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明元輔 >第166章 激將(二合一)
    馬芳這話,簡直太符合高務實的心意了。.xssodu.防守戰固然是步兵對抗騎兵的最佳作戰選擇,但防守戰在絕大多數時候,也就意味着對方始終掌握戰爭的主動權,想來就來,想走就走,哪怕進攻不利,也能及時撤離止損。

    有道是隻有千日做賊的,哪有千日防賊的?千日防賊,終有一失啊。

    他高務實雖然“安南定北”打了兩場漂亮仗,但這兩場仗的勝利,實際上更多的是贏在政治和經濟層面,倒不見得是他的臨陣指揮多麼了得。

    倘若真是那麼厲害,他在安南就不需要黃芷汀和岑凌這兩把利刃充當先鋒,而自己則一直端坐中軍壓陣,同時還連續幾次施展政治手段壓服莫氏、壓服阮氏,而只把鄭氏當成必誅之敵——直接出兵一路橫掃,豈不是更加威震天南?

    倘若真是那麼厲害,他在漠南就不需要想方設法將把漢那吉的實力、鍾金哈屯的名義和脫脫恰臺吉的能力捏合在一塊纔出兵——直接調動宣大、薊遼等鎮官軍去打贏此戰,豈不是更加名動天下?

    要是這安南定北兩戰,他全是帶着明軍大勝,只怕現在都有可能被文官封爵了吧?畢竟,這可是大明自開國、靖難之後外戰兩次最大的勝果,不給個爵位說得過去?

    可問題是,他做不到啊!

    他捫心自問,單論指揮作戰這個方面,自己實在沒有戚繼光那樣的本事,說攻就能摧枯拉朽攻無不克,說守就能穩如磐石固若金湯,所以這千日防賊的打法,恐怕並不太適合自己。

    況且戰爭不是兒戲,尤其是在遼東這種軍管區,社會基層本身就沒有正式的文官行政機構,平日裏全靠一批衛所軍官管着。

    這批人的本職毫無疑問都是守邊,本身就是行政管理方面的外行,一旦面臨戰爭,勢必要把精力集中在本職上去,那麼基層行政顯然就直接處於荒廢狀態。

    這哪行!這樣的話,他高務實的建設遼南計劃,豈不是剛開了個頭就被圖們、炒花一腳踢斷了?

    之前高務實覺得圖們這次來算是挑了個好時候,這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除此之外,高務實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促使他必須快速、果斷地將圖們和炒花給打回去,而且還不能是簡單地將之逼退,必須像馬芳所言一般,要把圖們和炒花打疼、打怕!

    這個原因,就在於李成梁。

    一開始,高務實聽說圖們、炒花兩萬鐵騎南下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李成梁——這傢伙巧得很,不僅是去打古勒寨了,而且恰好傳了消息過來說已經進了山。

    李成梁去打古勒寨這件事,的確是發生在圖們和炒花南下之前,這基本上可以排除他私通蒙古的嫌疑,但私通可以排除,默契卻未見得能排除。

    按理說,今年剛剛打過漠南大戰這樣一場大決戰,不惟圖們這個戰敗者損失慘重、急需修整,大明這個勝者難道就真是鐵打的身子骨,各個方面一點不良影響都沒有?

    瞎說!

    別的都先不提,就戶部之前望着那賞賜清單,差點連堂官都撂挑子了,這不是擺明了有麻煩?戶部要是府庫充盈,財大氣粗得跟二戰時期的美帝一樣,他們至於和內閣、和兵部扯皮扯了一個多月,才把具體的賞格公佈出來?

    要不是從上到下都知道,面對這樣的大勝朝廷不可能賴賬的話,這麼久纔拿出賞格,宣大、薊遼等參與出兵的地方,非得鬧出幾場譁變來不可!

    可見,不光圖們要休養,大明一樣是要休養的,這甚至差點成爲心學派拒絕高務實外任遼東的重要依據。

    所以,李成梁出兵古勒寨,本身就有那麼一點點詭異,而當他到達遼陽之後,僅僅準備了不到一個月就直接進了山,這就更加詭異了。

    遼陽的物資儲備居然如此豐富嗎?還是說李成梁覺得,區區一個殘破的建州女真根本不是他一合之敵,屬於手到擒來的戰五渣?

    建州女真雖然現在還不是努爾哈赤當家,但怎麼着也不至於戰五渣吧?要真是一羣戰五渣的底子,那原歷史上的努爾哈赤豈不是能力逆天了?

    高務實能夠認可努爾哈赤的確是女真人裏頭的傑出首領,但從努爾哈赤後期的表現來看,至少“逆天”二字,並不屬於他。與其說努爾哈赤逆天,高務實寧可承認他家老八更逆天一點。

    好在他家老八現在還不存在,沒記錯的話應該是十年之後纔會出生,不算什麼威脅。

    那麼,現在最合情合理的判斷就是,李成梁的確是原本就要打古勒寨的,不過自從出了李如桂那檔子事之後,因爲某些不好確定的原因,李成梁把出兵時間硬生生提前了。

    至於爲什麼提前,這個應該沒有太大的疑問,無非就是李成梁要給自己製造一個“不在場證明”。

    但是李成梁這麼做之後,其下一步打算卻並不好判斷。

    按照常理而言,他這樣做本身就是要“賣”了遼南,很大程度上來講,應該是在借刀殺人——殺的自然是高務實。

    但高務實又覺得還有一種可能:李成梁未必真敢讓他高某人死在遼東。

    這個想法,乍一看似乎有些說不過去,因爲李成梁既然敢賣遼東,肯定是在中樞層面有了靠山。

    那既然要賣,就乾脆賣個徹底好了,等遼南被打得稀爛,證明了他高務實是個虛有其名的所謂名帥,他寧遠伯再回師收拾殘局。

    彼時,朝廷也好,皇帝也罷,哪怕心裏不願承認,也只能捏着鼻子說他李成梁對遼東而言是一日不可或缺的,那樣的話,他的地位就穩如泰山之固了。

    可是,歷史上的李成梁在爲官一道上是很謹慎的,他對於什麼人能得罪,什麼人不能得罪,看得非常清楚。

    而他在鎮遼期間,真正從頭到尾不敢得罪的人是誰?說起來甚至可能有些讓人難以置信——這個人叫高淮,是個鎮守太監。

    高淮原本是尚膳監監丞,萬曆二十四年起受命開礦、徵稅遼東。此人到了遼東之後,其爪牙廖國泰虐民激變,他誣捕諸生數十人。旋誣劾時任遼東總兵馬林,又扣除軍士月糧,以致前屯衛、金州、松山等地戍軍譁噪,他奔逃回京,又誣奏同知王邦才、參將李獲陽,激起遼東境內變亂。

    而李成梁當時雖然下野,卻在高淮監遼期間,一直充當高淮的幫兇,對他的行爲絲毫不加以遏制(遼東除了總兵馬林等寥寥幾人,其他重要將領幾乎全是李成梁的舊部、親兒、乾兒),其原因無非兩條:一是整垮馬林,讓遼東重回李家之手;二是高淮得罪不起——此人是萬曆帝親信心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