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穿越養娃日常 >468文選與武選
    通州的這些官員老爺,往常看見來狀告世家的百姓。輕則呵斥威脅一頓將人糊弄走,重則將人打斷腿打殘廢,再給他們安一個藐視世家、污衊貴人、勒索錢財的罪名,將人下大獄。

    他們這種顛倒黑白的手段用的非常順暢,但也不是所有時候都見效。就比如之前遇到一個替父母鳴冤的漢子,那當真是個腦袋一根筋的,只因家中挑染出了新花色布料,賣的盆滿鉢滿。這家人榆木腦袋,不肯主動將挑染方子獻出去,就擋了徐家某位公子寵妾的幹兄弟的道兒,然後被收拾了。那對老父母在推攘間,一人腦袋磕到櫃檯,直接一命嗚呼,一人親眼目睹老妻死狀,受的刺激過大,倒地後就再也沒起來。身爲兩老的獨子,肯定要爲父母鳴冤,可既然人家有意和好,你就拿了那百十兩銀子,將事情抹平算了。

    胳膊擰不過大腿,你勢大不過人家,那就只能喫下這個悶虧。誰知那獨子當真是個硬的不能再硬的硬骨頭,屢次三番來衙門告狀,見衙門偏袒世家,始終無所作爲,最後竟然想到京城告御狀。結果如何,還不是被安了個行刺世家子的名頭,直接被下了大獄,不明不白的慘死在監牢中。

    像是這樣的冤魂,通州大牢裏可太多了。

    不僅是通州,就在世家勢力最盛的整個江南,也是不缺這樣的冤案的。

    可誰讓世家勢大

    你是苦主不代表你就有理,你就要得到公正待遇。只有那些權貴,那些掌握了話語權的人,纔有資格得到所謂“公正”。

    通州衙門的官吏,對於顛倒黑白這一手使喚的非常順手。

    也因此,冤假錯案不在少數。

    以往也就罷了,老百姓吃了幾次虧,看懂了衙門與世家狼狽爲奸,爲了活命只能咬碎牙齒活血吞。可如今不同了,如今有總督大人替他們張目,他們還不敢說出自己的冤屈更待何時

    於是,先是一波狀告世家的,後續竟又冒出幾十人,狀告通州各大官員官官相護、漁利百姓、顛倒黑白、袒護世家

    這些百姓或是當初在衙門喫過虧的,或是那些已經慘死在大牢中的“犯人”的親眷。自己的冤仇不得報,親人的冤屈不得伸張,反倒還賠了性命和家產進去,這誰能嚥下這口氣

    在衙門外拿着狀紙的百姓,眼睛都是通紅的,看着那些差役和大堂上那些老爺們的眼神,惡狠狠的好似要撕碎了吃了他們。

    差役們垂着腦袋,渾身顫抖,警惕的握緊腰間的腰刀。大堂上的大人們更是面色慘白,嘴脣毫無血色,欲要辯解卻無從開口。然後被突然到場新任總督當堂摘去官帽,壓入大牢,聽候審問。

    這一舉動遠遠超出百姓預料,他們再是沒想過,新任總督手段這麼果斷凌厲。

    百姓們驚訝後,振奮的狂呼起來。隨即這事情像是龍捲風一樣在短短兩日內席捲了整個通州,一時間更多的苦主狂奔向通州。

    衙門裏的差役、官員、文書,基本上沒有清白的。他們若是都被下大獄,整個通州衙門都要停止運轉了。

    正值徐翊對世家動手的關鍵時候,若是徐翊再捅了衙門的馬蜂窩,這不是自找麻煩麼

    聞聽此事的瑾娘、長安與榮哥兒,都憂心起來。

    倒是其餘州府的官員和世家們,聽說後一邊嘲笑徐翊自掘墳墓,一邊卻又忍不住憂心起自己的處境來。

    徐翊他是兩江總督,對兩江的所有官員,都要一定的任免權。換句話說,他們的前程和小命都在徐翊手裏。

    他若是理不清通州的亂子且罷了,等他理順了,抽出手,下一個要對付的豈不是他們

    世家們摒棄前嫌,暗暗聯絡起來。官員們也寫好書信,給自己的靠山或家族。

    江南外邊安靜祥和,依舊是那個繁華熱鬧的江南,可底下的潮水早已翻涌。只等時間一到,就能將所有傾覆。

    就在外界都盯着通州的動靜時,徐二郎公佈了文選取仕的告示。

    告示上書,只要有秀才以上功名,俱可在五日後的文選考試中應選通州四品以下官員;凡是小有身手,品貌端正,身家清白者,經考覈通過,俱可入衙門爲差役。

    入了品的官員,三月考覈期合格後,會上書朝廷,直接下發相應文書。至於入了衙門的差役,可享有一應衙門差役所有福利,甚至高老後,差事還可恩蔭給家族一名子弟。

    這告示一頒發,簡直比之前世家和官員們被下監牢所造成的影響和轟動還要大。

    徐二郎說是五日,這時間看似緊湊,但足夠消息傳到通州境內所有地方,並足夠想要參與取仕的學子,從戶籍所在地趕到通州。

    因爲消息是徐二郎特意徵兆了,幾個通州武館的弟子,讓他們馬不停蹄去各縣鎮傳達的。這些人具備報名資格,甚至大多數人經考較合格,已經披上了差役的服裝上任。這大大增加了他們辦事的熱情,只想着肝腦塗地以報大人的知遇之恩。

    再來通州境內水域四通八達,船隻來往非常方便快捷。於是這些人帶着告示奔走過自己任務內的地區,等回到通州,時間纔過去三天而已。

    而從第一天起,通州城就前所未有的熱鬧起來。

    街面上再不是往常安靜的模樣,反而人來人往,處處都是頭戴綸巾做學子打扮的士子,以及儀表堂堂、威武雄壯的大漢。

    不用說,這些人自然都是來參加文選和武選取仕的。雖然彼此爲對手,然因爲這機會難得,加上有些人目光長遠,知道大人不會僅僅只對通州衙門的官員和差役動手,之後騰出手來,肯定會從上到下,全都清查個乾淨。

    通州府城下那麼多縣鎮,即便每個縣鎮所需的官員和差役數目有限,但加起來也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他們這次即便沒有應徵上,也會留下姓名籍貫,下次若再有這樣的機會,他們會有優先選拔權。

    正因爲這個流通在暗地裏的消息,才讓衆人和諧相處,再不是斤斤計較的模樣。

    很快到了文選和武選取仕當天,武選由墨河主持。他雖不是官身,但總督身邊親信這一身份,足以讓他在整個江南橫行無阻。主持一個小小的武選取仕而已,墨河有這個能力,也有這個資格。

    至於文選,則是由徐二郎親自主持。而文選取士的題目,自然也是徐二郎親自命名的。

    參加文選取士的學子足有千餘人,這其中有秀才功名的佔了絕大多數,舉人也爲數不少,甚至就連進士,也有幾個。而其中有三人尤其讓徐二郎多看了幾眼。

    其中一人乃是他的同科。兩人際遇不同的一點在於,徐二郎是那一科的狀元,而陳贇落到同進士裏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