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明元輔 >第279章 平倭(十五)救急提議
    此番日軍聲勢驚人,朝鮮衆將見城外日軍已將晉州圍得水泄不通,再次緊急集合商議軍情。慶尚道右兵使崔慶會面色憂慮地道:“倭寇此來兵力驚人,即便我等血戰到底,晉州也未必能保。眼下已經引灌南江加寬護城河,當可頂得一時。

    軍械糧草方面我們也已竭盡全力,但即便如此仍憂不足,何況數萬百姓每日也需照料供應。明日倭寇攻城之後,諸位各居本位,戰法只能隨機應變。”

    倡義使金千隘問道:“現今大家都是同仇敵愾,數萬百姓也可化身義兵,如此比較卻也不差他多少。晉州能守一次,就能守第二次,實在不行也無非以身殉國,與倭寇戰至最後一刻罷了。只是倭寇畢竟太多,且又久歷大戰……不知明軍和朝廷是否會來救援?”

    金海府使李宗仁答道:“據我所知,朝廷還都王京不久,各道剩餘兵力至今統計不全,除守衛王京的軍隊外,現在身在晉州的恐怕就只有我們了。

    哦對了,還有權慄和李穦還在南原一帶,不過他二位兵敗方退,一時間應無法支援。而且聽聞朝廷中不少將領都認爲晉州此次必將失陷而反對救援。柳成龍都體察使已經去向明軍求救,卻不知明軍此次是否還會來?”

    朝鮮朝廷和大明援軍之間的關係現在十分微妙,這一點他們作爲一線將領當然都是清楚的。總體上來說就是朝鮮始終希望保持獨立性,但明軍方面卻一直認爲朝鮮不具備獨立作戰的能力,要求朝鮮軍一方面必須服從明軍指揮,另一方面還不能老給明軍找麻煩。

    這種局面就好比明軍認爲自己是下棋的棋手,而朝鮮只能作爲棋子,決不允許朝鮮如之前一樣明明身爲棋子,卻反而想方設法拉明軍去打他們認爲當時不該打的仗。

    朝鮮當然不能認可這種局面,覺得自己被明軍視爲拖油瓶甚至炮灰,自尊心受到嚴重打擊,於是雙方鬧僵,變得各幹各的,失去了“聯軍”應有的和諧。

    本來從雙方的宗藩關係而言,明軍理論上自然應該行使指揮權。可是單從雙方兵力而言,明軍只出動了五萬左右,而朝鮮雖然連喫敗仗,正規官軍仍然有十萬左右,兩倍於明軍。至於朝鮮的各種義軍、僧兵之類一旦也加入計數,那麼這個數量差就更大了。

    拳頭大小就是聲音大小,雖然到目前爲止聯軍的勝利絕大部分是數量更少的明軍取得,但基於以上總兵力緣故,明軍也很難強壓朝鮮各方的呼聲,於是這種指揮權的僵持一時間就看不到打破的希望,這纔有了他這句“卻不知明軍此次是否還會來”。

    忠清道兵使黃進對此提議:“倭寇已兵臨城下,援軍能來最好,若是不能來,那也只能依靠我們自己,但對軍中及百姓還是需告知援軍將至,以免之後士氣懈怠。

    我以爲只要晉州城牆尚在,晉州便絕不會失陷。只要撐過幾日,援軍應該還是會趕來的。對了,守城之時要多注意身着奇特盔甲者,因爲倭軍將領盔甲各異,並非制式。若能每次對倭軍將來予以擊殺,必能有效逼退倭寇而減少我軍傷亡。”

    義兵首領高從厚起身立誓道:“我父兄死於倭軍之手,我今領義兵也是決意爲父兄報仇,倭將小早川隆景不知是否就在城外,我立誓每日至少必射殺一將,總能將其揪出。我所領義兵也都是父兄舊部,此次共守晉州,我軍必將寸步不退,不死不休。”

    隨着他這一方,衆將也都起身起誓,紛紛表示死守晉州。

    圍城次日,日軍首批部隊攻城開始展開。此時朝鮮早已引南江之水灌入護城河中,這護城河寬約丈餘,日軍難以輕進。宇喜多秀家下令日軍開掘堤壩,引走江水。

    隨後日軍用土塊、草垛填平護城河,頂着竹盾向晉州城牆逼近,朝軍弓弩幾乎毫無效用。日軍在竹盾掩護之下於城角挖掘地道。

    可惜日軍挖掘地道的手法有些低劣,正挖着挖着,牆角忽然塌陷,壓垮了地道,反而自行損失了部分士兵。朝鮮方面也沒幹看着,李宗仁下令朝軍趁機潑下熱油,並同時以火矢助燃,一時間城外火勢大作,日軍不得已只好退卻。

    片刻之後,日軍第二批次開始強攻登城,朝軍仍然拼死抵抗。兩軍之間就如此拉鋸了整整三天,日軍攻城已不下十次,朝鮮軍身心俱疲。金千隘率一隊朝鮮軍日夜準備軍糧,逐個遞送,鼓舞士氣,此時城外早已死屍遍地,日軍居多,朝鮮軍也有不少。

    面對這種僵持局面,黑田長政獻計道:“或可於城東修築多處高壘,居高臨下突入城中,避開蟻附攀城之血戰,減少我軍傷亡。”

    石田三成對這個計劃頗爲懷疑,認爲朝鮮軍方面雖然在火繩槍上處於劣勢,但卻擁有一些中小型火炮,以及部分疑似由明軍提供的其他火器,如一窩蜂、震天雷等,在這些遠程火器面前堆建高壘能成功嗎?

    黑田長政的回答也很光棍,他說道:“無論成與不成,眼下如此血戰也非上策,我這建議只是爲了儘量減免我軍傷亡,倘若此計不成,那就再另做謀劃便是。而且,加藤清正的傑作龜甲車即將完善,如若兩日之內我軍仍不能攻破晉州,便只好請加藤將此車投入作戰了。”

    說了半天,原來是沒辦法下的辦法,不說是病急亂投醫吧,至少也是隨便試試看了。宇喜多秀家聽了也覺得與其毫無應對,倒真不如試一試效果,也就表示了同意。

    於是到了第五日,日軍開始於城東築高壘,準備乘高躍入城中,朝鮮軍民果然也爭鋒相對,自己同樣築壘不說,還不斷以火炮轟擊日軍壘頂。

    日軍火繩槍列陣野戰雖然佔優,但在這種時候硬拼射程卻不如朝鮮軍手裏的火炮,捱了幾頓亂轟之後承受不住了,最後只得放棄。

    到了第六日,晉州城內箭、石都即將耗盡,金千隘、崔慶會、高從厚、李宗仁、黃進等人引領軍民持續與日軍撕殺,兩軍激戰直至次日天明。

    第七日,加藤清正下令所部日軍將十輛新造好的龜甲車投入戰鬥,這龜甲車其實是受朝鮮龜甲船啓發而造,加藤清正在攻城衝車上加蓋數層厚板,整體強度堅固耐用,構造也算精巧,打磨更是精細,可檔落石弓弩能用於衝擊城門、城牆,日軍也能借此助力登城,只是這東西太大了,行動起來笨拙緩慢。

    崔慶會見此龜甲車雖然巨大,但卻全爲木質建造,二話不說便下令向龜甲車澆灌火油,然後射出火箭引燃,很快的時間之內便焚燬數輛。

    加藤清正大喫一驚,急令將全部龜甲車撤回,然後乖乖模仿起中國曆代攻城車的做法,在龜甲車外包上牛皮以防火燒,同時再次加緊趕造,運至各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