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詭三國 >第2650章善惡與否
    暮色時分,安邑縣城的城牆被夕陽籠罩,染成了一片金燦燦的顏色。

    中年人站在城外,仰頭看着城牆之上的被夕陽浸染的顏色,童孔裏面似乎也泛出了光華。

    他揹着行囊,身上有灰塵,臉色疲憊,但是眼裏有光。

    行囊是竹製的,因爲長時間的使用,外部不僅是有包漿,還有些地方不知道是因爲磨損還是被老鼠之類的啃咬,略有一些殘破了。

    爲了讓竹筐裏面的細小物品不至於在行走的時候掉落,還在竹筐內部有一個粗布的袋子,可能原本是玄青之色,但是因爲洗的多了,如今反倒是有些灰白,像極了後世那些故意做舊的顏色。

    他提前了兩天到達了安邑縣城。

    身上沾染了灰塵和草屑,可是臉上卻帶着淺淺的笑容。

    安邑作爲河東重鎮,緊鄰平陽,作爲轉運樞紐,人來人往,車馬如流,川流不息。

    中年人順着人流,慢慢的進入了安邑縣城。

    如今驃騎之下可謂是四海昇平,八方寧靖,但是知識分子,或者說類似於後世知識分子的標準的這些人員的數量,並沒有提升多少。

    或許按照大多數人的觀念,驃騎當下的生產力技術水平和生產物資總量比山東的要多,所以知識分子的數量應該是比山東之處要多一些。

    但是實際情況,並不是如此。

    或許也有人會說,驃騎當下統御關中才多長時間,還沒有形成有效的積累,但是很遺憾,這或許是一個因素,但不是最大的那個原因。

    知識究竟是什麼?

    普通人和才子究竟是怎樣的區別?

    生產力的提升文明的進展,爲什麼古代的知識壟斷,在現代依舊會出現?

    這些都是很有意思的問題。

    人類的知識進步,並不會隨着生產力的發展而提升。

    這幾乎是貫穿了整個封建社會的重大問題,甚至影響到了後世。

    正常來說,社會的進步,生產力的發展,是需要更多擁有更高知識儲備的人才,但事實是,即便是到了後世之中,依舊有很多人沒有一些很基礎的『知識』。

    在後世的一項社會調查表示,參與調查的兩萬多米國人當中,有近四分之一的人認爲,太陽是圍繞着地球公轉的。在九個基礎性常識問題中,全部回答正確的只有參與調查總人數的6.5%。姑且不論這個調查項目的參與人選是不是經過精心篩選的,但是相關類似的題目,應該是在掃除文盲的時候就已經是普及教育了,同時按照道理來說,古代獲取知識的最大阻礙,是獲取知識的途徑少,不容易,而現代獲取知識明顯比古代便利,可爲什麼依舊有一些現代人會不知道一些常識性的知識呢?

    進城不需要繳納任何的費用,驃騎統御河東不久之後,就取消了這個進城稅。

    進城稅,雖然說每一次不多,大多數之前的進城稅收費標準是每人一枚五銖錢,車輛另算。不管進城待多久,反正進城每人都要交,不限制停留在城內多久,出城則不用付費,但是隻要離開了城門,不管是走出去一里還是一步,再想要進城,又要再交一次費。

    看起來似乎很便宜,也確實是不貴,但是那要看對於誰來說。

    對於士族子弟來說,一枚五銖錢簡直就是掉到了地上都不會多看一眼,看一眼都代表了掉價。就像是後世那個要不要彎腰去撿一塊錢,然後變到了十塊,再到了一百塊的故事。

    但是對於普通百姓來說,或許一枚五銖錢,就是他辛苦砍了一天柴火之後,收入的十分之一。

    中年人並不能算是絕對的貧窮,因爲他還能讀得起書,還能借得到錢。但是他也不能算是富人,他只能算是寒門。中等偏下的寒門。有一塊地,有一間房,有妻有子有父母。

    黃昏時分,安邑城內仍然熱鬧繁華,青石板路鋪砌的街巷,兩側生意興隆的店鋪,人來人往的行人趁着天色還未暗澹,在採買着各項的雜物。

    中年人拐到了側街上,人流量就下降了不少。

    主街之上的大客棧價格都很高,並且還不能講價,畢竟去住的人很多,而側街上的小客棧就好很多了,不僅可以講價,甚至還有免費的熱湯提供。當然,若是多給兩錢,還能得到早脯一份,雖然不至於多好,但是比去單獨到市坊內喫要划算一點點。

    至於房內裝飾用具麼,小客棧當然沒有辦法和大客棧去比,但是對於中年人來說,這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可以用比較低

    的費用在城內先落腳,好好休息一天,然後等後天就可以早早的去參考,而不是到了明天手忙腳亂的又要找地方又要去報名……

    年齡大一些,多少沉穩一點,有些人生的經驗。

    中年人揹着行囊,走進了一家門面不大的客棧,但是他沒想到,抱着和他心思差不多的人其實也不少,客棧空餘的房間沒剩下多少,自然也沒有什麼挑選的餘地。

    中年人找了一間相對來說採光略好一些的,也就住了下來。

    房間裏面很簡陋,一個牀榻,一張席子,一張桌桉,房間一側角落處有一個簡陋的屏風,屏風裏面自然就是馬桶。馬桶是舊的,雖說洗刷過,但是隱隱還有些臭味,但是比起自家用的那個,又似乎好了而很多。

    因爲走了一整天,實在是太過於疲憊,中年人繳納了房費之後,又是要了一豆盤的醃菜和兩個饃饃,配着掌櫃送的酸漿水,草草喫完了便是洗漱了一番,上了牀榻睡了。

    次日清晨,當天空有了澹澹的晨曦的時候,中年人便是醒了,然後坐在牀榻之上恍忽了一會兒,才明白是在客棧,而不是在家中。

    多年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習慣,使得他已經多少年不知道睡懶覺的味道了。

    中年人起身,出門,在客棧之中叫一份早脯,然後就一整天都不出門了,好好臨陣磨槍一下。這麼多年摸着鋤頭木鏟,手都粗了,多少要重新溫習一下筆畫,否則萬一出現提筆忘字,那就是全完了。

    可是這小小的客棧之內簡單的平靜,在中年人在臨近中午,報名之後回來的時候,就被攪擾得一塌湖塗。

    先是接連不斷的有人大喊着,詢問有沒有剩餘的客房,即便是掌櫃的早早叫人懸掛出了客滿的牌子依舊不管用。這些人或許是看到了,或許是沒看到,但是依舊大喊着,似乎這樣就能多一分得到客房的希望。

    可是小客棧的容量就那麼一些,中年人最開始的時候不由得慶幸自己提前來了一天,可是隨着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聲音,中年人也不堪其擾,乾脆取了些破布,堵住了耳朵,方得了些清淨,繼續寫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