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明元輔 >第277章 援朝抗倭(廿六)敵後戰場
    朝鮮王室和朝廷的表現可謂一塌糊塗,不過意外的是,朝鮮民間自發出現的反抗倭寇入侵之戰倒是打得有點意思。

    早在日本登陸釜山的第九天,慶尚南道宜寧郡世幹村地主之子郭再佑,便組織起一支義兵持續對日軍開展游擊戰。郭再佑率先大起義軍,一時不僅天下聞名,也促使各道之內都逐漸出現自行組建義軍之舉。

    此時,日本以名將小早川隆景爲首的第六番隊一萬五千人,兵分兩路嘗試滲透全羅道,而毛利輝元所部的第七番隊三萬人,則正在全面佔領慶尚道。

    由於慶尚道朝鮮官軍已經四散潰逃,因此第七番隊尚未被義兵騷擾,故毛利所部在慶尚道的進展十分順利。兵雄勢大的毛利輝元派家臣安國寺惠瓊領兵三千,從屬於小早川隆景的第六番隊向全羅滲透。

    這裏給不熟悉日本戰國末期情況的讀者多說幾句:毛利與小早川從血緣上是一家。如果再確切一點說,則有個專門的詞彙,叫做“毛利兩川”,即毛利、小早川、吉川這三家其實都是一家。

    所謂毛利兩川,要從日本戰國時代的過繼習俗說起。當時由地方豪族而成爲戰國大名的毛利家,在毛利元就時期就將兩個兒子分別送入吉川、小早川家作爲養子,並通過各種手段讓二子徹底掌握吉川、小早川家,最終形成有名的毛利兩川。

    以安藝和石見交界的小倉山城爲居城的吉川家可做爲毛利家前進石見、甚至山陰地方的前哨站。以毛利家當時的規模來看,吉川元春坐鎮的小倉山城最主要敵人只有尼子家,但這唯一的敵人確是元就生涯中面對過的最大敵人。

    至於兩家小早川(主家和分家),位於瀨戶內海沿岸,面對的的敵人雖不若尼子家強大,局勢卻更復雜,光用武力未必能夠平定。另外小早川家還有一項潛在優勢,那就是毛利、吉川都沒有的兵種——水軍。

    當初,小早川隆景入主小早川家的同時,也將水軍納入管轄,透過這股水上勢力,成功拉攏瀨戶內海西側最強的水軍村上水軍(村上水軍包含能島村上、來島村上、因島村上),進而將其編入毛利水軍。

    這支生力軍的貢獻不可小覷,短期而言是替毛利家打贏1555年的嚴島合戰;長期來看,則助毛利家取得瀨戶內海的霸權達二十三年之久!

    從日後發展來看,兩川體制奠定了毛利家茁壯的基礎,有助於稱霸中國地方(山陰山陽)。從這點來看,元就之所以安排兩名傑出的兒子繼承吉川家和小早川家,是對未來二十年日本中國地方的勢力此消彼長了然於胸。然而他更厲害的是早已看清次子元春和三子隆景的特質。

    吉川元春勇猛善戰,適合與勢力強大的尼子家硬碰硬。放眼尼子家,大概只有新宮黨可與元春匹敵。除給予後世勇猛善戰的印象外,元春還是個愛好文學的武將,討伐尼子家時,在本陣裏完成四十卷軍記物《太平記》,這便是吉川本《太平記》的由來。

    但是能文善武的吉川元春不長於外交。面對山陰地方獨大的尼子家,元春尚可以其文韜武略與之抗衡,然而面對局勢複雜的山陽地方,小早川隆景就比元春更爲適合。山陽地方存在不少豪族,或許個別勢力不比小早川家,但若不以懷柔而以武力強攻,會迫使他們結盟,小早川家將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小早川隆景給人的印象是溫恭謙和,不迷信武力解決,擅於居中協調,山陽地方的豪族一有糾紛便找隆景出面。而他總是沒有預設立場,顧全兩方需要,給予最大便利,其聲望也就在這些小事中累積起來。比起兄長的武力征討,隆景攻略山陽更多是以聲望擊倒對方。

    不論如何,總之毛利兩川體系可以看成毛利爲主家,兩川爲分家。如今毛利輝元將部下派往小早川隆景麾下聽命,大家都沒有任何意外,安國寺惠瓊本人更不會有牴觸心理。

    這個安國寺惠瓊,本來是毛利氏的外交僧(那個年代很多大名之間外交靠僧人),軍略只能說粗通。郭再佑得悉安國寺惠瓊行軍路線,趁其驕狂大意,當夜于山間必經之處設伏。

    遇到伏擊之時,安國寺惠瓊還在驚訝居然會有朝鮮伏兵,急令所部備戰,射殺義兵。郭再佑命義兵在山口縱火,以滾石、弓箭阻擊日軍。

    安國寺惠瓊見本部慌亂,只得下令先行撤退。郭再佑見倭軍撤退,並不予追擊,也隨即撤離。待安國寺惠瓊休整完畢,令哨兵探查無險之後,方纔再度行軍。

    誰知道在日軍行軍途中,郭再佑不分晝夜,於安國寺部騷擾襲擊。待日軍追擊便遠遁山林,迂迴側後襲擊日軍輜重。多日下來,日軍已有數百傷亡,安國寺惠瓊大怒,立誓全殲朝鮮義兵,分四路小隊探查義兵方向,本部向洛東江進軍。

    郭再佑爲擊破安國寺惠瓊而深夜定計,令人喬裝自己,身着紅衣,領義兵六百引誘安國寺惠瓊追擊,自己則領義兵主力於洛東江兩岸設伏。

    次日,安國寺惠瓊於途中眼見一紅衣將軍領兵數百於前方疾馳而過,因此前遭受義兵襲擾之時常見領兵之人身着紅衣,探查之下方知此紅衣將軍爲義兵首領郭再佑。

    安國寺惠瓊確認後,認定此乃遭遇義兵主力,當即下令全軍追擊。義兵且戰且退,逃至洛東江窄處遂行強渡。

    安國寺惠瓊大喜,令五百鐵炮隊沿岸射擊,又令一千足輕殲敵於江灘。此時渡江義兵突然反身相擊,而兩岸伏兵大起,對岸也是箭矢不斷,本岸則有義兵突襲。

    這一來,鐵炮隊遭受背襲,足輕隊正被牽制,日軍本陣動搖。安國寺惠瓊遙見對岸又出一紅衣將軍,方知自己追擊的只是郭再佑替身,心中驚呼:“影武者之計!”

    爲避免傷亡過大,於是下令撤軍。郭再佑雖設伏兵,但與日軍短暫正面相抗時卻發現朝鮮戰力弱小之弊,見安國寺退卻,郭再佑亦下令撤退。

    洛東江戰後,安國寺惠瓊所剩僅不足兩千,不敢再自行進軍,於是沿小早川隆景進軍路線走居昌進入全羅。

    郭再佑聞報,緊忙聯絡慶尚道另一義兵首領金沔。金沔即刻率領所部義兵追趕安國寺惠瓊,惠瓊聽聞竟被義兵追趕,簡直怒不可遏,下令以鐵炮居前,武士足輕居後列陣迎擊。

    金沔率兵趕至,遭鐵炮隊射擊,頓時驚慌回撤。安國寺惠瓊下令追擊,金沔將其漸漸引入伏兵之谷。這一次安國寺惠瓊驚覺有詐,剛要撤出,誰料此時郭再佑與金沔已下令弓箭手射燃谷中乾柴草料,以火勢封堵谷口,安國寺惠瓊死戰得脫,領殘兵敗退。

    不止這一路義軍取得勝利,慶尚道內的第七番隊同樣遭受鄭仁弘、孫仁甲等所領義兵騷擾,屢屢受挫。他們於鄉間掃蕩,可惜收效甚微,雖連克數城,義兵守城卻與朝鮮官軍不同,兵民一體,戰力非常,毛利軍進展遲緩,每克一城得需一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