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明元輔 >第092章 流彈兇猛(上)
    就在馬芳在宣府總兵衙門裏懷疑自己與趙岢換防這件事裏有高務實的影子時,高小公子已經離開翰林院,坐在馬車上往皇宮而去。

    本來,他是打算在太子伴讀這件事確定之後就悄悄去和劉顯父子見個面的,但朱翊鈞的閒極無聊讓他沒能抽出這個空,只好派人去傳了個口信,說等太子不明確相召的時候再去。

    其實劉顯也很想跟高務實見上一面,畢竟高務實回京雖然只有幾日,但京師民間風評對劉顯已經十分有利,而朝廷那邊也已經有韓楫領銜上疏,要求南京都察院就劉顯革職候勘一事仔細查證,務必確保不是冤假錯案言下之意就是現在肯定是冤假錯案了。

    對此內閣還沒有明確批覆,但並不是其中出了什麼漏子,而是韓楫的上疏只是第一波,後續還有跟進的高拱嫡系、晉黨等都會挑幾個人出來上疏。

    按理說,區區一個武臣的“小事”,犯不着這麼大的排場,但考慮到南京守備勳臣畢竟也是與國同休的魏國公,且劉顯又是第一個投效高拱的南軍大帥,因此面子給得比較足。

    當然,除了面子因素之外,還有一個不足爲外人道的原因就是,眼下趙貞吉爲總憲,南京都察院其實也要聽趙貞吉的指揮,高拱爲了讓趙貞吉知道自己對此事的重視,所以故意把聲勢做得浩大一點,免得他跳出來搗亂。

    趙貞吉自從掌握都察院以來,一直把都察院看做自家後院,對於高拱這種對南京都察院指手畫腳的行爲很是不滿。不過,眼下他的主要精力集中在京營改制這一塊,正跟霍冀打着嘴仗,兩個人輪流上疏,一個說京營舊制弊端重重,不改不行一個說京營貴在穩定,只有三營分制,兵權不集於一人,纔是長久之策。

    隆慶那邊對此還沒有個定論關鍵是內閣沒有定論,所以隆慶也就習慣性的先不回話,等內閣有了態度再說。畢竟隆慶帝有一個優點就是很有自知之明:論看人,他頗有自信論理政,他更信高拱。

    趙貞吉雖然一貫自負,但對這一點其實還是看得很清楚的,所以他思來想去,覺得既然高拱還沒有對京營改制這件大事上跟自己對着幹,那對於徐鵬舉和劉顯之間那點小事,自己也就讓一步得了,不去跟他計較。

    他想了想,又怕南京那邊因爲自己和高拱關係不睦而自作主張,於是乾脆去了道公函,說了一通空話,其中有用的部分大意是:近來有言官風聞南京守備勳臣徐某因索賄不成,打壓誣告前狼山總兵劉顯,我趙某人歷來執法必嚴,所以這件事你們要給我好好查一查,如果真有問題,不要等“別人”揪出來,咱們自己提前處理掉!

    寫完這封公函的趙貞吉頗爲得意,心說這一來,我就不算是怕了你高鬍子,我這是執法嚴厲,有錯必糾。況且,只要是南京都察院先把問題查明,而不是你那些在南京的門生得了先手,那這件事我反倒還多了幾分主動權妙啊!

    至於這件事裏頭潛藏着的劉顯可能投向了高拱一事,趙貞吉卻毫不在乎笑話,區區一個總兵,當初連一個通州同知都能搞得他狼狽不堪,他堂堂趙閣老、趙總憲又豈能放在眼裏?就算這次趙岢被逼得與馬芳互換防區,也只是他趙閣老摟草打兔子,爲了搞掉陳其學而捱了流彈而已。劉顯要投高拱,那就讓他投唄,南邊倭寇這幾年越來越弱,雖然還時不時跳出來惹事,但大體局勢已經被控制住了,朝廷重心明顯轉回了北方,區區劉顯能翻起什麼風浪來?

    要真說武臣裏頭讓趙貞吉覺得有些礙眼,甚至想要除掉的,也不是沒有,而且有兩個:馬芳和戚繼光。

    這兩人的戰功當然夠顯赫,但在趙閣老看來,打仗這種事情,無非是你行你上,你不行我換人我大明煌煌天朝,還怕找不出幾個又能打又聽話的人來?

    而馬芳和戚繼光之所以礙眼,主要倒不是因爲他們自己,畢竟這些武將哪有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