒有像是斐潛一樣經歷過後世的那種以『認證』服人的事件,但是並不妨礙這些頭腦一流的傢伙立刻參透了其中的奧妙,叄下兩下就搭建其一個『認證』的框架來。

    斐潛在一旁看到了也只是笑。

    畢竟和後世那種『登峯造極』的『認證』相比,當下的環節基本上來說就是小兒科了。回想起後世那些令人恐懼的各種認證,比如什麼肉夾饃胡辣湯,只要沒有所謂『認證』的膽敢多加兩叄個字,呵呵,就往死裏搞,至於搞完了會不會反倒是對於這個銘牌有害,那就不管了。一切都向前看麼,過去的錯誤就讓他過去罷。

    選經,也是如此。同樣需要認證。

    在大漢,因爲今文經學的昌盛,或者說是猖獗,導致有很多經書都是莫名其妙的,或許同樣一個名字,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家族裏面就是不同的版本。這個問題在熹平年間已經是非常明顯了,也導致了不少的矛盾,以至於最終出臺了熹平石經。

    作爲繼承了老丈人遺產的斐潛,自然將熹平石經之中的作爲標準模板,列入了『正經』的行列。當然只有這些『正經』,是不能滿足不斷洶涌而進的這些士族子弟分配的,就比如鄭玄一個人就想要佔據『叄禮』……

    所以必須要有一些『旁經』,或是稱之爲『傍經』,反正意思差不多,就是在『正經』之外的那些經文,而且參選的數量也有限制,最開始的時候只有十本的名額,結果便是根本不夠分配,差一點豬腦袋打出狗腦花來。

    按照這些參會的士族子弟的意願,他們甚至願意選出上百本不同的經書來,然而很顯然斐潛並不會滿足這些傢伙的無聊願望,只是『酬情』增加了兩個的名額。

    這些傢伙自然又是不滿,再鬧,表示至少要想孔子有七十二賢一樣,有七十二本的經文,然後被斐潛一巴掌扇了回去,表示十二這個數字是代表了天地輪迴,歲月更替,難不成孔子要比天地還大?

    於是這些人就只能是無可奈何的接受了這個結果,並且開始爲了十二根肉骨頭相互撕咬打了起來……

    於是在青龍寺之中,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個個的小團隊。

    這些小團隊內部,未必所有人都相互認識,有可能是根本都不熟悉,但是因爲相互之間學習的經文比較相近,於是就漸漸的湊到了一起。而在這樣爭奪肉骨頭的過程當中,山東士族子弟就感覺到了數量上的薄弱所帶來的的力量上的差距。

    因爲斐潛這一方的士族子弟,明顯多餘山東遠道而來的人數,所以在很多時候,這些山東士族形成的小團隊又不得不再次放下相互之間的隔閡,組成更大一些的團隊,來和斐潛這一方的士子競爭……

    原本冀州士子認爲豫州人只會躺倒在帝鄉身上喫老本,而豫州子弟覺得冀州佬狂妄自大不知收斂,然後冀州和豫州的人又鄙視青州人一身的海腥味,徐州人都是鄉下人,反過來青州人徐州人覺得冀州和豫州天天拿着他們繳納的賦稅,喫喝玩樂還不幹正事……

    而現在麼,這些人又有了一個共同坐在一起的理由。

    飲酒而談,尚始而歡。

    然後肚子裏面轉悠着各自的主意……

    酒肆中有一名士子,正在大聲而論,有的人在聽,有的人沒有在聽。

    這種情形在青龍寺,在長安城,在陵邑之中,都是常見,畢竟纔剛剛開始普選,很多士族子弟都希望自己的經書能夠入選,自己也就能夠順理成章的進入正解的環節,而想要讓自己的經書讓更多人知道,那就不可能悶着,什麼『酒香不怕巷子深』了,甚至恨不得將自家的『酒』直接往旁人的鼻子下面塞!

    在青龍寺之中,纔剛剛舉行了一場規模較大的聚會,酒肆之內的話題自然就是圍繞着之前的大聚會的許多消息,相互議論紛紛。

    『這一次正解大會,擢選之人爲何不論名望,只論經學?』一人略帶了一些憤慨的說道,『吾有一友,乃郡縣名士,鄉野大賢,遠近皆聞名之,如今竟然不分名望高低,使得無名之輩得同臺而論,豈不是明珠溷於魚目之中乎?』

    旁邊一人倒也不在意此人是不是屬於無中生友的類型,他更在意的倒是另外的一件事情,『經書繁浩,如淵如海,此番普選,又怎生選得過來?難不成大儒之賢不可一言而定?偏偏要如此大費周章?』

    『聽聞此次普選,鄭公當之無愧之外,水鏡先生倒也名無其實,其餘之人便是相爭不下,川蜀漢中也有多人蔘選,欲取一席之地也!可惜我山東大儒甚少至此!』

    『鄭公豈非山東之士乎?』

    『呃?!』

    『這個……我是說,比如北海孔氏……』

    『孔氏?呵呵,哈哈……』

    『汝好生無禮!有言便說,譏笑何意?』

    『二位!二位,稍安勿躁,都是一家之人,何必爭執不下,反倒是讓旁人佔了便宜?今有聞,說是有正解首席,次席之位,某倒也是能多少知曉其意,只不過這正解委員一職,這「委員」二字究竟是怎生說法?』

    旁邊一人則是說道,『委員,便是委以重任之人也,又有窮源意委之意,如今經文正解,豈不是正當如是?驃騎以之爲名,倒也恰如其分。』

    『哦,如此說來,倒也恰當。』

    『多些解疑,兄臺高見……』

    『哪裏哪裏……』

    『嗨,諸位!嗨!諸位!』又有一人立起身軀,朗聲說道,『鄭公威名四海,此等首席倒也名副其實,這水鏡先生麼,嗯,不談也罷,次席也是無礙,但是這另外兩次席之位,又怎能是任由川蜀河東瓜分?』

    『川蜀之中,何可稱大儒?』

    『就是就是,川蜀本無學士,乃文翁遣相如傳七經,如此說來,川蜀之士當尊稱吾等爲師叔……』

    『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