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明元輔 >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九)
    ntent

    萬曆一式火槍之所以拖了近十年才搞出來並正式開始列裝,主要是因爲此槍相比於過去的火槍,出現了兩大技術革新。

    其一是刺刀的加入,這個之前已經提到過。刺刀這個東西,對冶金的要求在這個時代來說,可以用“極高”來形容,不是輕而易舉就能搞定的事。

    事實上,原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裏,火槍上配備的刺刀大多都不是匕首式刺刀,而是著名的三棱軍刺型刺刀。

    在火器還沒有誕生的時代,冷兵器作戰的主流招式就是刺。

    刺,按照戚繼光的練兵理念來說,最大的優勢就是簡單易學,適合新兵,卻難格擋,十分實用。而且“刺”這個動作殺傷力極大,很難止血縫合傷口。

    所以在戰場上,以刺爲主的兵器佔大多數,即便是在熱兵器時代,軍刺也是肉搏戰的主流裝備,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三棱軍刺是步槍上的常客,衍生出很多說法,後來甚至被推上神壇,成爲了所謂最完美的武器。

    至於是不是真的,那就得從歷史上三棱軍刺的使用說起,三棱刺刀在軍隊中的應用算是相當久遠了,是歷史上第一款最廣泛應用的刺刀,18世紀初的套筒和之後的套環刺刀基本上都是三棱的。

    巔峯時期英國紅衣軍的褐貝斯燧發槍的刺刀就是三棱刺刀,這就給很多人一種錯覺,似乎三棱刺刀的殺傷效果是遠超匕首刺刀的。

    其實不然。

    匕首刺刀反而是19世紀下半葉纔出現,而且他的出世就是用來淘汰三棱刺刀的,在那個時期,拼刺刀仍然是戰鬥的重要方式,軍方肯定是用性能更好的刀來代替落後的刺刀。

    而三棱軍刺之所以能夠如此流行,完全是因爲它的製作工藝簡單,成本低廉,在那個冶金工業並不發達的年代,三棱刺刀就是性價比最高的近身武器,因爲三棱刺刀截面呈現三棱形,很結實,用力刺的時候不容易變形。

    這個特性就決定了即便用質量很差的材料,也可以湊合滿足刺刀的需求。而劍型刺刀本身就是一把劍了而且偏細,要做好的話,成本不會比劍差多少。

    而燧發槍時代鋼材都是摺疊鍛打加滲碳淬火搞出來的,很多工序都只能靠純手工反複製作完成,這樣算下來,價格當然非常的高,若是每個士兵都裝備匕首刺刀,那成本可能比裝備燧發槍還要高,所以爲了最佳性價比,各國都統一的給軍隊裝備三棱刺。

    到了近代,尤其是平爐和轉爐鍊鋼出現後,各大工業國的冶金技術得到質的突破,但凡是工業實力強的國家都會採用匕首刺刀,就連日本的工業化後的新式軍隊,都是清一色的劍型刺刀。

    只有二戰末期的蘇聯軍隊裝備比較落後,爲了量大方便還在主打三棱刺刀。由於歷史原因,建國後紅朝也有樣學樣照搬不誤,但是後來自己搞的時候,也很快就換成劍型了。

    軍刺,一般呈棱型,帶血槽,可以直接安裝在單兵長管槍械上,可以摺疊收起也可拆下來使用。軍刺的重點在於刺,所以前端非常鋒利,以及前端接觸面都會很窄,便於捅刺。因此被稱爲“刺”而不是“刀”。

    刺刀,又稱槍刺,日本人稱爲銃劍,也是安裝在單兵長管槍械前端的刺殺冷兵器,用於白刃格鬥,也可作爲戰鬥作業的輔助工具。刺刀由刀體和刀柄兩部分構成。

    按形狀分爲片形刀形或劍形和棱形三棱或四棱兩種;按與步槍連接方式,又分爲能從槍上取下裝入刀鞘攜行的分離式和鉸接於槍側的摺疊式兩種。分離式刺刀多呈片形,有的刀背刻有鋸齒,並能與金屬刀鞘連接構成剪刀,具有多種功能。

    所以軍刺和刺刀還是有些許差異,軍刺一定是刺刀,但刺刀並不一定是軍刺。

    古代戰場上,有“三箭不如一刀,三刀不如一槍”的說法。當然你非要說人均哲別神射,個個都是恰臺吉,彎弓就是一箭斃命;或者人均劉綎,上去就是一刀梟首的,那就當我沒說。

    總的來說,冷兵器時代的戰場上,尤其是披甲士兵,箭射刀砍的傷害確實沒有槍矛捅刺傷害大。

    而如果是到了現代戰場上,軍刺捅刺所造成的傷害,跟現代火器槍彈其實沒法比,遠說不上什麼恐怖。

    後世紅朝國內有一撥人,對五六式三棱軍刺有一種神話,吹牛一直吹到什麼聯合國禁用巴拉巴拉的,都不知道是怎麼回事。一問理由,就說什麼傷口難處理,放血效果誇張,有砷化物塗層等等。

    砷化物塗層是最好笑的,你三棱軍刺可以塗,別的就不能塗了

    至於傷口難處理,就更可笑了,這樣標準且規整的傷口有什麼難以縫合的外科醫生會面對比這種傷口複雜無數倍的情況。

    隨便舉例,比如工地上的鋼筋穿刺、被狗牙撕裂的小孩傷口、被工廠機器攪爛的創面等等,哪個不比這種複雜說三棱軍刺因爲形狀而殺傷力巨大完全莫名其妙,要是這種規整的傷口都難以處理,那外科醫生全都可以下崗了,部隊醫院處理槍傷、破片傷的軍醫也全都可以滾蛋了。

    刺刀只要刺中要害,不管什麼樣式,效果是一樣的,如果沒有刺中要害的話,三棱刺更容易形成的是貫通傷,而衆所周知,對於人而言,傷害更大、更難救治的是割破血管放血,這一點三棱刺顯然不及扁刺刀。

    高務實也是聽過五六神話的人,爲什麼他寧可花費十年時間去搞匕首式刺刀,而不肯用三棱刺將就,自然是仔細論證過的再說後世各方也都做出了選擇啊。

    刀劍的外形是經過了人類幾千年使用和冷兵器作戰才最終確定下來的,相比三棱軍刺那種破甲錐一樣的槍頭造型,普通刺刀的劍形刃因爲擁有更寬的刃身,所以破開體內血管、殺傷內臟的機率要大得多。

    而且在刺刀戰術上,劍形刃也更加適合下劈、上挑、刺中後轉刀等動作,單獨拿下來也更適合當短劍,可砍可捅。當年特殊時期,日本小倉兵工廠的三零刺刀比起三棱軍刺不知厲害多少,那纔是當時世界上最讓人畏懼的一把刺刀。

    所以說軍刺根本無所謂恐怖不恐怖,刀是殺人的武器,作戰中的表現纔是最重要的指標,比如英軍1907式刺刀,長555毫米,明晃晃的樣子倒是嚇人,捅到人身上也的確厲害得很,但英軍士兵們並不喜歡,因爲實在太長了,裝卸和攜行都很費事兒,使用起來也不大順手。

    在二戰時期,蘇聯軍隊的拼刺水平是最高的,因爲早在沙俄時期,俄隊就一直在訓練這種拼刺技術,這種文化也被後面的蘇聯軍隊繼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