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明元輔 >第049章 殷去郭來(下)
    左邊雲山霧罩,右邊雲山霧罩,偏偏自己還在獨木橋上爲難的人,生怕往左是懸崖,往右仍是懸崖的,可不只是陳洪一人。至少殷士儋現在就和陳洪同病相憐。但其實,他只是心情與陳洪相差彷彿,都是覺得自己身不由己,卻又無力改變。實際情況還是頗有區別的:陳洪在推薦殷士儋入閣之前,到底是一直“掛名”在高拱的內廷盟友一欄裏面的人,雖然由於他自己貪圖殷士儋的“進獻”,生生把自己和高拱的關係給搞僵了,但由於他的情況和馮保不同,不至於會威脅到將來的大局,所以他一露出願意痛改前非的態度,無論高拱還是高務實,都不介意給他一次改過自新的機會。所謂政治家要儘量避免個人情緒,表現就在於此。雖然陳洪這樣的表現,二高都看不上眼,但在此時此刻,他們卻都不會計較。當一個人的利用價值暫時還大於其危害性的時候,他就還是安全的——至少,在對方是“政治家”這個層面的時候,他就還安全。所以陳洪突然發現情況不妙,連忙開始火急火燎地重新向“高黨”靠攏,高拱可以同意,高務實也不會反對。孟衝也好,陳洪也罷,甚或再來一百個宦官,高拱和高務實都不會太在意。他們在意的只是馮保一人,因爲只有他,纔是太子的大伴;因爲只有他,纔有可能在將來太子登基之後,有成爲第二個王振、劉瑾的機會。說到底,高拱、高務實要針對的,其實並不見得就非得是馮保這個具體的人,而是“太子大伴”這個身份。馮保的個人特性只不過讓他們更加確信這種威脅不是僅存於想象罷了。而殷士儋的情況和馮保其實並不相同。殷士儋有時候自己回想起來,都覺得自己和高拱的關係始終不睦,實在是由於天意弄人。最開始的時候,高拱、陳以勤、殷士儋、張居正皆爲裕邸講官。從資歷和裕邸侍講時間的長短來看,殷士儋和高拱、陳以勤是不能相比的,而同張居正則有可比性,二人同爲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同選庶吉士,同一座師徐階。按理來說,同樣作爲裕邸講官,殷士儋比張居正既早且久,但由於張居正是首輔徐階的得意門生,不斷得到師相的提挈升遷。所以隆慶初,今上以登極加恩、提調藩邸講官諸臣,張居正便以禮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學士升爲吏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與資深的陳以勤同時入閣,而殷士儋則僅以翰林院侍讀學士升爲禮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學士。其後四年,也就是前幾個月,殷士儋才以重新爬上司禮監秉筆之位的陳洪之援,以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入閣辦事。這件事裏面其實不光是通常意義上的權錢交易,還有一點內幕:此前殷士儋任禮部尚書時,陳洪重新爬回了司禮監秉筆之職,然後乞請給父母贈官(明朝太監甚至可以自稱爲臣,所以贈官於父母並不少見),這件事當時殷士儋贊同了,並上請特旨得封,於是後來陳洪推薦殷士儋亦以特旨入閣。這是一樁官宦之間的政治交易,雖然中間殷士儋還給了錢——畢竟活着的閣老比死人的贈官值錢嘛。外界有人以爲殷士儋與高拱不睦,原因是他抱怨其入閣首輔不援不薦,但其實這隻能怨徐階、李春芳——徐階是殷士儋的恩師,李春芳算是他的師兄,他們兩都不賣力,憑什麼要求高拱來出力呢?要知道,高拱本身就不喜歡徐階、李春芳那一派人光說不練的做派呢。更何況,從做首輔的時間來看,徐階和李春芳兩個把持了首輔好些年,多的是推薦殷士儋入閣的機會,而高拱這才做了多久的首輔?實際上,殷士儋的麻煩就在於這裏——他是徐階的弟子、李春芳和張居正的同年,高拱信任張居正是因爲張居正和徐階、李春芳有一個最大的不同,即張居正是個能做事的人,而殷士儋不是,他本質上來說也是個嘴炮黨,文名的確有一些,實際政績基本找不出來。於是殷士儋就悲劇了:他既得不到徐黨的支持,也不到高拱的信任。甚至,他還不能向陳以勤那樣做箇中立派,因爲在徐黨看來,我就算沒大力支持你,可你畢竟是我徐黨之人,你不站在恩師這一邊,莫不是要壞了規矩?而在高黨看來,你殷士儋既然鐵了心要走徐階的老路,自己又沒有什麼治國理政的本事,那你就不要來內閣添亂了。原本若只是如此,殷士儋拉下臉面通過中旨入閣之後,高拱也懶得計較,反正你不壞事就行。但是,高拱小看了張居正的手段。殷士儋剛一入閣,碰巧張四維生病告假,張居正就找上了門,跟殷士儋密談了半夜。張居正告訴殷士儋,說早先自己曾向李春芳建議,推薦他殷年兄入閣,但李春芳畏懼高拱,沒敢答應。殷士儋有些不理解爲何張居正要用“畏懼”來形容李春芳當時的心態,於是便問他。張居正一臉詫異地反問殷士儋,說高拱想讓張四維入閣,事情都這麼明顯了,難道年兄沒有注意到嗎?殷士儋“恍然大悟”——高拱起復併兼掌吏部之後,先是提拔張四維爲吏部右侍郎,這次俺答封貢之後,又論功依序將他再進一步提拔爲左侍郎,這是明顯的在給張四維入閣做鋪墊啊!難怪高拱根本沒考慮我,原來是這麼回事!我就說嘛,內閣眼下缺員嚴重,就算論資歷也該我進來了,高鬍子難道瞎了不成?說你在意“徐黨”,可你能忍得下張居正,怎麼就忍不下我呢?難道對你來說,我的威脅還能比張居正更大?見殷士儋“想通了”,張居正立刻趁熱打鐵,說張四維這次告假,絕不會是對外宣稱的養病這麼簡單,十有八九是有什麼陰謀,年兄一定要當心。殷士儋當時口中稱謝,心裏其實也還有些懷疑。然而接下來一件“巧合”,卻讓他真的相信了張居正的話。御史趙應龍彈劾殷士儋由太監陳洪夤緣入閣。巧得很,趙應龍是嘉靖四十四年的金榜,高拱是其座師。而更巧的是,他的房師則是張四維。殷士儋心中大怒,但礙於規矩,仍然連續兩疏求退。可他剛剛入閣,還是皇帝中旨讓其入閣的,皇帝怎肯這麼快讓他致仕?於是下旨挽留了。但趙應龍的這道上疏,在外界看來,當然是高黨對殷士儋發動攻勢的衝鋒號,許多人或者是本就反感殷士儋走內廷門路入閣,或者是權衡利弊之後覺得不如跟着高黨喫肉,總之很快就有更多的人開始彈劾殷士儋了。譬如御史侯居良等人,紛紛上疏,別的都懶得說,就揪着他“始進不正,求退不勇”來說事——意思是你入閣沒有經過廷推,本來就不合法、不要臉,現在請辭也只是裝模作樣,分明是留戀權位,簡直丟人現眼!殷士儋當然只能繼續求退,不過他心裏也有盤算——內廷有陳洪給他說話,皇帝不可能這麼快就自己打自己臉,至少短期內肯定不會批准自己的乞歸,畢竟俺答封貢這件大事剛成,皇帝正是威望大漲的時候,可不比當初剛剛繼位那會兒。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來了:皇帝在再次連收了幾道殷士儋的辭呈之後,言辭惋惜的批准了。批准了……殷士儋頓時傻眼,這怎麼可能?爲什麼會這樣?他甚至來不及去看皇帝的另一道旨意:經首輔高拱推薦,考慮起復前輔臣郭樸入閣,命諸臣廷推。而他更料不到的是,這件事的源頭,也就是趙應龍的上疏,其實根本不是出自於高拱的授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