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詭三國 >第3190章矮人看戲何曾見
    『傳令下去,』司馬懿催馬向前,『全軍加速!速戰速決!』

    ……

    ……

    『嘭!』

    沉悶的撞擊之聲當中,一名曹軍兵卒被戰馬撞飛,跌落到了一旁,骨斷筋折口吐鮮血,爬都爬不起來。

    驃騎騎兵呼嘯着,靈活的交錯而過,在曹軍營地之中,像是游魚一樣迅速奔走。

    心理戰術,似乎很高端,但是實際上只要掌握了其中的要點之後,就連普通的驃騎騎兵,也一樣可以玩得很溜。

    被曹洪留在後方的曹軍兵卒,壓根兒就沒想到會被司馬懿在白天的時候偷襲。

    最開始七八名驃騎騎兵喬裝成爲曹軍斥候小隊的時候,竟然沒有人懷疑,讓這些驃騎騎兵輕易的就靠近了營地的營門,隨後從另外一個方向上奔涌而來的騎兵吸引了大部分的曹軍兵卒注意力,於是接下來司馬懿就只需要繞着曹軍營地,帶着人馬從這一頭跑向那一頭,然後順着打開的營門衝進去即可。

    兩條腿顯然跑不過四條腿,當曹軍兵卒發現司馬懿在前門之處虛晃了一槍,便是奔向後營的時候,喬裝成爲曹軍斥候的那幾名驃騎兵卒,已經是取得了後營門的控制權。

    『攔住他們!攔住……』

    曹軍兵卒呼喝着,都希望旁人去攔。

    企圖攔阻的曹軍兵卒,不是被撞飛,就是被砍殺,於是其餘的曹軍兵卒便是有些慌亂的避開了戰馬的正面撞擊,覺得自己讓一下沒事,反正後面的人會攔着……

    在曹軍後營之中,大多數都是輔兵,雜役,以及那些受傷的兵卒。

    指望這些人去站出來攔截驃騎騎兵?

    不要開玩笑了。

    如果曹洪對待傷兵的態度稍微好一些,或者不僅僅是曹洪一個人,而是整個曹軍對待傷兵的制度能更好一些,那麼現在敢於站出來的人肯定會有,而且還會不少。

    這就是民衆的心理,很淺白的反應。

    這種事情,可不是臨時想要就能有的。

『拒馬!誰去取拒馬來啊!』

    抵擋騎兵,當然是拒馬最好用,可是誰都在責怪旁人沒有去取拒馬。

    『該死!誰去撞他們馬!砍他們的馬腿!』

    只要傷了戰馬,自然就也能讓驃騎騎兵立刻損失大多數的戰力,減少威脅,可是依舊沒有人會去。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這個道理誰都懂。

    可是如果將這句話的『兵』字,換成了『士』呢?

    在紛亂的呼喝之聲當中,驃騎騎兵嫺熟的控制着戰馬,從營地當中帳篷的縫隙當中穿插奔馳,不斷的往營地中間推進,將混亂擴展到整個的營地。

    在司馬懿的指揮之下,驃騎騎兵並沒有過多的理會那些手足無措的曹軍兵卒,而是朝着那些試圖集結反抗之處衝擊,以正面吸引側面襲擊的方式減少自身的損傷,擴大對方的恐慌。

    在曹軍兵卒認爲是驃騎騎兵無意義的呼喝聲當中,其實代表着不同的含義。驃騎騎兵不會一味的朝着步卒正面衝撞,因爲那已經是被多次證明會有一定的損耗的行爲,而從步卒陣列的側翼或是背後衝擊,就自然而然的會更加容易,並且往往不會有什麼自身的損傷。

    而且試圖集結的步卒戰陣一旦被從側翼或是後方衝擊散亂的話,對方也會在心理上產生出沒有任何地方是安全的感覺,然後即便是後續有機會集結第二次,也沒有人願意聽號令了……

    戰馬在地上刨着雪和土,刀槍上跳躍着血和肉。

    『躂躂躂躂……』

    『噗嗤……』

    『頂住啊!』

    『火!誰去救火!』

    紛亂的聲響之中,曹軍大營混亂不堪。

    ……

    ……

    習慣,是一件很有意思的東西。

    習慣一旦真正被養成,不論好壞,都不太容易改變。

    其實很多人都知道有些習慣好,有些習慣不好,但是知道歸知道,想要改變的話……

    習慣就會暴怒起來,對着想要將其改變的人一頓拳打腳踢。

    曹軍也有曹軍的習慣。

    曹洪的前鋒抵達了蒲坂縣。

    風雪之中趕路,即便是曹軍之中多年征戰的老兵,也不好受。

    他們即便是冀州人,也不是都習慣於這種冰冷的天氣。

    小雪紛飛,天寒如冰。

    兵卒人馬在行軍當中吐出的煙氣,都沾染在了口鼻鬍鬚上。

    他們沒有配備遮擋口鼻所用的布紗。

    因爲他們沒有這樣的習慣。

    絹布細紗,那是高級將領,軍校士官才能擁有的東西,不屬於普通的曹軍兵卒。

    所以他們因此而感受到了辛苦,甚至是痛苦的時候,怎麼辦?

    再忍一忍。

    這也是他們的習慣。

    如果忍不了了,最後死了,不管是掙扎着去死,還是默默的死去了,也不會有太多人的關注,更不會留存在他們的記憶裏面。

    他們會很快的將那個死去的人在腦海裏面刪除……

    這,同樣也是他們的習慣。

    這些習慣,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還會讓他們感覺到不那麼痛苦。

    人性的本能是趨利的,這種趨利,未必全數都是『舒服』。

    因爲這『利』是相對而言的,100塊錢比起10塊錢來說,就是『利』,同樣的,3級的疼痛相對10級的疼痛,也可以是一種『利』。

    這些曹軍的習慣,都有他們形成的道理,也是曹軍在中原地區能夠獲勝的基礎。

    他們人多,部隊輪換折損一直都很大,所以誰都記不住誰。

    就像是張熹的敗落和死亡,即便是曹洪一再強調和鼓舞,想要激發出兵卒的復仇之氣,可是並沒有多少的作用。

    因爲除了一部分的曹軍精銳核心私兵之外,其他大部分的兵卒都沒有什麼復仇的概念的……

    否則徐州的仇怎麼算?

    青州的呢?

    冀州,荊州?

    真要是什麼都說復仇,那可真就是沒完沒了。

    即便是不論地域,只是論及友情,張熹同樣也不是所有人的朋友。

    至於戰友情……

    如果有新兵入伍的過程,然後和一羣同鄉的新兵,在白天黑夜裏面摸爬滾打,那麼就是有戰友之情的。

    可惜曹軍沒有。

    冀州兵是降兵,袁紹抓來的。

    青州兵是黃巾賊,爲了口飯喫。

    豫州兵則是徵募的,就圖着賞金。

    如果有在作戰之中奮勇向前,獲得了功勳得到了晉升,看着新兵們崇拜又害怕的眼神,第一次感覺自己在軍伍之中能實現自我的時候,那麼也是會有戰友情的。

    可惜曹軍依舊沒有。

    想要晉升,要有關係。

    沒有關係,要有金銀。

    若是連金銀都沒有,那麼怎麼才能表示自己要上進的?要怎麼表現自己的誠心?要怎麼體現是要向曹丞相靠攏?

    打仗他們是不怕的,在中平之後,掙扎着活到現在,誰沒經歷過幾場戰亂廝殺?

    可他們沒有未來。

    就算是他們多麼努力的搏殺,也依舊是外人。

    曹軍之中,中領軍中護軍是一個圈子,在這個圈子之外的,都是外人。

    所以,當張熹死了的時候,曹洪大喊着復仇,其他兵卒也就是在嘴皮上喊喊而已。

    大部分的曹軍兵卒對於曹軍,甚至是對於大漢都沒有什麼歸屬感,更談不上爲曹軍之中的某個人,或是某個部分,而產生出『復仇』這麼強烈的情感來……

    之所以曹軍上下還依舊維持着上下級的統治,兵卒還能聽從號令,嚴格說起來並不是曹軍軍紀,亦或是管理有多麼好,而是一種習慣,一種多年而形成的習慣。

    對於戰爭,他們更多是處於麻木的狀態,沒有想法,也不會去多想。

    之前他們聽從號令去打陶謙,打袁術,打袁紹……

    現在他們也同樣聽從號令來打斐潛。

    至於爲什麼,他們不懂。

    蒲坂縣城不大,如果不是蒲坂津的緣故,這裏說不得連個村莊都嫌荒涼。

    曹軍到了蒲坂縣城之外,就立刻開始修建土木工程,搭建營地。

    這是他們的本行,也是曹軍拿手的好戲。

    他們習慣這麼做。

    他們在歷史上也都是這麼處理的……

    在歷史上,曹軍野戰中是打不過全盛狀態的西涼軍的,這毫無疑問。就連阿瞞自己也是這麼很坦白的說的,也是這麼指揮的,他不和西涼騎兵正面交戰,但是西涼軍因爲紀律性等種種先天缺陷,完全拿阿瞞的野戰工事沒辦法,這也是事實。所以老曹同學在結硬寨的情況下,就敢於在西涼軍眼皮底下不斷挪動營寨,從潼關到渭口,從渭口到渭南,玩固守卻沒有失去機動性,這是歷史上曹操最後戰勝了西涼騎兵的根本原因。

    因此,曹軍也不可能在當下就捨棄了他們擅長的項目,和驃騎軍打游擊戰。他們從潼關開始,一步一個營寨的往前推進,從中條山一路推到了蒲坂縣城,也是他們的習慣。

    可是,在進入河東之後,他們就發現,他們的習慣,漸漸的不好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