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明元輔 >第279章 平倭(五)血戰碧蹄館
    與此同時,明軍在開城的大本營中,經略宋應昌聽聞李如松可能陷入埋伏,不由得吃了一驚,道:“李如松兵力不足,這孤軍被圍定是倭寇所設陷阱。敵既有備而來,得知李如松近在眼前,必將不顧一切取他性命。”

    贊劃袁黃答道:“經臺所言極是,若是提督被擒殺,不僅對我軍今後作戰極爲不利,而且陡然遭遇如此大挫,朝廷必然震怒……經臺,李提督身份特殊啊。”

    宋應昌當然知道李如松身份特殊,不過他不好接這個茬,只是問道:“李如松所帶何部?出發前有何軍令?”

    另一名贊畫劉黃裳答道:“提督所率人數雖少,但皆爲遼東精騎,還另令楊元、李如柏各領軍隨後跟進,也即是說李家親兵已全部出動。”

    李家軍全部出戰,而且有明顯的先後次序,這說明李如松對可能面臨的大戰是有估算的,因此這算是個好消息。尤其是李家軍的戰鬥力擺在那兒,既然李如松認爲沒問題,那麼出問題的可能性應該不高。

    不過雖然稍稍放心了一些,但面子上宋應昌卻一點不敢輕忽,下令道:“事態緊急,刻不容緩,倭寇若知曉李如松在,必會各軍盡出,故眼下除我軍增援外,還需各地朝鮮軍進行阻擊纔是。

    另外,我軍增援必須大張旗鼓,迷惑倭寇,以爲我軍已全軍出動,敵不敢輕易決戰則必會撤走,如此可救李如松一命。”

    宋應昌是高拱的門生,實學派中的高黨,他的一切決定當然要考慮高務實的觀感。眼下的局面有一點他不敢明說,那就是此刻陷入重圍的可不止一個李如松,還有李如松的五弟李如梅。

    李如梅現在的身份可不比以往了——他是高李聯姻中被高務實挑中的妹夫,兩家已經在交換生辰八字了,宋應昌怎麼敢在這個時候讓李如梅落入日軍之手,亦或者當場戰死?那沒準比李如松戰死更難交待。

    因此,宋應昌急不可耐地號令明軍、朝鮮軍,嚴令聯軍不惜一切代價救援李如松所部,傳令兵四出傳信,明軍楊元、李如柏所部也加快行軍速度,從正常行軍變換爲馳援模式。

    柳成龍此時也聽聞李如松被圍,在接到宋應昌命令後,立即令都元帥金命元、李鎰領兵三千前往京畿道救援。金命元看來有些畏難,沉吟道:“李如松陷入倭軍重圍恐怕凶多吉少,他是明軍主將,一旦被圍,敵必大軍盡出,而我軍弱小,只怕難有勝算。”

    柳成龍勸道:“我國即將面臨滅亡之時,是明軍千里來救,如今李提督深陷重圍,我們豈有不救之理?雖然能否救出李如松,關鍵不在我們而在明軍自己,但我們朝鮮必須全力以赴,否則豈非成了忘恩負義之輩?

    你此去只需能有效阻擊倭寇援軍,拖延時間即可,不必強求其他戰功。”金命元聽了這話,總算勉強領命。

    柳成龍還同時傳信給附近的朝鮮官軍、義軍,抽調兵力向京畿挺近。朝鮮將領權慄接到命令後對部下感嘆:“想不到明軍也有如此窘迫的時候,我聽聞明軍來後,氣焰囂張、目中無人,素來不肯正眼看一看我等。

    不過,畢竟是上國天兵,還有都體察使的請求,還是應出擊救援。另外聽聞倭寇不斷增兵,看來是決心要取李如松首級。相比明軍只是自視甚高而言,還是倭寇與我等國仇家恨更加令人難忍,我權慄絕不會讓倭寇得逞!”於是權慄也領兵三千前往助陣。

    京畿道義軍首領李延馥探查到漢陽陸續有日軍開出,本來疑惑不解,只能猜想定有大規模軍事行動,因此打算出擊襲擾。下屬則提出了另一種猜測,道:“聽聞明軍收復平壤後,倭寇損失慘重,北方各道倭寇都在潰退,紛紛向王京集中。此次陸續出動是否爲防止明軍來襲?”

    李延馥認爲有理,頷首道:“或許不止是爲防止來襲,已經交戰也是有可能的。嗯……若是如此,我們義軍也不能在此觀望,也得助陣殺敵立功纔是!”

    正說話間,便收到柳成龍傳信,李延馥看罷才知是這般情況,當即下令義軍全部出動,阻擊倭寇救援李如松。

    部下規勸說倭寇勢大、不可力敵,李延馥將其一把推開,厲聲叫道:“倭寇之後必將出動更多兵力,而明軍來救援朝鮮,朝鮮無以爲報,唯有協助明軍、捨身殺敵而已,更何況驅逐倭寇本是義軍所願!

    若明軍因我等坐視不理而敗亡,我等妄稱忠義,愧對天下。此戰必須不惜性命,堅決阻擊到底!”於是李延馥率領義軍出擊。

    日軍方面也在緊急調遣,總大將宇喜多秀家親自率軍支援,命黑田長政領兵五千作前陣,石田三成、增田長盛、大谷吉繼領五千人作爲二陣,加藤光泰、前野長康領三千人作爲三陣,宇喜多秀家自領八千人爲四陣居後。

    日軍援軍剛剛離開漢陽便遭京畿義軍阻擊,石田三成得知有數支部隊在向京畿進發後,連忙上報宇喜多秀家,秀家也不敢丟了漢陽這個主要支撐點,只好立刻令第三陣及第四陣一半兵力前往阻擊。

    漢陽日軍援兵遭到李延馥所領義軍阻攔,黑田長政驚訝於這次義軍竟會正面出擊,隨即便令所部迎戰。不久之後,石田三成所領第二陣也跟進上前,義軍死戰不退,直至近乎全軍覆沒。李延馥戰至暈厥,被部下救走,這纔算撤離戰場。

    加藤光泰、前野長康見朝鮮軍分三路襲來,立即佈陣攔擊。金命元所部難以輕進,李鎰便率軍從側翼發起衝鋒,與日軍混戰,但不久即被擊退,權慄則與日軍第四陣僵持不下。由此可見朝鮮軍戰力相比日軍而言,正面作戰始終處於劣勢的局面並無改觀。

    接戰數刻後,朝鮮軍率先後撤,但日軍準備調頭繼續支援前部時卻又遭朝鮮軍襲擊,只得繼續攻擊金命元、權慄所部。

    明軍此時仍在血戰之中,小早川的兩萬大軍已全數趕至戰場,但受地形和前方混戰的影響,一時間極難展開。

    小早川隆景親臨一線鼓舞士氣,李如梅於兩軍大戰之中遠遠望見敵本陣一人疑似主將,便立刻張弓向那人射去。小早川隆景驚嚇之下連忙帶馬閃避,這一箭由於實在距離太遠,只取得戰馬中箭的戰果,李如梅很不滿意地收了弓。

    不過即便如此,喫疼的戰馬也將小早川隆景掀翻在地,衆將喫驚之餘連忙上前急救。

    戰事激烈,立花宗茂鎧甲之上箭如蝟刺,立花軍退至西面小丸山休整,小早川秀包接替奮戰掩護,而明軍被逼退,大小將領也陣亡不少。兩邊不約而同地各自停戰,抓緊時間休息補充、調整戰術。

    李如松召集部下合議,道:“倭寇衆多,我軍若深陷重圍,突圍必然不易,敵寇很快又將發動進攻,眼下必須趁被完全合圍之前佔據缺口,向北且戰且退,等待援軍抵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