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神話版三國 >第四千一百六十八章 行動
    正因爲這種近乎掠奪的方式,爲當初剛剛拿下部分恆河下游,但還沒有站穩,也沒辦法恢復民生的漢軍提供了足夠的糧草支持,等後來漢世家抵達恆河,開始墾荒種田之後,漢軍的糧草才逐步統一。

    再往前的時候,就算是陳曦都吐槽過,豫州的糧草,一百石運過來只剩下一石,這隻能靠移民實邊,降低糧草運輸的壓力。

    真要靠後方糧草運輸,就算是陳曦也頂不住這種損耗。

    開拓期的對外戰爭,真要全靠核心領土支撐後勤的話,那開拓期根本維持不了太久,戰爭畢竟是爲了政治服務的,而政治意義最核心的一點就是統治階級的利益,好處拿不到,還要承受損失,除非未來近在眼前,能再忍一忍就能拿到紅利,否則根本維持不下去。

    所以所有開拓期的對外戰爭最後都需要將壓力轉移到非核心區,這樣就會形成一個悖論,那就是隨着開拓期的延續,前線會逐漸的形成一個新的利益集團,新的核心。

    這個核心的好處不用說,反饋及時,管理到位,深入一線,但職能過於全面,就像後世唐朝的安西都護府一樣,雖說安史之亂之後,安西軍的結局很慘烈,在無人支援的情況下和吐蕃戰鬥四十多年。

    可反過來說的話,安西軍的職能已經擴張到了小政府的程度了,也就是所謂的,哪怕長安這個真中心已經被斬首了,安西軍其實也有足以繼續運營的架構。

    甚至說的過分一些,沒有吐蕃搗亂的話,安西軍自己就能支撐下去,這就是所謂的開拓期開拓出新的核心。

    陳曦對這個玩意兒其實很清楚,地盤大了,一箇中心的話,不管是管理,還是反饋都會有些不太及時,而且你的管理和反饋一旦不太及時,太高皇帝遠的地方,就會有神經組織自發締結,用來加強地方管理,這種情況說好有好的一面,說壞,也都知道啥情況。

    所以陳曦早早的挑明瞭,漢室核心區以外你們自建核心,我還給你們開具證明,讓你們不需要偷偷摸摸的發展,你們都可以成爲新的大腦,沒問題,反正我也管不過來,咱們將話攤開了說,有啥說啥,我就這條件,你們滿意就籤,不滿意就拉倒。

    各大世家和有野心的諸侯當然都簽了,有盟約背書好啊,到時候真出事了,還可以叫爸爸打人,沒盟約背書,有點點數的世家都知道真到天高皇帝遠的時候,他們肯定變土皇帝對於地方頤指氣使,最後難免會和長安那邊鬧矛盾。

    畢竟歷來地方和中央的主從枝幹關係都是需要依託時局進行鑑定的,而陳曦開誠佈公的和這些人討論如此大不敬的問題,各大世家當然願意表達自己的訴求,畢竟陳曦這人靠譜啊!

    實際上陳曦也是被逼無奈,想要開拓就得給前線足夠高的權力,甚至讓前線有徵兵徵糧,最好自負盈虧的能力,這樣後方只需要偶爾瞭解一下,就可以繼續唱歌,繼續舞。

    畢竟不是信息時代,有時候前線開整,等情報送過來,前線都打完了,不給前線足夠的權力,遙控指揮搞不好人都打到長安了你才收到消息,真這樣還不如給給夠權力。

    大不了就是地方一定程度上在當地獲得了幾乎等同於中央政府的權力,發展起來之後難免有些尾大不掉的趨勢什麼的,可只要中央政府拳頭更大,那就完全不是問題。

    想要獲得利益,還能真不擔點風險?

    有句話叫做君以此興,必以此亡,陳曦心理很有點數,他靠着分封壯大了漢文化圈,席捲了整個大陸,建立了鼎盛的帝國,那麼在日後漢帝國崩塌的時候,必然也是因爲這龐大的漢文化圈內部崩裂,行春秋戰國之舉,最後再歸爲一統,或者分成數塊龐大勢力。

    這些幾乎都是能在歲月下游窺視到的必然,可對於陳曦而言,總好過五千年風華絕代,百年間盡數散去。

    不管是哪種情況,可這龐大的體量足以抗住更多的衝擊,保留下更爲雄厚的元氣,爲再一次重立世界之巔留下足夠多的根基。

    不管各家各姓的表現如何,不管他們是否有其他的野心,也不管他們在未來會如何抉擇,但只要他們還承認着華夏正朔,承襲着中原的文化,那麼再亂也是兄弟鬩牆。

    這些東西,各大已經成型的世家隱約都有這種感受——陳曦認同的並非是什麼漢室永昌,而是漢家永昌,看似很接近,但實際上漢室是一家一姓之天下,而漢家是百姓萬民之天下。

    寇俊對這一點以前還曾有過懷疑,但當年長安大朝,寇俊見到陳曦之後就認識到,這種隱約的傳言並不是空穴來風,可能真的是有些老人窺探出來了陳曦的本質。

    不過這種本質對於寇俊而言不僅沒有壞處,能建國成功,能肆無忌憚的推動着對外戰爭,能爲了一股心中之氣去攻伐貴霜,都是有陳曦默許的這一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