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穿越養娃日常 >138 殿試
    林父的成績也在前三百名之內,所以也去參加殿試了。.biquge

    諾大的金鑾殿被密密麻麻的座位佈滿,學子們按照成績的前後次序依次落座。人雖多,現場卻安靜的仿若掉根針都能聽見。

    衆多學子們戰戰兢兢,大氣都不敢喘,哪怕如今在金鑾殿上“監考”的,不夠了了兩個人,可誰讓其中一個是正當壯年的允文帝呢。

    允文帝正先皇的嫡長子,一路順風順水登上帝位。他年約四旬,面有薄須,身量中等,面容普通,但卻威儀慎重,看人一眼便讓人覺得腿肚子打顫。

    除了允文帝不時的在金鑾殿走動,給學子們諸多壓力外,另外誰都知曉監考的兩人不過是明面上的人手,誰知道暗地裏還有多少人?所以不管是準不準備耍些小聰明的學生,此時都努力安分下來,安穩答題。

    徐二郎會試成績較爲出色,在第二名,所以他的位置很靠前,就在第一排第二個。

    會試的會元乃國子監的學生,年歲不大,天賦卻高,徐二郎也是這幾天才知曉,這位會元出身也不凡,乃是莊郡王的次子。

    莊郡王乃宗室中人,他的長子乃王妃所出,剛出生就請封了世子爵位。次子雖然也是從王妃肚子裏出來的,但因爲生育次子時王妃大出血,險些沒熬過來,且因爲此次生產元氣大傷,身體損壞很大,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臥牀不起,而且再也不能生育,所以王妃對這個小兒子親近不起來。

    即便是嫡親的母子兩,長時間不接觸也難免生疏客套,更何況莊郡王妃厭惡二子到甚至幾個月不見他一面,如此,這孩子長到五歲,見了生母都猶如見了陌生人。而莊郡王妃對待這個小兒子,更是比之孃家侄兒都多有不及。甚至因爲次子不讓孃家侄兒玩弄他的玩具,而怒罵次子沒有友愛兄弟之心,將小小的孩童罵的眼淚汪汪不止,還罰他閉門思過。

    最後還是老郡王妃擔心母子兩個有朝一日反目成仇,這纔出面將這個小孫子要了過去。老郡王妃住在倉平老宅,從此後這位名叫李和輝的宗室子弟,便遠離了權利中心的京都,去了倉平。

    他爲人雖靦腆,在文學一道卻頗有天賦,加上老郡王妃德高位重,在當今面前很有些臉面,便親自上書請皇帝賜下兩個師傅。師傅教的好,學生學得用心,也肯下苦力,以至於李和輝竟小小年紀中了舉人。

    他本就沒有爵位可繼承,老郡王妃爲他考慮,就讓李和輝繼續科舉,也好考出些名堂,憑藉自己的能力立足。

    這人也當真有些氣運和實力,這不,此次會試的會元就是他。

    而說此人年紀小,他的年紀當真是小,甚至還沒徐二郎大。看模樣也就十七八歲的模樣,還有幾分稚嫩。然儀態風度卻當真是好,人也長得芝蘭玉樹一般,看着就讓人心生親近之意。

    會試的第三名就在徐二郎的右側,此人與上屆狀元宋明乾乃師兄弟,兩人同出自四大書院之首的肇陽書院。

    早先市井傳說此人乃會元的熱門人選,不想接連跳出兩匹黑馬,將他壓在下邊,以至於這位名叫方程,也方加冠的年輕自負男子,看着徐二郎的視線頗爲不善。

    不過他也僅只對徐二郎發散不喜之意,對李和輝卻還算客氣,甚至禮貌的對人點頭示意一下。至於徐二郎,他知道他是平西侯府出了五服的遠親,除了這麼一樁人脈,背後再沒有別的靠山。也因此,被人擠兌下神壇的惡氣,都衝着徐二郎發泄了。

    徐二郎“……”

    徐二郎安心做題,修長的手指揮舞着狼毫,在上好的宣紙上寫下心中所想。

    皇帝在場上轉了兩圈,大致看了一番早先翻閱會試試卷時覺得有用的人才,隨即才又轉了回來。

    他是個勤政愛民的皇帝,雖然在女色上有些貪戀,做事也有些優柔寡斷,但卻不能因此抹消掉他是個好皇帝的事實。

    好皇帝允文帝最後站在了李和輝和徐二郎之間。

    這個侄兒的師傅還是他派過去的大儒,這孩子倒是和那人學的很好。不僅文風如出一轍,就連字裏行間流露出的心志,也略微相似。

    孩子是個好孩子,文思機敏,也孝順可親,可惜父母緣薄,前半生有些坎坷。

    看過了李和輝,皇帝又看向徐二郎。

    皇帝對徐二郎也是有印象的,這印象還很深。且並不是因爲徐二郎此番中了貢士後,纔對他有所瞭解。事實上,早在徐二郎上一屆會試時,他就在允文帝心中掛上了號。

    畢竟當時考兵制的那道題,所有參加會試的學子中,只有他完整的答出來了。

    只是這小子不知道因爲何故藏拙,所以最後因爲整體試卷不出挑的緣故,名落孫山。

    雖是如此,可允文帝已經對徐二郎此人起了興趣。

    皇帝有興致瞭解一個人,自然會讓人去查探他的生平經歷。可巧此人就是平西侯府出了五服的遠親,只是因爲血脈淡了,雖那時也居住在平西侯府,但和侯府的關係也只是平平。而這之中最值得推敲的,徐二郎從小習武,想要戰場殺敵,護國衛疆,結果卻因爲兄長戰死一事,被父母威逼棄武從文,從新撿起書本毛筆。

    而這之中,最有意思的便是徐大郎戰死一事。

    皇帝當時就有些陰謀論,覺得徐二郎這是當真忘記了兄長的戰死,以圖謀平西侯府在他今後的仕途上使力?還是與平西侯府虛與委蛇,想要屆時報復一把?

    他還想看看後續,可惜之後徐二郎太平靜了,整日除了讀書還是讀書。而一國之君每天忙得分身乏術,就是回了後宮,還有幾十上百個女人要寵幸,那裏來的時間去一直關注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士子?所以這種關注,不過多長時間就淡了。

    也直到此番會試,吏部將批閱好的試卷,和已經擬定好的名次名單送上來。他仔細看過,就發現這個徐翊,怕就是上一次那個徐翊。

    允文帝度此人的興趣重新提了起來。

    畢竟文武並重,且智謀才華都不缺的官員還是太少了。若是這個徐翊用好了,到時候說不定有奇效。

    也正是因此,皇帝對徐二郎不免多了幾分看重。在徐二郎和李和輝跟前停留的時間也更長了一些。

    皇帝走到哪裏,壓力就如影隨形。好在李和輝是皇帝的侄兒,對這個伯父多有親近,因而不怎麼害怕。而徐二郎雖然心中震顫如擂鼓,面上卻絲毫不顯。甚至就連握筆的手,都不顫一下。

    他下筆如有神,片刻功夫就洋洋灑灑的寫了大半篇文章。皇帝在旁邊看的頻頻點頭,心中對此子的期待不免更高了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