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詭三國 >第三五三章 窮弊之因
    胡人離去了,留下的是滿地的狼藉。

    胡人的屍首,挖個坑,埋了。

    胡人的馬匹,剝了皮,吃了。

    不是不想救馬匹,而是留下要麼是死的,要麼是重傷,按照漢代的條件根本就難以救治,還不如索性給這些生靈一個痛快。

    馬肉一點都不好喫,尤其是在這個香料貴如黃金的年代。

    斐潛現在才知道,馬肉在烹煮的時候,居然會有一股說不出來的惡臭,彷彿是沉積了多年的草料驟然被翻開散發出來的味道,又像是暗無天日的溝渠中沉澱在綠得發黑的水面上味道……

    水煮馬肉,真正的水煮,沒有辣椒,沒有花椒,沒有桂皮陳皮八角等等等,只有水。馬肉纖維比牛肉還粗,還硬,咬下去就像是在啃細細的木頭,除了粗澀之外,還有一種未成熟果實的那種酸味,若不是斐潛親眼看見是剛剛從馬屍上切割下來的,多半還會以爲這肉已經是腐爛變質了。

    斐潛硬着頭皮吃了一碗,便拒絕了再添加的好意。喫一碗,表示自己也是和大家一樣,不做什麼特殊化,但是再喫一碗,那就是給自己找罪受了。

    除了三十餘個胡人的屍首,還有這個難喫的馬肉,胡人們另外留下的禮物就不是那麼的讓人欣喜了。

    就在那胡人繞營拋射的過程中,一共有五十多人受了不同程度的傷害,其中有二十幾人因爲沒有藏好,被射中了頭部或是軀幹等要害部位,已經死去,另外剩餘的三十多人,則是受了不同程度的傷害,留在後營養傷。

    這個傷亡似乎,好像,應該,大概比胡人好上那麼一些?

    但是不要忘了,這是在有盾牌,有木牆的掩護之下,而且,胡人進攻的方向只有一個,沒有辦法像之前攻伐其他營寨那樣繞營而走,在遊走中尋找營寨的破綻……

    能夠戰勝騎兵的,只有騎兵,而不是營寨。胡人要打便打,要走便走,斐潛一點辦法都沒有,至少現在沒有辦法。

    “我們看起來是贏了,但是其實上……我們是輸了。”斐潛看着大家說道,“但是跟新兵還是要講是贏了。”

    雖然話繞口,但是意思大家都能夠明白。

    幸好的是南匈奴也明顯不想損失太多的兵力,所以最終還是主動撤退了,否則真的打下去,最後輸的那一方應該是斐潛自己。

    不過幸好的是,胡人很窮,至少這一批南匈奴人並不富裕。

    窮的不僅是人口,還有武器。

    斐潛的目光落在面前的桌案之上,說道:“幸好胡人窮,否則我們會死的人更多。”

    在桌案之上,擺着兩隻箭矢,一隻是白羽,尾羽粗細一致,修剪得非常整齊,箭桿勻稱,尖三角扁箭頭閃着寒光;另外一隻箭矢用的是雜羽,粗細有一些參差,也有一些雜亂,箭桿明顯更細更短了一些,箭頭雖然也是尖銳的,但是卻留下了很多的打磨的痕跡,就像是生鏽之後拋光了,然後再生鏽再拋光而形成的。

    白羽是最先進行測距校射的那個胡人射出來的,而雜羽的則是後來的那些胡人拋射的箭矢當中

    隨意拿的。

    箭矢是最普通的消耗品,卻是也是最重要的消耗品,一根箭矢的重量、長短都會影響到射擊的精度和距離,白羽的箭矢與漢軍的軍制品是一致的,但是雜羽的就明顯是殘次品。

    “大家有沒有想過,爲何胡人會一而再,再而三的來劫掠我們漢人?爲什麼曾經南附的匈奴也好,東羌也罷,會一再的重複反叛?”斐潛問着大帳之內的衆人。

    黃成想了想,搖了搖頭,他從小就在荊襄長大,這是他第一次接觸胡人,對於這個問題,他沒有任何的概念。

    斐潛微微一笑,看向馬延。

    馬延沉聲道:“胡人野蠻貪婪,不知禮數,只信奉力量,本性兇殘好殺。”

    斐潛點點頭,這個觀念不偏不倚,是絕大多數的漢人這麼認爲的,而且這也是胡人們表現出來的特徵。

    杜遠擡起頭,看了一眼斐潛,想要說些什麼,但是又看了一眼馬延,猶豫了一下,最後還是閉上了嘴,沒有說話。

    既然杜遠不想說,斐潛也沒有再強迫詢問,而是說道:“幷州之地,原本文武皆興。‘漢興,六郡良家子選給羽林、期門,以材力爲官,名將多出焉’,自從秦趙相爭之始,啓以夏政,疆以戎索,兼兵家法家之長,幷州原本世家壺關三老令狐茂、代郡馮唐,太原常惠等等皆爲一時英傑,漢之初,幷州之地有戶百萬餘,郡兵近十萬,武庫有三,上郡庫、漁陽庫、北地庫,鹽池有十二,上郡之屬獨樂、龜茲各一,水草豐美,耕牧皆宜,今卻敗壞如斯,何也?”

    斐潛沒有等黃成等人回答,因爲他知道估計就算是長期呆在幷州,年齡較長的馬延,也都沒有關心過幷州的歷史,自然對這些事情沒辦法得出一個解釋。

    “光武中興,以幽、冀、幷州兵騎克定天下……”斐潛頓了一下,然後說道,“……可惜定天下,並不能治天下……光武前後的二個皇后,一個是真定的郭皇后,一個是南陽的陰皇后……”

    衆人略有所悟。

    斐潛繼續說道:

    “建武六年,遷雲中、五原至常山……”

    “建武九年,遷雁門至太原……”

    “建武十年,遷定襄至西河……”

    “建武十五年,遷雁門、代郡、上谷至居庸關……”

    “建武二十年,遷五原至河東……”

    “永平八年,發郡國中都官死罪囚屯朔方、五原……”

    “永平十六年,再發郡國中都官死罪囚屯朔方、敦煌……”

    史書上寫的是爲了防止胡人的寇邊,爲了保護邊民的安全,但是實際上呢?將可以提供錢糧的邊民遷走了,卻加進來一些罪犯囚徒,這種行爲到底是要保護邊郡,還是在割讓邊郡?

    漢武帝時期馬踏陰山,胡人聽到漢騎的馬蹄聲就嚇得魂不附體,但是現在居然又重新寇邊,難道是胡人變強大了麼?

    後世曾經傳說過一句話,似乎是這樣講的,一個華夏人是一條龍,一羣華夏人是一窩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