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明元輔 >第220章 北洋遠征(一)
    萬曆十六年,即公元1588年,這一年的西班牙看來是註定要流年不利了。就在無敵艦隊在英格蘭遭遇重大打擊的同時,大明國內的最大私人海上武裝力量也在打西屬菲律賓的主意。

    北洋海貿同盟以京華北洋艦隊主力爲核心,編成了南征艦隊。該艦隊以京華北洋艦隊的一艘三級風帆戰列艦、兩級四艘風帆巡洋艦爲核心主力,輔以勳貴們各的武裝運輸艦以及京華北洋艦隊的武裝運輸艦組成。

    這其中,三大國公各出武裝運輸艦五艘,侯爺們出三艘,伯爺們出兩艘。

    大明朝留在京師的勳貴有三國公、十三候(包括外戚封侯)、二十一伯(也包括外戚,但未包括李成梁),故此次勳貴們一共貢獻了武裝運輸艦96艘,艦載火炮高達2600多門,其中二號長重炮768門。

    京華除了五艘專業戰艦之外,另外按計劃出動了49艘武裝運輸艦,額外出動了新下水服役不久的兩艘實驗性高速偵察艦——之所以被冠以“高速”之名,主要是這兩條船使用了兩項新設計:大西洋艦艏和“風帆螺旋槳雙動力”。

    所謂大西洋艦艏其實是後來德國人的叫法,其形式最早來源於飛剪式帆船的飛剪式艦艏。本來這種飛剪式帆船是美國人在19世紀設計的一種高速帆船,由於其航海性能非常優秀,引得各國競相模仿。

    而在當時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段時期裏,德國海軍艦隻通常需要長時間活動於海況惡劣,風暴頻繁的大西洋執行破交戰,所以對這種艦艏非常青睞,並命名爲“大西洋艦艏”,寓意其非常適合在大西洋的風暴與巨浪中航行。

    顧名思義,飛剪艦艏都會把艏部水線處縮窄至近乎刃狀,以達到所謂“長長而尖削的曲線剪刀型首柱呈一種適合於賽跑的態勢,在海上能劈浪(剪浪)前進以減小波浪阻力,故曰飛剪”的性能。

    這種設計與後世小水線低阻船體線型的概念非常相似,配合外飄的艦艏與幹舷,使艦船在高速航行時亦不會有嚴重的上浪,保證了艦船的強大動力能最大限度地轉換爲高航速。

    既然如此優秀,爲什麼高務實這裏依舊只當做試驗艦呢?原因是建造難度很大。後世的同風格船隻,需要萬噸水壓機等大型設備對船艏柱進行冷鍛才能製造,而高務實沒有這種設備,他只能讓京華的工匠們自行研究如何把“他的設計理念”轉化成實物。

    木製風帆戰艦要做成飛剪船就很麻煩了,以至於這個設計在他提出八年之後才第一次建造出了這兩艘試驗艦。而且,能夠成功建造還多虧了現在京華有南疆各國的優質巨木供應,將材料精中選精才得以建成。

    當然,這兩艘高速偵察艦之所以拖這麼久才建成,還有另一個原因,就是高務實非要試驗船用螺旋槳。

    此時的船用螺旋槳顯然不可能是蒸汽動力,這兩艘船使用的螺旋槳依舊是原始的人工動力,需要通過在這個時代算是很複雜的軸承傳動體系來驅動螺旋槳旋轉。

    本質上來說,這是個喫力不討好的設計,製造複雜、成本高昂、效率其實也一般,完全是礙於高務實的堅持才得以實施。

    這個設計在建造過程中出現了很大的困難,而且讓高務實意外的是,這困難並非他最開始預計中的驅動軸問題,而是出在螺旋槳外伸部位的船體密封上。

    螺旋槳這種東西,都是一端在船艙當中,另一端在船外。這樣螺旋槳的連接處就一定會有縫隙,這個縫隙又在水底,因此螺旋槳連接處是怎麼防水就很重要了。

    後世的現代船隻螺旋槳與船體連接處,都是採用專業的密封材料,如橡膠或者特氟龍等防水性能較好的材料,能達到非常良好的防水性能。但高務實現在別說沒有特氟龍,就算橡膠他也沒地方弄——那玩意還在美洲。

    要說螺旋槳防水,首先在於一個主要的部件,它就是與螺旋槳連接的軸承,名字叫做尾軸,尾軸的密封能力在後世而言是一個國家船舶工業技術水平的重要體現。

    高務實現在肯定搞不出後世的軸承氣壓防水之類技術,因此他只能接受一定程度上的滲水,而提前用防水油脂保護機械部件。這導致一個問題,即該部件每過一定時間就需要拆卸大修,而且這個時間還不算太長。

    至於傳動軸與船隻的結合部,也只能依靠原始手段,比如嵌入薄木再滲透性塗入桐油等,最終的結果也只是勉強能用——依舊會滲水,所以需要在滲水部位特殊設計蓄水池,然後人工清理,也就是拿桶挑走。

    總而言之,這兩條試驗艦就是典型的成本很高而效率一般,要不是高務實堅持“朝着正確的方向劈波斬浪一往無前”,那是肯定會被造船廠斃掉的。

    不過,成本高是個絕對概念,而效率一般則是相對概念——相對的是這兩條船多了六十多名“漿手”用於驅動螺旋槳,但速度其實也只是在使用螺旋槳的時候纔會提高。而絕對的則是,當螺旋槳啓動時,該級艦的航速比一般純風帆戰艦快了四分之一還多。

    由於多配備了六十多人,導致這一型艦隻的運載量大爲受限,所以最終高務實只能同意船廠的意見,將其僅僅作爲偵察船使用。

    要不是高務實一直很清楚技術的進步不是一蹴而就的,否則可能連他都要打退堂鼓。

    一百五十餘艘武裝艦船組成的遠征艦隊編成了,擁有海員人,另載步、炮武裝家丁一萬三千餘人。

    這其中,來自於各家勳貴的武裝家丁爲5600人,大致是三大國公每家出300人,侯爺們每家出200人,伯爺們每家出100人。

    京華方面則臨時調用了南洋艦隊的部分陸戰隊,與北洋艦隊陸戰隊一起暫編爲兩個協,約8000人。臨時從遼東方面徵調高逸民擔任陸師主將,領南征暫編第一鎮統制之職(一鎮主官稱統制),勳貴所屬的5600人合編爲南征暫編第三協,受高逸民節制。

    南征艦隊司令直接由京華北洋艦隊司令高振炘擔任,旗艦爲北洋艦隊唯一的風帆戰列艦“劉仁軌”號。

    遠征艦隊於六月初三從天津港出發,中途在泉州停靠補給,正式轉入戰時狀態。南洋艦隊方面隨即派出領航員兩百餘名加入遠征艦隊,受高振炘節制。

    六月二十二,遠征艦隊先遣編隊偵察艦“左翼輕騎兵”號於菲律賓北部外海發現西班牙大珍寶船六艘,遠征艦隊方面對於如何處理這六艘意外出現的西班牙大珍寶船發生爭議。

    勳貴家丁頭目們認爲應該在海上圍剿這六艘大珍寶船,他們的理由有三點:

    一是可以繳獲大量“必然存在”的金銀,以免馬尼拉城中的西班牙人以這些金銀收買當地人幫忙守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