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明元輔 >第199章 傳教士?
    高孟男沒想到高務實會給自己這麼大的權力。

    按照高務實給他的權限,實際上他要做的事情可不只是高務實剛剛提到的這些,因爲這些只是其中“涉外”的部分,還有更多內務方面的責任也需要他承擔起來。

    總領,何謂總領

    別的不說,光是高孟男已經知道的,河花府的鐵礦是肯定要大力開發的,高務實已經決定在此處建立一家軍械廠,但生產人員全部從國內調集和招募。

    這家軍械廠的火槍生產只需要用鐵,還比較好辦,但是火炮廠因爲使用青銅,所以需要京西鎮守使岑凌來提供銅礦高務實已經告訴岑凌,他名下的興化宣撫司就有足夠的銅礦可供開採。

    至於錫礦倒是好辦,高務實說了,乂安的葵州就有大型錫礦,就在英都府西北幾十裏處。

    而所有鍊鐵、鍊銅和火槍、火炮的生產所需的煤炭,則通通由黃氏控制的安邦宣撫司提供。

    高孟男是知道高務實辦實業的習慣的,這河花府既然又是鐵廠,又是軍械廠,必然是一處關鍵要地,必須妥善掌握。所以他不光要考慮把這幾個產業發展好,還得把防務安排妥當,以及萬一遭受攻擊、抵擋不住時,對相關生產設備和資料的銷燬、人員的撤退等預案,也都必須做好,一樣都不能缺失。

    而金港方面,除了黃金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商港和軍港的建設,以及移民。高務實向他介紹了金港的大致發展方向,在港口建設好之後,還要建造船廠,負責造船和修船這裏既然是南進基地,怎能少得了爲艦隊提供支持

    所以他這個三鎮總領,在內政方面就至少有一南一北兩個重點發展城市要打理,任務還都很艱鉅。

    權力對應的是責任啊。

    不過這權力還是太大了,高孟男覺得三鎮加起來,別說在安南的重要性,就算放在大明國內,都相當於一個兵備道,管着三個府呢,他不能這麼簡簡單單的就接受了。

    “求真,愚兄很感激你的信任,但這份責任太重大了,只怕京華內部也會有人覺得你任人唯親,我需要有人幫我分擔一二。”

    “不任人唯親,難道還任人爲疏”高務實擺了擺手:“這一點二兄你不必擔心,京華是我的私產,用族親再正常不過了。不過,既然二兄覺得要有人分擔”

    他假裝想了想,皺眉道:“這樣吧,我讓務勤來幫你其實也談不上幫,這小子讀書不太成,我看過他寫的文章了,估計也就是個生員的前程,不如來跟在二兄身邊學習鍛鍊一下,將來就在京華做事算了。”

    其實在大明來說,生員就不算差了,不過那要看對誰而言,在高務實這個六首狀元眼裏生員什麼的,自然不值一提。

    高孟男也不敢懷疑高務實在科舉這方面的本事,既然高務實開口說高務勤“就是個生員前程”,那高務勤的水平大概也就到這兒了。

    他想了想,高務勤雖然估計是幫不上自己什麼忙,但高務實說得沒錯,反正他讀書不太成,早些來京華做事,學習鍛鍊一番,說不定前途還要好一點自己這不就相當於兵備道了

    況且高務勤過來的話,的確可以分擔自己的壓力,倒不是說他能做多少事,而是他有高務實親弟弟的身份,有他掛名在前面頂着,自己做事就不必擔心遭猜忌了猜忌未必一定出自高務實,現在京華已經是一個很大的利益體,高務實手下的重要家丁們也有很多處在重要位置之上,他們也是有發言權的。

    高孟男對高務實的決定表示了支持,並且說,如果六房的老太爺和老夫人不同意,自己也可以勸說一二。

    這件大事到此就算說開了,高務實對廣州港、天津港等地的調整也順便跟高孟男提了一句,讓他不必太擔心。

    高孟男覺得只要廣州港不亂,就一切都好說,也就沒有表示什麼意見。

    不過,正事談完之後,高孟男忽然想起一樁小事來,也跟高務實彙報了一下,他說道:“對了,求真,我在廣州的時候,濠鏡的佛郎機番僧頭子找了我好多次,非要我給他們引薦一下。當時廣州港不是有任務,要了解佛郎機海船的一些構造和製造之法,乃至於佛郎機火炮的一些技術麼,我也不好一直推脫,所以”

    “那不叫番僧,二兄,你應該稱他們爲傳教士。”高務實笑着打斷道。

    高孟男有些詫異:“他們自己也這麼說,不過我還以爲他們只是自己往自己臉上貼金一羣番僧,居然也能稱士”

    呃,你的關注重點還真是很有大明範。

    高務實簡單地給高孟男介紹了一下歐洲教士們的社會地位,然後問道:“他們想見我可知道所爲何事嗎”

    高務實不像很多穿越前輩一樣,一聽見傳教士就趕緊屁顛屁顛巴結過去,許以各種特權來交換什麼歐洲先進技術。

    因爲他知道,此時的歐洲其實也沒多少真正稱得上先進技術的東西,即便有,也不需要這樣來獲取他們現在壓根沒有什麼技術壁壘一說,只要有門路、肯花錢,隨隨便便就可以搞到。

    而且所有的歐洲國家,現在只要有那個能力的,都恨不得倒貼過來找大明做生意,而且他們對此時的大明基本是敬仰、畏懼和羨慕的。

    比如英格蘭崛起的關鍵人物、“童貞女王”伊麗莎白,就曾寫過一封親筆信給萬曆帝,可惜當時英格蘭還在探索航線,這封信沒能成功送達,直到近四百年後,才由女王在訪問中國時送到時任主席手中。

    那封信的原文無須詳述,但只看一個擡頭就知道彼時歐洲人對大明的觀感:

    “承上帝洪恩的英格蘭、法蘭西及愛爾蘭諸國女王,信仰的守護者伊麗莎白,致敬最偉大、強大而不可戰勝的大明皇帝陛下”此時的英格蘭對法蘭西有宣稱,所以裏頭有個法蘭西女王的頭銜,當然這個不重要。

    偉大、強大、不可戰勝。

    這就是現在西方人對大明的看法。

    所以,這些傳教士找我幹什麼呢高務實也有些好奇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