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神話版三國 >第兩千七百七十九章 人心啊
    易代修史,盛世修書,毫無疑問,元鳳朝肯定是盛世,那麼修書這種大事由公主牽頭,到時候在歷史上劉桐好歹有點政績啊。

    總不是元鳳一朝過去,想想看攝政公主做了什麼,結果不是在發呆,就是在喫飯,休息,那麼丟人的可就不只是長公主了。

    另一邊荀彧眼見劉備沒理他這句話,也有些感慨,他倒是看出來劉備是真沒聽懂,回頭眼見陳曦和曹操相談甚歡,將修書一事看起來扯的差不多了,當即傳音給陳曦,劉備不搭理,那麼就只能問陳曦了。

    相比於和劉備說話需要拐彎抹角,面對陳曦那就好對付了,直奔

    主題,陳曦什麼樣的心態,他們還都是知道的。

    “子川,給我交個底,接下來有人擁立怎麼辦”荀彧直接傳音給陳曦說道,事情到了這一步,已經不是劉備願意不願意了,而是很多人都會建議劉備登基。

    雖說荀彧也知道劉備現在登基的話根本無人阻攔,但如果可以的話,荀彧還是傾向於長公主攝政,因爲輕鬆,沒有壓力,也不會有太多的管束,雖說有些不敬,但荀彧確實傾向於劉桐了。

    “這種事情只要我們願意是可以阻止的。”陳曦傳音給荀彧,神色嬉笑,看得出來無比的安心。

    “只是這樣做的話”荀彧沉默了一會兒繼續傳音,然後直接被陳曦打斷,“直接說享受過了之前那種大環境之後,你根本不想再整出來一個讓自己需要分一部分精力揣摩和測度的頭頂陰雲。”

    荀彧啞口無言,陳曦不說的話,荀彧還能說是爲了大局考慮,但陳曦挑明的話,確實是這麼一個原因。

    “果然你從一開始就是包藏禍心,就是爲了讓我們感受一番這樣的政治大環境吧,當年那件事那麼容易過去,其實也有你的原因在裏面啊,這樣的話,幹活的應該是那位無疑,而你也有這個傾向吧。”荀彧帶着感慨說道,也不裝了,他就是喜歡現在這種政治大環境。

    “喂喂喂,你這麼說就過分了啊。”陳曦不爽的說道。

    雖說到後面陳曦其實也猜出來未央宮大火到底是怎麼回事,哪怕裏面有巧合,有其他的東西,但大致陳曦也能摸出來一些脈絡。

    荀彧聞言心有所悟,“不過這種氛圍確實很好,我們不需要將任何的心思和精力放在揣摩上意和帝心方面,以至於和我主公都像友人,而非是主從了,這種毫無壓力的狀態,確實有有利於我們的發揮。”

    “是啊,因爲大家都很聰明,而且都知道外面有更多的利益,所以沒什麼好扯皮的,是就是,不是就不是,趕緊幹完,然後去幹新的事情,爲這個國家添磚加瓦。”陳曦帶着感懷幽幽的說道,然後話鋒一轉,“那你不想想,之後呢”

    荀彧聞言沉默,隨後笑了笑,“到時候我都沒有了,後人的事情還是讓後人解決吧。”

    “呵,文若兄,你難道真不知道。”陳曦感嘆道,果然哪怕是荀彧這等程度的智謀之士,感受過了這種政治狀態,都有些難以放手,怪不得宋儒和明儒最後成了那個樣子。

    雖說兩者的出發點不同,但只要這麼發展下去,殊途同歸啊。

    “你就像是知道一切一般。”荀彧笑了笑,儒雅俊朗,隨後又像是自嘲一般,“倒是我說了胡話,你可是神人入夢的陳子川啊,當然是知道了一切。”

    “你也知道的。”陳曦平靜的敘述道,“所以我不可能將這麼大一個麻煩留給後人,變成沒有意義的黨爭那就糟糕了。”

    “唔,我明白了。”荀彧了悟般的點了點頭,“不過這個時代,應該是不需要,也就是說,元鳳這一朝,原來如此,從那個時候就算到這些嗎元鳳朝畢竟是攝政長公主,算不上是舊制,後人就算是想用也沒那麼容易因循舊貫。”

    “”陳曦無言以對,說實話,這破事真心和他沒有什麼關係,至少發生之前他根本都沒想過那麼多,甚至都不該說是想那麼多,而是根本沒想過這一方面的事情。

    以陳曦的感官而言,劉協就是一個熊孩子,雖說北疆之戰後收到劉協引南匈奴南下,讓陳曦非常不爽,但真不至於出現荀彧那種當場吐血,差點玩完的情況。

    要說陳曦當時的情況,其實都沒有什麼憋屈,只有一種,哈,南匈奴來了,這是想死吧,幹掉,幹掉。

    沒有懷揣希望,又談何失望,自然沒有什麼託付的想法,陳曦對於劉協的印象也就是路人甲乙丙這種程度。

    賈詡曾經說過,劉備麾下文臣十二元老之中,最漠視皇權的既不是李優,也不是他賈文和,而是陳曦這麼一個看似溫和的普通人。

    其他十一位,或是敬,或是畏,或是懷揣着其他的感情,唯有陳曦看待皇權的態度和其他人完全不同,那是一種和看待其他人沒有任何不同的平靜。

    承認劉姓皇室曾經的偉業和脊樑,但這種承認就像是陳曦承認世家曾經祖上的輝煌一樣,並沒有太多的尊敬,那種感覺就像是“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的平靜。

    無所謂尊敬,無所謂不敬,近乎於一種旁觀的態度。

    也許陳曦的做法並不完全是無所謂的態度,但是出了陳曦所劃定的圈子,陳曦在一定程度上確實是一視同仁,不會因爲外圈之人的影響和有所變化。

    誠然陳曦性格偏軟,但並非是那種被人輕易能被人動搖的角色,相反陳曦一旦下定了決心,就肯定有爲自己的決策負責的覺悟。

    基於這種態度,陳曦對於劉協的感官也就是一個陌生人,因而要說搞政治暗殺什麼的,陳曦還真沒往這一方面想過。

    倒不是陳曦腦子不夠的問題,而是陳曦走的路偏於煌煌正道,政治暗殺這種事情就一直沒出現在過陳曦的思考範圍之內。

    話說回來,要不是李優將劉協帶走了,搞不好北疆回來,陳曦也得愣住該怎麼往下發展。

    這也是李優比陳曦更具有經驗的一方面,陳曦基本不可能反應過來這一方面,而且就算是反應過來,陳曦的腦子也很難將之拐到政治暗殺上,陳曦的方法會更光明正大一些,但有些事邪道纔是正確的

    可以說要不是李優比陳曦先一步發現,搞東搞西,都快要統一了,結果皇帝成了阻礙國家統一的關鍵了,而且劉協在頭上,大家好像都不舒服,還會有人不斷搞事。

    李優果斷出手,先給劉協送個南匈奴的材料,然後一波帶走,反正已經將他哥帶走了,也不怕多帶走一個了,不過李優只承認他只是想將劉協帶走,其他的不是他做的。

    至少李優完全沒想殺光劉姓宗室,他最多是想要給那羣亂糟糟的傢伙一個警告,結果沒了,說沒了就沒了,誒,這到底是什麼操作,當時收到消息的時候李優自己都沒弄明白。

    結果後面沒說的,一羣在陳曦模模糊糊間察覺了癥結所在,強行蓋棺定論後,嘴上說着就此結束,不查了的王八蛋,等到後面私底下的查的飛起,然後給李優頭上扣了一堆的鍋。

    李優那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知道長安那波有自己的鍋,但自己幹了啥自己還能不知道,雖說和陳家一樣各種黑材料,但還不至於像陳家一樣,連自己幹過什麼都不好確定。

    就李優那操作水平,自己謀劃啥,能出這麼大紕漏查,蓋棺定論是吧,讓開,我要開棺驗屍,七搞八搞,在其他人將鍋甩到李優身上的時候,李優將棺材板掀翻了。

    李優也是被人坑的,不過對方算計的更好,卡在大勝歸來,以及劉協搞了一個大樂子的時間段,知道所有人都不太想糾纏,沒了劉協,三家反倒更能坐下來談。

    於是順手將可能會添亂的宗室一起送上天,沒有了宗室添亂,也就沒有什麼擁立,省的北疆一回來就矛盾激發,有了坐下來談的基礎,整個漢室也能平穩交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