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一刀傾情 >第3587章
    葉逢春聽厲秋風說完之後,急忙陪着笑臉說道:“厲大爺儘管放心便是,在下這就挑選兩名信得過的兄弟,讓他們帶着罈子先行趕回碼頭,一定將事情辦得妥妥當當,絕對不會出什麼差錯。”

    葉逢春說完之後,向着厲秋風拱了拱手,正要轉身離開,慕容丹硯將他攔住,取下背在身上的一柄長劍,連劍帶鞘遞到葉逢春手中,口中說道:“勞煩葉先生手下的兄弟,將這柄長劍一併帶回碼頭,交給丁大掌櫃,要丁大掌櫃將這柄長劍與兩個罈子放在一起,小心保存,萬萬不可出差錯。”

    葉逢春不敢怠慢,急忙恭恭敬敬地接過長劍,口中賭咒發誓,一定讓夥計將長劍和罈子完好無缺地送回碼頭。他離開之後不久,只聽得馬蹄聲響,兩名夥計縱馬前行,衝出人羣,瞬間消失在前方道路拐角處。慕容丹硯知道這兩名夥計先行出發,要將骨灰罈子和長劍送回碼頭,心中略略有一些不安,轉頭對厲秋風說道:“厲大哥,我將柳前輩的寶劍先行送走,你不會怪我罷?”

    厲秋風心中一怔,口中說道:“這柄寶劍是柳前輩的遺物,後來被柳生宗巖據爲已有,柳生宗巖已經翻然悔悟,又將寶劍贈給了姑娘,此劍自然應當歸姑娘所有。姑娘出身於慕容山莊,慕容秋水老先生是天下第一劍客,姑娘得到慕容秋水老先生的真傳,不只劍術不凡,而且一向俠義爲懷,正是這柄寶劍最合適的主人。既然寶劍歸屬姑娘,姑娘如何處置,豈容厲某置喙?”

    慕容丹硯聽厲秋風說完之後,搖了搖頭,口中說道:“這柄寶劍乃是天下最厲害的利器之一,我只是一個小丫頭,何德何能敢將這柄寶劍據爲已有?何況柳前輩一生豪氣干雲,縱橫天下,瀟灑自在,我與他相比就像米粒要與日月爭光,只能貽笑大方。爹爹常說人貴在有自知之明,這點自知之明我還是有的。我打算將這柄寶劍帶回中土之後,爲它尋找一位合適的主人,纔是它最好的歸宿。咱們返回碼頭的途中只怕並不平安,不如先將這柄寶劍送回碼頭,讓丁觀小心保管,方爲上策。”

    厲秋風聽慕容丹硯如此一說,心中暗自佩服,暗想這柄寶劍乃是一等一的神兵利器,武林之中不曉得有多少人對這柄寶劍垂涎三尺。可是慕容姑娘秉持公義,要將寶劍贈予英雄豪傑,這份胸懷實屬難得。放眼武林,能夠配得上這柄寶劍的武林高手着實不多,排在第一位的自然是慕容秋水老先生。只是他老人家是武林宗師,武功已臻化境,飛花摘葉皆可傷人,早已不屑靠着利器擊敗敵人。何況慕容秋水老先生與柳宗巖前輩齊名當世,一時瑜亮,要讓慕容秋水老先生繼承柳前輩的寶劍,雖然不能說辱沒了慕容秋水老先生的身份地位,可是總是感覺太過奇怪。

    排在慕容秋水老先生身後的劍客自然是慕容丹青,不過這位慕容少俠心高氣傲,將這柄寶劍贈送他,只怕不只不會讓他高興,反倒會讓他感覺受了侮辱,心生不快。至於其他一些武林中成名的劍客,如華山派摘星劍客劉先生,還有武當派諸位前輩名宿,個個都是老成持重的前輩名宿,不會貪圖別人的寶劍。慕容姑娘想要將這柄寶劍贈給合適之人,只怕還要費一番周折。

    厲秋風思忖之際,葉逢春已經快步走了回來,到了厲秋風和慕容丹硯的馬前,他才停了下來,笑着說道:“在下已經派兩個兄弟帶着罈子和寶劍先走一步,這兩個猴崽子聰明機靈,比猴兒還精,在下吩咐他們曉行夜宿,途中只在與松鶴樓交好的客棧歇息。若是途中沒有什麼變故,五六日之後,他們便會趕回碼頭。”

    厲秋風聽葉逢春說完之後,這才放下心來,向葉逢春連聲道謝。葉逢春謙遜了幾句,這才翻身上馬,與厲秋風和慕容丹硯一起前行。待到走出二三十丈之後,前面又有兩騎衝出了人羣,瞬間消失在前方道路拐角處。慕容丹硯心中一怔,不由轉頭向葉逢春望去。葉逢春笑着對慕容丹硯和厲秋風說道:“這是在下派出去的探馬。與咱們來時一樣,前方三十里內,每隔十里就要放出兩個眼線,爲大隊人馬探路,咱們身後二十里也要有人殿後,以防有敵人偷襲。”

    慕容丹硯聽葉逢春如此一說,這才放下心來,暗贊葉逢春想得周到。只聽葉逢春接着說道:“在下雖然放出了探馬,可是兀自不能放心。此前厲大爺和穆姑娘先行趕往寒山漁村,在下帶着夥計們和扶桑百姓在途中等候,雖然在左近也放出了眼線,結果還是被人偷襲,全軍覆沒。若不是仰仗厲大爺和穆姑娘的神威,只怕在下和兄弟們早已被敵人殺得乾乾淨淨了。”

    厲秋風暗想松山一鷺狡詐多計,他手下的武士又甚是了得,葉逢春雖然也不是平庸之輩,可是與松山一鷺這等梟雄相比,卻是差得遠了。何況他手下的夥計雖然彪悍,畢竟不能與松田家的武士相比,葉逢春最後折在松山一鷺手中,卻也並不丟人。

    厲秋風思忖之際,胯下坐騎仍然緩緩前行。其後每隔半柱香工夫,便有兩騎衝出人羣向前奔去。待到衆人走到山腳之下,已有六騎沿着山路向山頂奔去。山道陡峭崎嶇,衆人紛紛下馬,牽着坐騎向山頂走去。兩掛馬車走在最後,十幾名夥計圍在馬車周圍徒步前行,每當遇到陡坡或是凸凹不平之處,衆夥計便一起動手,推着馬車向上攀登,費了許多力氣,最後用了三四個時辰,直至天色已然全黑之時,衆人方纔到了山頂,一個個累得氣喘吁吁,頗爲狼狽。葉逢春吩咐夥計埋鍋造飯,又親自帶人從馬車上搬下來許多油布和氈子,在路邊搭起了六七個棚子,供衆人晚上歇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