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明元輔 >第121章 以勤致仕(下)
    找陳以勤幫忙這個點子,是李春芳出的,他這個人才能一般,原本政治野心倒也不大,但首輔畢竟是百官之長,坐過這個位置之後,沒有人會想要主動讓位。

    李春芳當然也是如此,何況他自我感覺,首輔這個位置,最好不要是由高拱這種性格的人來做銳意進取不是說不好,但過於銳意進取卻未必是好事,畢竟朝廷大政明確之下,百官和和睦睦纔是道理。

    也是出於同樣的原因,其實李春芳對於趙貞吉和張居正也不甚滿意,只是相對之下,趙貞吉好歹還記得大家都是徐閣老門下之人,對自己還算尊重,而張居正卻竟然背棄師恩,跑去跟高拱攪和在了一起,這就讓李春芳不喜了。

    而且相對來說,李春芳對高拱不喜,還只是覺得他的性格不適合做首輔,張居正那邊,李春芳不喜還有另一個原因:他覺得張居正心思陰沉狠毒,這種人做首輔會是災難。

    想當初徐階致仕,李春芳以次輔升任首輔。而徐階致仕時,“以家國之事”託付給得意門生張居正。張居正便虎視眈眈,覬覦相位,並及時呈上施政綱領陳六事疏,以便爭得首揆席位。因此位居末輔的張居正從來不把首輔李春芳放在眼裏,“視春芳蔑如也”。

    “始階以人言罷去,春芳嘆曰:徐公尚爾,我安能久,容計旦夕起身耳!居正遽曰:如此,庶保令名!春芳愕然。”不久,李春芳便以親老二疏乞休,帝皆不允。如此,張居正等待首輔之位的想望落空,然而等來的卻是另一位資深氣盛的趙貞吉入閣。

    趙貞吉“自負長輩而材,間呼居正張子,有所語朝事,則曰唉,非爾少年輩所解。江陵內恨,不復答。”張居正在閣深感孤立,視李春芳、趙貞吉爲其仕途幹進的最大障礙。於是張居正又走內線,“與中貴人李芳輩謀,召用高拱,俾領吏部,計以扼貞吉,而奪李春芳政。”此時正值隆慶覺得沒有高拱在朝,自己很多事情都不如意,於是召高拱還閣爲次輔,兼掌吏部事,於是高拱起復。

    起復之後的高拱其實與李春芳並無直接衝突,若非要說有什麼,那就是高拱在一些大事上的態度比較強硬,特別是在吏治問題上,一直十分嚴格。然而在李春芳看來,他既然身兼天官,在吏治上嚴格一點總算情有可原,只是在內閣議事之時說話不甚宛轉,畢竟算不得大過。

    而張居正則不同,李春芳雖然沒什麼脾氣,但不代表沒有眼力,張居正私底下的那些舉動,他是看在眼裏,記在心裏的。對於張居正的這些舉動,李春芳其實頗爲惋惜,覺得張居正在徐階門下,只學到了“陰重不泄”,卻未得其精髓,結果走上了邪路。

    他當然更不會認爲張居正跟高拱走得近是因爲志趣相投,只會認爲他們臭味相投。李春芳素來信心學,務虛已經成了習慣,當然看不慣高、張二人動輒變易祖制的做法,在他看來,只要天下官員人人堅持修養,不說舉國君子,滿朝君子之下,國家哪有不好的,根本不必費盡心力搞那些名堂。

    趙貞吉聽了李春芳的點子,也覺得刻不容緩,是得去聯絡一下陳以勤。

    眼下局面越來越嚴重了,雖說高拱還朝之後已經兩次主動上疏,說自己事權過甚,請求辭去吏部尚書,可連續兩次,隆慶帝都是毫不猶豫的“不準”,這就很麻煩了。

    趙貞吉也是心學門人,與李春芳一樣,他也覺得朝廷內部團結大於一切,只要人人皆修君子之道,何必那麼嚴苛?說句不客氣的話,早年太祖時,吏治嚴苛到什麼程度?那時候難道就天下清平喜樂了?

    所以趙貞吉總覺得高拱對吏治的一些改革,都是閒得沒事做,張揚自己的聲威罷了,除了鬧得百官膽戰心驚,什麼效果都不會有。

    至於爲什麼李春芳只是出主意,而要趙貞吉去聯絡陳以勤,其實原因很簡單:趙貞吉和陳以勤屬於“鄉黨”,也就是二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