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詭三國 >第1905章講武堂演,不敗即勝
    斐潛看着劉備離開的時候,心中難免多少有些感慨。

    斐潛年少的時候,初讀三國演義,喜歡的是劉備,覺得劉備身邊都是好兄弟,但是後來再讀三國,卻覺得曹操更好一些,人和畢竟幹不過天時,而現在,斐潛更願意站在相對來說更客觀的角度去考慮一些問題,而不是單憑喜好。

    毫無疑問,當羅老先生在寫劉備的時候,羅老先生是傾注了許多的情感的。在他的筆中,劉備是一個光輝靚麗的形象,也是羅老心中最好的主公代表。畢竟張士誠這個傢伙,對於羅老先生來說,有些像是扶不起的阿斗。

    但是拋開三國演義不談,就單看歷史記載而談,劉備這個人,運氣確實不怎麼樣。家裏窮,沒有出名的祖宗弟兄,連親爹都沒了,在家裏跟母親販鞋子織牀單過活。這在東漢末年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

    換句話說,劉備的起點非常低。

    出身不好,然後去學習罷,也沒能學得多好,『不甚樂讀書,喜狗馬、音樂、美衣服』,若是到了後世,妥妥的一個殺馬特,一個成績不怎麼樣還有點小虛榮的學生。

    用三國志當中的記載,叫做『先主多敗績』,就是這樣在不斷的給旁人打工和跳槽當中,劉備不知不覺度過了三十歲,四十歲,在赤壁之戰的時候,劉備四十七歲。

    在年輕的時候,在沒有踏入社會之前,多少都會對於自己的才華和價值有比較多的溢價,對於社會的殘酷認知太少,就像是畢業前問起對於薪資的期望,說個八千一萬的都覺得自己虧了,然後等真的到了公司……

    一帆風順,永遠都是祝福。現實是大多數人都需要在漫長且曲折的瓶頸當中掙扎,去尋找那個光明的出口,就像是生命的誕生。

    爲什麼很多人喜歡三國,是因爲總是能找到三國當中的自己。

    而劉備,是一個平民的英雄。是一個靠着自己的奮鬥,在泥坑當中不斷摔倒,又不斷爬起來,最終站上了高位的英雄。

    爲了這樣的一個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普通人的英雄,也爲了給普通人多一點能夠出頭的希望,斐潛不願意就這麼殺了劉備,即便是這樣做,會存在風險。

    因爲斐潛在劉備身上,也看到了自己。

    斐潛在後世,也是一個普通人。沒有任何的家世可以依靠,所有的努力都來源於自己,甚至還比不上劉備,畢竟劉備還有兄弟,斐潛連兄弟都沒有,酒肉朋友倒是有,平常嘻嘻哈哈似乎比誰都親,但是實際上出了事情肯定不能指望。

    斐潛在後世最先任職的公司,是一傢俬人企業,入職的時候見到了白手起家的老總,聽了老總慷慨激昂的演講,頓時覺得自己也可以像是老總一樣,成就一番事業。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斐潛發現,其實私人公司的上層,全部都是老總的各種親戚……

    當然,如果說這些親戚都能像是公司創始人老總一樣能力強,倒也不算是什麼事情,可問題就在這裏。一個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出了事情找不到人,有了麻煩下屬去背,到了公司不獎勵先進,反倒是天天盯着這個扣錢那個罰款的上層領導,有誰會喜歡?

    而且關鍵是,這些人並不認爲這個是一個問題。

    後來斐潛便去了另外一個企業,大概半事業類型,雖然說沒有出現一大幫子的老總親戚,畢竟公司更大了麼,但是有了更多的『朋黨』和『派別』,外省的,本省的,新來的,老人的,更是錯綜複雜,甚至比當下荊州的士族體系還更繁瑣。處理事務雖然也看能力,但是同樣也看派別和關係,有時候甚至派別和關係比能力更重要。

    當年的斐潛便是在不同的派別夾縫當中去求生存,就像是當下的劉備在不同的諸侯夾縫當中掙扎一樣。

    所以,多給劉備一點希望,就算是全了當年自己的一些期盼。

    當然這一些,也是有限度的。

    就像是人情,用着用着,也就薄了。

    現在的劉備,已經很薄了,至少比斐潛剛到漢代的時候薄了非常多。

    斐潛一邊想着,一邊帶着黃旭許褚,出了將軍府,拐進了講武堂。

    趙雲、張遼和太史慈已經先期前往各自的駐防戰區了,當下講武堂之內,便是一些中上層的校尉,像是張繡甘風李典等人,而且在今天的講武之後,這些人也基本會分散到各個地方,然後等待下一次的彙集。

    『驃騎將軍到!』

    站在廳堂之下的護衛高聲喝道,頓時堂內大小軍校都紛紛起身。

    『禮!』

    斐潛微微點頭,在衆人之中昂首而過,待在上首坐定,便揮揮手,說道:『免禮,都坐。』

    『謝主公!』衆人異口同聲的回答,然後紛紛坐下。

    斐潛環視一週,然後讓黃旭將帶來的第一張錦圖懸掛在堂中,『今日之授,乃「奇」也!』

    奇兵,不是說單純的埋伏,亦或是什麼翻越山林,穿插敵後什麼的,而是對陣之時留有手段,集中少量精銳騎兵或步兵,從合適的角度直接衝擊對方主帥所在的本陣,或者是撕開對方兩翼陣型,形成缺口直接威脅對方主帥,進行斬殺,又或是對敵方的主帥造成心理上的壓力形成恐慌,導致對方指揮失靈,然後大軍並進掩殺,確定勝利。

    也就是『擒賊先擒王』。

    這是一種比較適合斐潛麾下的戰鬥模式,也成爲了許多將領都採用的戰鬥方式,趙雲、張遼、太史慈,現在就連徐晃也是用這一套。

    說明這一套戰術已經比較成熟,並且成爲了非常契合斐潛兵卒的戰鬥方式。

    爲什麼說比較適合斐潛麾下使用呢?

    第一個方面是因爲斐潛麾下的兵卒比一般的郡兵也好,或已是其他諸侯的普通兵卒來說,都要更強一些,另外一個方面來說,斐潛麾下也很大多數是涼並之人,而對於在漢代邊境的這些人來說,在長期和胡人對抗之下,也很習慣這樣的戰法。

    『用奇,當有倚!』斐潛指點着錦圖上的戰陣示意圖,『以正合,方可以奇勝!且看此圖,鎮軍將軍於汝南以兩千騎兵破七倍之敵,萬餘黃巾……』

    得益於斐潛在軍中推行的文化教育和講武制度,基本上每一場的戰役之後都會形成一個類似於對陣圖一樣的存檔,記錄記載當時對陣的情況。

    徐晃所用的,便是典型的騎兵拉扯,待對方陣型出現破綻之後的衝擊戰術,這就是可以稱之爲『奇』的一種運用。

    『突陣之前,需慎查之!破陣之後,需慎擇之!』斐潛指點着說道,『鎮軍將軍以五百騎掠前,一則牽扯敵軍,二來可查敵陣……凡有陷,翻,坑,拒,刺者,敵軍隊列繞轉於途,當進不進,當退不退,人散而旗不墮等等,必然有異,則不可貿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