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明元輔 >第189章 真作假時假亦真(中)
    培養費英東對高司徒有什麼好處嗎?當然沒有,有好處的是葉赫。

    葉赫現在的特點,包括原歷史上再過三十年後的特點都是一樣的,那就是空有經濟實力,卻無一個拿得出手的名將,於是就被名將輩出的建州吊打了。當然,作爲“猛安謀克加強版”的八旗制度,也算是葉赫被建州吊打的另一方面原因。

    關於八旗制度,高務實暫時還沒決定要不要讓葉赫也搞一搞。其實這個制度並不難搞,尤其是對於女真人的社會組織而言,整個八旗制度出來相當簡單。

    爲什麼?因爲八旗制度本來就是一種社會組織形式,只不過裏面既包括了軍隊,也包括了普通百姓而已。

    八旗中的基本單位叫牛錄,每個牛錄300人,每牛錄設長官一人,叫做“牛錄額真”漢語譯爲佐領;副長官二人,叫岱子;辦事員四人,叫章京;噶珊漢語譯爲村莊、部落管理員四人,叫撥什庫。

    這裏的“牛錄”是個軍政合一的機構,牛錄額真平時負責管理本牛錄的生產、生活事務,戰時組織出徵作戰。牛錄內的成年男丁都是“無事耕獵,有事徵調”。

    牛錄的上級單位叫甲喇,每五個牛錄組成一個甲喇,每個甲喇1500人,長官叫“甲喇額真”漢語譯爲參領;又由五個甲喇組成一個固山,每個固山7500人,長官叫“固山額真”漢語譯爲都統。

    固山是滿洲戶口和軍事編制的最大單位,每個固山有特定顏色的旗幟,所以固山在漢語中便譯爲“旗”的意思。

    原歷史上萬曆四十三年的時候,滿洲共有正黃、鑲黃、正白、鑲白、正紅、鑲紅、正藍、鑲藍,共八種旗幟,因此被稱爲“八旗滿洲”。

    後來隨着韃清勢力不斷擴大,並吸納了大量蒙古人和漢人的加入,因此又先後於崇禎八年和崇禎十五年建立了“八旗蒙古”和“八旗漢軍”。凡是在八旗中的人員,無論滿人、蒙古人還是漢人,都稱旗人。

    原歷史上的萬曆四十七年,大明出動11萬大軍確數,試圖徹底剷除努爾哈赤所建立的後金政權。當時努爾哈赤手下約有6萬餘人的軍隊,雙方在兵力對比上還是比較懸殊的。可讓人想不到的是,這場被稱爲薩爾滸之戰的戰役卻是以大明軍隊完敗而告終。

    之所以會造成這樣的結果,除了至今仍存在強烈批評的明軍指揮問題之外,最關鍵的原因還是八旗軍戰鬥力在當時的確很強。

    有一種說法是“八旗軍成員平時皆民,戰時皆兵,因此具有很強的戰鬥力”。這個解釋其實不僅非常馬虎,而且完全不靠譜,甚至稱得上混賬。

    全民皆兵確實會擁有很強的戰鬥力,但前提是要看對手是誰。如果對手是普通百姓,那自然可以輕鬆吊打。但薩爾滸之戰中八旗軍的對手全是明朝的軍人,這些人裏頭還有大量的家丁部隊。按照道理來說,大家都是專業人士,誰能比誰強太多呢?

    因此,全民皆兵雖然確實可以提升八旗軍的戰鬥力,但這並非是他們能打敗明軍的主要原因。八旗軍戰鬥力強悍的關鍵一點,其實是在於它基層組織方面的優勢,也就是上文中提到過的牛錄。

    當時的牛錄都是以血親、家族、村寨爲紐帶組成的團體,每個牛錄中的人都和周圍的人存在血親、家族關係。因此牛錄作爲基層戰鬥單位,其凝聚力之強是可想而知的。而且由於大家存在着“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係,因此在戰場上往往就會更加拼命,不會出現那種“你行你先上”的情況。

    此外,在後勤方面,每個牛錄都需負責自己牛錄的物資。由於同個牛錄中大家都是親朋好友,自然會不遺餘力給前線作戰的親人們提供最好的物資保障。這樣一來就形成了前線和後方非常緊密的聯繫,從而大幅提高戰爭效率。

    這種士兵連帶關係是不是有點眼熟?沒錯,曾經號稱“無湘不成軍”的曾國藩湘軍,就是一種極其類似八旗制度的軍隊。當時湘軍軍中全是同鄉甚至血親,你殺他一人,他全軍同仇敵愾跟你拼命,這戰鬥力自然就強了。

    反觀當時大明這邊,雖然軍隊人數衆多,但組織效率低下,軍備廢弛,士兵紀律鬆散。再加上原本作爲遼東軍核心的李家軍早已在朝鮮被打殘,劉綎所部又沒等到自己想用的四川兵等各種意外,這樣的部隊打流寇尚且可以應付,但要遇到真正強勁的對手,則往往是一觸即潰。

    不過八旗制度本身也不能說就真的特別優秀,韃清定鼎中原後,因爲疆域和人口都急劇擴大,八旗這種精練但又頗爲原始的組織形式,顯然無法適應統治如此龐大的一個帝國。

    再加上八旗軍在入關之後開始追求安逸和物質享受,戰鬥力馬上出現肉眼可見的急速下降。因此到了平定三藩之亂時,八旗軍就已經頹勢盡顯,基本難堪一用。而到了韃清中後期,原本被譽爲虎狼之師的八旗軍更是徹底墮落成國家和社會的寄生蟲,完全不堪一用了。

    所以這種制度,用於一時一隅或稱可行,用於大明這樣的全國性帝國則藥不對症。當然,葉赫方面倒是可以用的,畢竟他們也只是“一隅”。

    只不過,高務實覺得此時此刻尚不是讓葉赫改行八旗制度的最好時機。

    放眼滿洲而言,葉赫現在依舊佔據經濟優勢,倘若高務實反倒提前讓葉赫先搞出了八旗,會不會導致葉赫回頭把建州給滅了的局面?

    高務實的立場又不是“非殺了努爾哈赤不可”,他的立場是保持女真內部的平衡,不要動不動就生亂,你打我、我打你,最後總害得大明親自下場兜底。這種局面浪費大明的國力不說,還影響大明先解決察哈爾問題的預定國策。

    所以他最近一直都在做的事情,就是一邊確保葉赫的經濟優勢,一邊確保努爾哈赤的精兵優勢,而大明在其中給葉赫作爲安全保障,又同時限制建州的經濟騰飛。

    保持讓他們雙方各有雄長,又同時都有需要依賴大明的地方,這纔是靠譜的平衡之道。

    至於這次讓費英東回去“鍛鍊”一下,則是爲葉赫加個保險栓,以防萬一大明手頭有事顧不過來——說的就是察哈爾和日本——葉赫不至於被努爾哈赤鋌而走險給一波滅了。

    原歷史上的努爾哈赤的確沒有趁着壬辰倭亂把葉赫給滅了,而是趁機把葉赫之外的女真儘可能統一及消化吸收,但當時的情況和如今的情況是有區別的。

    高務實現在對努爾哈赤的限制力度明顯比原歷史上要大,鬼知道努爾哈赤會不會狗急跳牆,見大明在朝鮮和二十萬日軍打生打死騰不出手,於是乾脆先收拾了葉赫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