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明元輔 >第282章 宮裏宮外(七)洛之一字,重不可言
    建州右衛則是專門用來盯防努爾哈赤建州左衛的,而且考慮到右衛的實力可能不足,高務實以明廷的名義多次提醒葉赫、哈達,讓他們兩部充作建州右衛的後援,而努爾哈赤顯然也知道這一點。

    努爾哈赤這些年雖然一直想要擴大勢力,前些年還找機會搞定了長白山三部中的兩部,差點引起和葉赫的大戰,結果被提前打完大戰、空出手來的大明叫停。

    在大明的武力調停之下,最終的結果還是比較殘酷的,可謂叢林法則的直接體現:大體上,努爾哈赤喫下去了三部力量的大概六成,葉赫喫下去大概四成,哈達部沒分到人,但撿便宜拿了些地,大概也佔三部原面積的一半。

    以上所說的喫下去幾成,指的是吞併部曲與人口。這是因爲女真人口不足,人口才是最關鍵的力量,領土反而不算。有地無人,好比人之無魂,在女真那種制度之下是沒什麼太大意義的。

    在原歷史上,努爾哈赤就不是太明白其中的意義,所以殘酷對待漢人,差點把他自己建立的後金玩沒了。得虧他死得及時,皇太極上位立刻改變政策,大力籠絡漢人、蒙古人,一邊擴編漢八旗、蒙古八旗,一邊瘋狂掠邊搶奪人口,這才挽回頹勢,並且快速積蓄力量。

    總之,現在的努爾哈赤也似乎沒有明白這個道理,他覺得自己不管是人口還是土地,都拿下了長白山三部的一半左右,已經賺大發了,對於大明的武力調停又沒有能力反抗,因此也就偃旗息鼓表示願意服從。

    不僅如此,爲了證明自己“忠心耿耿”,還在朝鮮大戰之時多次主動提出從徵請求。這件事原歷史上不曾發生,但高務實卻讓它成爲了現實,這纔有了女真聯軍南下作戰的後續事情。

    當然,高務實並不是真的從力量上很需要他們,他這麼做只是爲了加深女真人與朝鮮人之間的矛盾與仇恨——前文說過,高務實是要把女真往朝鮮遷徙的。

    如此一來,只要女真人和朝鮮人的矛盾化解不開,大明朝廷便可以充當超然物外的調停者、裁判官,原本可能激化的漢人與朝鮮人之間的矛盾便被輕易轉移出去。

    而女真人雖然驍勇,人口不足的問題卻始終存在,那麼他們就需要大明朝廷的支持,才能在朝鮮的新領地上立足。由此,大明就同時拿捏了雙方。

    不得不說,盎格魯撒克遜強盜們把這一手玩了幾百年,還真是有點道理的,高務實這麼做也屬於是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了。

    總而言之,隨着女真分化、朝鮮內附,大明朝在東北邊疆上的壓力也瞬間大減。考慮到後續還要對日本進行攻略,那麼一旦成功,大明在東北亞方面就真的是“拔劍四顧心茫然”,根本沒有對手可言。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沒有對手其實不是好事,中國曆朝歷代的衰敗都往往起始於一段沒有對手的時期,所以對手始終是需要有的,問題只是在於……對手在哪呢?

    後世蘇聯解體之後的米帝曾經有一段“獨孤求敗”時期,這個時期的米帝氣焰滔天、不可一世,結果陷入到戰略迷茫之中,開始不斷浪費國力,打完這個打那個。

    誠然,米帝打仗大半還是衝着某個利益集團或某幾個利益集團的利益去的,但也有其自認上帝寵兒、山巔之國,因此要對全世界“負責”的戰略失誤一面,比如滿世界強送皿煮,輸出他們自認的普世價值等等。

    簡單的說就是:“我也不知道我該乾點什麼了,那就想幹什麼便幹什麼吧。那有國家不信我這套,還老跟我跳,那我就先去弄死它。”

    這其實是一神教國家的一種病態,就是堅持諸如“光明必須戰勝黑暗”這種思想,而想不到光與暗是和諧對立的——沒有暗,何爲光?這種思想甚至遠遠落後於古代中國的哲學思維,看看太極雙魚的陰陽和諧就知道。

    因此,中國古代君主往往都說皇帝是“處中國而治萬邦”,這意味着“萬邦”若主動要求加入中國,中國可以教化;“萬邦”若願意繼續爲夷狄,中國也不強求。

    但有一點:“中國”是這一切的基礎,必須首先確保“中國”本身的穩固。然而到了這裏,中國古人一直沒有解決的一個問題就出現了:當中國穩固,環顧四周都沒有對手的時候,往往就失去了更進一步的動力,更別說主動教化夷狄。

    同時,因爲所謂“王朝週期律”的問題,此時中國內部便開始出現財富分配不均加劇,底層民衆生活日益艱難,上層統治階級日趨腐化,繼而矛盾爆發、起義蜂起,國家陷入內亂,王朝顛覆,重新洗牌,新一輪的“週期律”再次循環上演。

    所以,“王朝週期律”的根本不在其他,正在於社會財富的分配是否能被始終控制在合理範圍。

    不是說你皇帝、你勳貴、你官僚們不能佔有很大的財富,而是說無論你佔有了多少,都至少要留出一定比例分給普通百姓。如果這一分配比例嚴重失衡,到了你山珍海味鋪張浪費,普通百姓卻只能被迫喫糠喫土的地步,那憑什麼他們還不造反?

    然而積累財富是人的天性,皇帝、勳貴、官僚以及地主富商們在這一點上沒什麼不同,指望他們嚴格控制自己的慾望其實並不現實。那麼,怎麼辦呢?

    後世的解決辦法叫“做大蛋糕”,蛋糕即財富。這個辦法在理論上也可以放到古代使用,畢竟只要蛋糕大了,能分給百姓的東西即便比例不變甚至減少,但只要給出去的絕對值是增加的,那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老百姓喫不飽飯,最終起來造反。

    然而這是理論,實踐還是很難的。因爲所謂“古代”,生產力在幾千年或者幾百年裏,都只是緩慢上升,指望在這點增量中切一點下去餵飽百姓顯然不現實。

    那麼,怎麼才能較快地做大蛋糕呢?海貿是一個辦法,但其惠及的對象從階層上說主要是勳貴、官僚、富商,從地域上來說則主要是沿海各省。

    普通人當然或多或少也有一點好處,也就是通過一層一層鉅富、豪商、中產、小產們的消費來讓普通人受益(提供服務或者基本商品來換取),但顯然還不夠,而且區域太小。因此,海貿雖好但還不夠,還得考慮到“帶動內陸地區發展”,避免“區域間經濟不平衡加劇”。

    這個時候,就有必要撿起荒廢多年的陸上絲綢之路了,否則將來沿海或許不會造反,但陝甘等地卻依然是有機會出“李自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