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明元輔 >第254章 將軍神威
    劉綎出現的時機不錯,計劃也夠精妙,此時緬軍因爲人數衆多,被明顯分成了前後中三個部分。

    前軍後軍都在挨炮擊,還有鬼知道什麼時候會炸的地雷。按照過往的經驗,此時最要緊的不是立刻還以顏色,而是趕緊把軍心穩住,以免出現潰亂,尤其是由點及面的整體崩潰。

    緬軍這些年就沒停止過征戰,因而經驗還是很豐富的,前後中三個部分都很默契地選擇了就地集結防守。

    但就地防守的好處固然是不容易崩,可壞處也比較明顯,那就是三方脫節,誰也別指望對方能來拯救自己,大家只能各憑本事爭取生機。

    可惜劉氏兄妹要的就是這點,因爲劉綎的兵力對比緬軍而言嚴重不足。哪怕是伏擊,他也做不到三線通喫,頂多只能集中一線打狠點,而另外兩線則只能以拖延、遲滯、混亂對手爲主要目標。

    本來按照劉馨的戰前計劃,她是想要打後軍的。因爲在這種局面下,重點打後軍則對方前軍和中軍大概率會加速逃離,而後軍能逃多少則全看自己的造化。這樣一來,對明軍而言就最容易取得更多的斬殺,整體戰果最好。

    然而劉綎不同意,他認爲最好的戰果就是莽應裏的人頭,只要莽應裏一死,緬軍就算崩了,哪怕不崩,逃回緬甸也會羣龍無首。

    劉馨不太認可這一說,因爲莽應龍當年並非只有莽應裏一個兒子,他還有個弟弟莽應瓦。甚至哪怕不算弟弟也沒關係,因爲莽應裏已經快五十歲了,他還有兒子莽時等人隨時可以繼承王位,這些人總不能一網打盡吧

    這話顯然有道理,劉綎稍稍猶豫了一下,但最終還是決定打中軍。因爲他認爲即便緬甸方面在莽應裏被殺之後不會羣龍無首,也一定會有一個混亂期,這個混亂期對大明也很有用後續的援軍也好,更充足的糧餉也罷,這些都需要慢慢抵達、部署到位。

    劉馨覺得她大哥沒有搞明白一個問題,就是朝廷的目標和他的目標可能並不相同。

    按照劉綎的意思,當然是除惡務盡,這緬甸一戰既然開始打了,那就是不把緬甸徹底打服不算完的局面。

    但劉馨總覺得朝廷恐怕不是這麼想的,或者即便這麼想了,也力不能及。

    這是有根據的:朝廷這次動兵,別看光是雲南就有十萬大軍動了起來,還要加上一些土司,看起來聲勢浩大,不比號稱二十萬大軍的緬軍少多少。

    但只要再仔細想一想就會發現,這十多萬大軍裏頭,真正擔當刀尖的兵力一共就兩支,即劉綎、鄧子龍兩軍而這兩軍即便算上臨時加強進來的援軍,全部加在一塊也就兩萬不到。

    而與此同時,按照高務實暗地裏傳來的消息,安南方面出的兵都比朝廷多安南方面出動了陸軍三萬多人,還有海軍兩萬人她對艦隊的歸屬權不熟,錯以爲是安南的,光是這裏就有五萬大軍了。

    更別提高務實還聯絡了暹羅黑王子納黎萱、老撾刀家姐弟等緬甸的反對者,他們手頭到時候會有多少兵具體不知道,但幾萬總得有,哪怕戰鬥力不強,人數總是明擺着的。

    這麼回頭一看,大明居然是實際出兵最少的,這意味着什麼意味着朝廷要麼是不肯出兵,要麼是出不了。

    出不了足夠的兵又有兩種可能,要麼是兵力不夠,要麼是銀子不夠,當然也可能二者兼而有之。

    銀子不夠是肯定的了,因爲劉馨已經知道,朝廷都開始發“債券”了。她一看就知道這肯定是高務實的手筆,但高務實能夠操作出“債券”不奇怪,朝廷能容忍多大的“欠債”規模卻不好說。

    按照劉馨的想法,大明這個朝廷保守得要命,只怕未見得肯搞赤字財政。當前這一筆“債券”那是被逼得沒法子了才發的,等戰事一平穩,雲南可以確保無虞之後,朝廷首先要做的恐怕就不是什麼除惡務盡,而是趕緊還錢,確保自己無債一身輕。

    至於兵力麼其實也緊張。因爲明朝不是紅朝,兵力這玩意分了三六九等,雲南方面能夠拿出來打進攻的,除了劉綎、鄧子龍手裏的這不到兩萬人之後就沒剩多少了,而那些兵力也不敢都派出來周邊一大堆的土司,鬼知道他們有沒有“通緬”要是前腳大軍剛出去,後腳雲南就被造反的土司佔了,這責任誰負得起

    可惜劉馨畢竟不是黃芷汀,她對劉綎只有建議權,劉綎堅持要打的話,她也攔不住。而且她很清楚,劉綎之所以非要打莽應裏的中軍,很大程度上也是不得不爭這個功。

    此前一段時間,劉綎雖然勢如破竹,但打的都是緬北的土司宣慰,戰功成色不太足。隴川一戰本來有機會跟緬軍交手,誰知道緬軍提前跑了,連嶽鳳本人都玩了個金蟬脫殼,害得劉綎幾乎只拿了個空城。

    而鄧子龍方面則不然,他不僅在姚關硬生生頂住了緬軍主力的進攻,居然還有餘力清剿了罕拔那一家子,這就不能不讓劉綎感到壓力山大鄧子龍雖然主要是守,而且有姚關天險可以憑恃,但那也得考慮兵力對比啊,鄧子龍的兵力幾乎只有緬軍的十分之一

    所以站在劉綎的角度來看,這一仗實際上也是他和鄧子龍分高低的一戰,既然如此,那當然是“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最無可爭議。

    哦,不是上將,是國王嗯那更好。

    劉綎殺出來的時候,緬軍中軍的陣型剛要穩定下來,結果被他一陣衝殺,一百多緬軍很快就報銷了,單他個人就連斬了十餘人,其中有三個看起來應該是將領的。

    劉馨也接戰了,不過她身邊的親衛過於勇猛,一些敢於阻攔的緬軍連和她照面的機會都沒有就已經被斬於馬下。

    她很快發現了異常,但並沒有呵斥親衛們,而是故意朝着一名明顯衣甲華麗的緬軍將領衝去。

    那員緬將年紀不小,估計已經五十出頭,他見對面一員女將衝來,而麾下親衛更是極其勇悍,卻也絲毫不見慌張,冷着臉指揮身邊的親兵迎敵,自己也殺將過來。

    然而劉馨在雙方交戰之後立刻一拉馬頭,斜斜裏殺往另一邊。

    劉馨用的武器卻不是劉綎那樣的斬馬刀,她用的是長槍,而兄妹二人的戰鬥風格也完全不同。

    劉綎的風格和他少年時代沒有多少區別,勢大力沉,一往無前,絲毫沒有半點花哨,能一招殺敵的絕對不用第二招,經常還會強行一刀將對方的兵器斬斷,順勢把人劈死砍傷。

    而劉馨則很少與對方兵刃相接,更多的時候是靠着靈巧的槍法搶攻,依靠刁鑽的角度和速度直接點殺,非到萬不得已堅決不做格擋,即便對方攻來不得不防禦的時候,她也會採取卸力的方式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