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明元輔 >第223章 北洋內部會議(下)
    京華肯不肯在糖產品上讓利給勳貴們?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高務實給京華的定位,尤其是在大明國內的定位,一貫是帶動大明的統治階層和商業階層走向手工業乃至工業,而之前帶着他們經商則是一種手段——商業做到一定程度,就會想要控制產品源頭。

    所以高務實掌握之中的京華從來不會爲了一己私利而搞壟斷,打壓其他競爭對手。

    如果說高務實要打壓競爭對手的話,那爲何如松江徐家之類的江南財閥聯合創辦船廠之後,京華根本無動於衷?事實上京華內部給高務實遞交過好幾個打壓他們的條陳,其辦法硬的軟的都有,政的商的齊全,只不過高務實都沒有采納罷了。

    這不止是因爲高務實堅持認爲競爭才能更快的發展,同時也是因爲這些江南財閥的行動事實上也是在爲大明這艘鉅艦的轉舵加力。

    歐洲已經由文藝復興而進入大航海時代,現在宗教改革運動也逐漸高漲,慢慢的他們就會進入工業革命前期。作爲後來人,高務實很清楚,倘若不能搶先進入工業時代,再強再大的農業國也只有被人吊打的份。

    落後就要捱打,這句名言是他前世讀史最大的感受,所以這一世他所作的一切,歸根結底都是希望中國不要在這樣的關鍵時代落後於人。

    爲什麼他要保大明?不僅僅是簡單的因爲他覺得野豬皮及其子孫不重視科學,更不是出於什麼“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而是因爲他深知漢人是中國的主體民族,如果這個王朝的統治者、統治階級不是漢人,則必定要出現嚴重的內耗,以此維繫自身的統治。

    這種內耗會讓滿人對漢人隨時隨地保持警惕、保持懷疑,繼而不肯讓漢人掌握重要力量。一個在國家人口中佔據絕大多數的民族如果不能正常發揮作用,這個國家能進步到哪去,能強大到哪去?所以在高務實看來,漢人王朝必須保留。

    但他自己也是漢人,按理說造反或者篡位似乎也可以作爲一個選項,尤其是在京華事實上已經擁有強大實力的前提下。

    然而他並不姓朱,這就意味着他如果要造反或者篡位,註定不可能如朱棣靖難那樣,拿下一個首都就能讓全國上下俯首稱臣。

    他高務實若要造反、篡位,必然會導致國家嚴重動盪,內亂、內戰都是絕對避免不了的後果。

    沒錯,他的確有機會贏得內戰的勝利,可是中國曆朝歷代哪一次改朝換代不是伴隨着數千萬甚至上億人口的損失才能成功的?

    爲了一個皇位,造成數千萬人流離失所、妻離子散、家破人亡,這是他一個在紅旗下長大的人該做的嗎?至少他覺得不應該。

    固然,他不是一個真正大公無私的人,他不僅爲自己留了南疆的後路或說基業,而且在大明國內也擁有巨大的利益。但他認爲他做的這些事對大明本身並無損害,反而還有很大的益處。

    南疆、南洋是抵禦西方海上入侵的主要防線,京華在國內的作用則是帶動國家轉型,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他都認爲基本做到了互利共贏。

    具體到把菲律賓羣島將來的製糖產業讓給勳貴們,基本上也是秉承同樣的思路。糖類產品在這個時代根本不擔心銷路,市場需求一直以來都處於遠遠不能滿足的情況下,多一個菲律賓根本不會造成嚴重影響。

    而把勳貴們的利益直接綁在菲律賓羣島,則不僅是高務實要拉他們的人打仗這麼簡單——理論上來說,僅憑京華也能拿下整個菲律賓,而且並不一定很難。

    高務實之所以要這麼做,真實目的其實是讓勳貴們把一筆不小的產業留在“大南疆”範圍之內。惟其如此,萬一將來高務實真的因爲某些原因而要離開大明,跑到南疆來養老,那也不必過於擔心大明會追究他的“責任”。因爲勳貴們爲了保護自己的利益不受損害,一定會傾力爲他高務實脫罪。

    或許僅憑勳貴的力量還辦不到,不過那是後續該考慮的事——焉知將來在“大南疆”投下巨資的只有勳貴們呢?

    所以當高務實明確表態,說京華不會參與到菲律賓羣島的製糖業務中之後,勳貴們頓時沸騰起來了。

    要知道,僅僅廣西黃氏舊地那點地盤,就使得京華欽州製糖廠生產了大明約四成的糖產品,一年即獲毛利三十七萬兩,那麼如此廣闊的菲律賓羣島,適合種植甘蔗的地區至少三四倍於廣西,那每年的產值利潤該有多少?最起碼也是百萬兩之巨啊!

    雖說這百萬兩毛利得由三大國公以及二十來個侯爺和伯爺瓜分,但就算如此,三國公每年至少也得一家進賬十萬兩,其餘各家一年進賬四五萬兩左右吧?這可不是一竿子買賣,是長期利潤啊!

    然而就在大家都開始覺得自己眼前金光閃閃的時候,高務實卻又適時地開始給他們潑冷水降溫了:“諸位,前景雖好,但卻莫要忘了,引種甘蔗是需要投資的。另外據我瞭解,那裏的土人懶惰得很,若要這些甘蔗地打理得好,還得咱們多多從大明引入移民——當然了,近年來北方災害頻仍,流民甚多,這一條倒也不至於很難。”

    哦,是了,既然是生產,那就還要投資,不僅要投資甘蔗地,還要投資製糖廠,這可都是需要本錢的。衆勳貴們終於不再一臉瘋狂,而是開始慢慢盤算、互相商討起來。

    高務實並不催促,反而招了招手,讓人送上來一堆資料。這些資料分成二十多份,均用銀盤端着送到勳貴們面前。衆人打開一看,好傢伙,高務實居然把每家約分多少甘蔗地、需要多少人打理、對應需要多大的製糖廠、這些製糖廠又需要多少投資等一應事宜全部列出。

    “嘶……”好多人倒抽一口涼氣,感覺高務實什麼計劃都做好了,他們彷彿只需要投資和送流民過去,然後就只等着收錢了一般。

    衆勳貴互相看了看對方手裏的“計劃書”,發現這些計劃書居然還是考慮了各個方面的,尤其是大家這幾年在海貿同盟的表現,以及本次出兵的多寡等。

    到了這個時候,高務實才笑了笑,道:“諸位手中的計劃書只是個基本概括,最後究竟如何細分甘蔗地,還要看接下來的呂宋王國統一戰爭。”

    這話好理解,無非就是出力越大,收穫越多。不過大家對此倒不牴觸,畢竟總不可能出力多少都拿一樣的地吧?那非要搞得內部不和不可。

    不過這樣一來,高務實拋下的這個香餌大家就非喫不可了,京華的論功條款詳細得驚人,想要在這裏面偷奸耍滑可不容易,誰想多拿甘蔗地,就只能竭盡全力好好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