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明元輔 > 第245章 遠東一盤棋(十三)
    再往後陸續平定緬南、暹羅、南掌、柬埔寨等地,歸化戶籍制同時推廣開來,募兵的範圍也越來越大。當時曾經考慮到緬甸等地原先的國王們募兵根本不給錢,差點把募兵銀給取消掉,但高務實知道有對比才有傷害,所以保持了“給銀三兩”的標準。

    但這筆錢可不是拿三十萬人乘以三兩這麼簡單,戰爭中受傷、戰死而導致的損失都需要補充。補充不僅要給募兵銀,還要給撫卹銀,還要根據歸化戶籍制的一些規定給予其他補償,總之歸根結底都是要花錢的,並且花費絕不算少。

    然而這依舊不是全部的花費,算起來只能說是“人員費”。除此之外,三十萬大軍的軍糧、營房、戰馬餵養、訓練等各種七七八八的日常開銷也絕非小數目。

    另外還有一個大頭,就是武器裝備的配備以及磨損、戰損後的維修或更換。在這一系列的花費上,警備軍由於火器化程度更高,而且近水樓臺先得月的總是換裝京華最先進的武備,導致他們比明軍募兵的花費更高。

    總之,在抵消了歸化戶籍制帶來的募兵銀優勢之後,警備軍還要多花不少的一筆錢。

    最終的結果就是,哪怕是在沒有大規模戰事的情況下,南疆這三十萬大軍每年要花費三百二十萬兩以上——這還是把之前的募兵銀去掉後的數據,換句話說就是僅僅維持這支軍隊,高務實現在每年就得花這麼多錢。

    這筆錢,已經接近目前大明九邊那差不多九十萬大軍的普通花費了(但是不算近幾年來爲了對察哈爾開戰而增加的額外花費)。

    從這個角度來說,黃芷汀對警備軍的花費憂心忡忡是非常合理的。畢竟現在“暹羅王宮”的西庭中,就有一處“南疆警備軍軍令部”,而該部門暫時由黃芷汀負責,其爲南疆六大警備軍除高務實本人之外的最高領導機關。

    黃芷汀已經瞭解到這支大軍花費驚人,作爲京華的女主人,她有這種擔憂理所當然。

    高務實稍稍沉默片刻,問道:“那麼你的意見是什麼?是裁軍,亦或者削減軍餉、降低訓練強度、軍營標準、武裝配備?”

    黃芷汀搖頭道:“老爺,妾身首先想知道的是這三十萬大軍維持在那兒的作用是什麼。如果老爺說,只是爲了對南疆各國保持震懾,那麼妾身建議,把除了定南警備軍之外的其餘五大警備軍所轄各鎮全部降格,降爲暹南獨立守備師的標準。

    警備軍一個鎮是12700人,獨立守備師不僅只有9000出頭,武備方面也降低了不少,尤其是火炮方面——火炮實在是軍械花費的大頭,無論是火炮價格本身,還是訓練或者戰爭花費,都是最貴的一項。”

    高務實沒有回答,看起來似乎在計算什麼。

    黃芷汀見狀則直接道:“妾身粗略計算過一下,不算‘定南五鎮’,剩下的十七個鎮如果都降格爲守備師,那麼人員方面就減少了約63000人,輕重火炮減少了將近三千門,戰馬、挽馬等減少了四五千匹……總共預計每年可以減少開支將近七十萬兩之多。”

    七十萬兩當然是一筆巨資,而且高務實知道黃芷汀所謂“只是對南疆各國保持震懾”的前提下,警備軍降格爲守備師的確影響不大。

    守備師的火器化程度雖然比警備軍降低了一些,尤其是火炮配備降低了不少,但面對南疆各國可能出現的反對勢力——甚至包括當地貴族造反在內,守備師依舊擁有壓倒性的武力優勢。

    可以這樣說,除非南疆各國全面爆發大規模武裝起義,且任意一國的起義軍人數都超過十萬以上,否則就算警備軍降格爲守備師,也完全有把握在兩到三個月內實現主力擊潰,在半年內實現全面剿滅。

    對於這一點,高務實幾乎稱得上有十足的把握。

    然而黃芷汀說這話的前提是“只對南疆各國保持震懾”,但是這個前提本身不成立,因爲高務實對警備軍的期望和要求並非僅止於此。

    比如說呂宋平定之後多半需要建立新的“伏波警備軍”(見前文,馬尼拉預備改名伏波),而這支新的警備軍不可能全部在呂宋招募當地土人——從原先的歷史來看,呂宋人的戰鬥力比南疆各國遠遠不如,就算到時候有歸化戶籍制的強力BUFF加成,高務實都不是很看好。

    好歹人家緬甸、越南等國在原先的歷史上都曾經有過戰鬥力爆炸的輝煌時刻,如緬甸實際逼和了國力巔峯的韃清(乾隆朝,雖然軍力不算巔峯,但國力差不多算是巔峯),而越南人在紅朝支持下趕走了米帝,後來雖然因爲太跳被太宗教訓了,但那次紅朝的損失也不算很小。

    而呂宋人那可是真的完全沒有過什麼輝煌時刻,從來都是被別人吊打的主,這般表現實在很難讓高務實對他們的戰鬥精神有多少指望。

    因此,預計中的“伏波警備軍”將會是一支“多國混編部隊”,由約30%左右的移民漢人加上50%左右的南疆各國歸化漢人,以及20%左右的當地歸化漢人組成,其當地歸化漢人在軍中的比例,於整個南疆警備軍體系中是最低的。

    除此之外,臺灣殖民拓展計劃現在進展很快,到時候雖然當地會以漢人移民爲主(當地土人的人口比較有限),但是否需要從南疆募集兵員現在還說不準——原因是高務實不太希望把移民用作軍隊,而更希望移民漢人投入到生產建設中去。

    畢竟漢人搞生產建設的優勢是明擺着的,能讓他們負責生產建設肯定是最佳選擇。

    這樣的話,就意味着不僅不能裁軍,甚至將來還要擴軍。到了現在這個局面,擴軍當然不應該白紙作畫,從原有的警備軍中抽出一部分作爲新軍核心骨幹來以老帶新,那纔是京華的習慣套路,效果和性價比顯然也最高。

    除此之外,等馬六甲到手——不管是通過戰爭還是通過與葡萄牙人達成協議進行和平移交,總之到手之後都肯定會繼續推進“南洋計劃”,將後世的印度尼西亞那一片大島小島全面佔據,建立起完整的“京華大南疆”。

    到時候,那麼多的新領土難道不需要軍隊鎮守和維持?至少如爪哇島、加裏曼丹島、蘇門答臘島等大島上,每個島放一個鎮總是需要的吧?就算將來不需要那麼多軍隊,但在統治初期的那會兒總是少不了。

    畢竟高務實不是如歐洲人一樣搞據點式殖民,他是要搞全面殖民、全面歸化的,不可能只在關鍵城市放上一支精銳的小部隊,哪裏出事打哪裏。

    歐洲人的殖民體系,尤其在亞洲殖民地的統治方面,一般是和當地原有的土人首領建立主從關係,靠着土人首領間接統治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