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明元輔 >第275章 勃固會戰 上
    此次南下的緬軍,都是多年積累下來的百戰之兵,這是不必多說的。東籲王朝的霸業現在幾乎全部維繫於這支軍隊之上,這一點黃芷汀也心知肚明。

    緬軍號稱十五萬,其中有多少水分黃芷汀不得而知,但肯定沒到這個數。可惜之前安排在彪關的那五千人兵力太過於有限,再加上安南的騎兵本就不多,也不敢派出有限的那點騎兵抵近偵查,只能遠遠地看個大概,回報的消息是“綿延十餘里,旌旗如林海”。

    本着料敵從寬的態度,黃芷汀只能假定對方的兵力在十萬以上。

    黃芷汀目前手中的陸師是約莫兩萬,之前攻略緬南的時候,由於孟族人一見“天朝討逆”,歡呼之下爆發出了各種針對東籲王朝的起義,使得她的損失相當有限。比如說最西南部的勃生城,乾脆就是孟族人自己把東籲王朝的守軍趕跑了,然後宣佈投誠的。

    但即便如此,兩萬對十萬,在雙方都是以步兵爲主的作戰狀態下,這個戰爭難度也未免太大了一些,除非把那三萬“勃固警備軍”算上,則還勉強有一些勝機。

    黃芷汀指揮作戰的風格與高務實不同。高務實的習慣是獨自決定戰略目標,然後根據目標來分配任務給部下,同時提前判斷對手的心態,告訴部下如何應對。然而,他對於具體的作戰指揮則一貫都是不聞不問的。該怎麼打,你們前線將領自行決定,我只等着看你們任務的完成情況。

    黃芷汀則沒有這麼做,或者說,她也沒法這麼做。她雖然是安南副都統,但麾下只有千狼兵是她本人的嫡系。

    高務實從金港警備軍中抽調的七千人算是她的強力後盾,但畢竟她眼下還沒有真正嫁入高家,金港警備軍雖然會服從她的調遣,可她也不能直接無視他們,像高務實那樣直接下令,連商量都不帶的。

    至於高務實從阮倦部抽調的五千人也就是纔剛剛從彪關撤回來的那支人馬這就更是外圍兵力了,黃芷汀更不能無視他們的知情權,以免造成軍心動盪。

    而這支兵馬的戰鬥力也有些存疑,雖然阮倦半身是安南名將不假,但那並不代表他手底下的兵也有多強。至少在黃芷汀這位狼兵統帥看來,阮倦提供的這支兵馬大概率也就和緬軍實力差不多。

    所以黃芷汀召開了一個軍務會議,除了她本人之外,與會的還有如下幾人:

    京華遠征艦隊司令高璟,金港警備軍第二師師長高思進警備軍在安南採用獨有編制,海東右衛指揮使兼下龍灣守備黃豹,乂安前衛指揮使兼演州守備阮松,廣南三鎮總領府一等軍事參謀兼華英拓殖使高思廉。

    前面幾人的官職比較直白,身份不必特別解釋,惟獨最後這一位高思廉的職務需要解釋一下。

    廣南三鎮總領府所轄的三鎮爲乂安、順化、廣南,其中最北邊的乂安駐防任務不歸金港警備軍負責,而是由從都統司“借調駐防”的阮倦部負責,當然政務上由總領府管轄。

    剩下的順化、廣南兩鎮纔是金港警備軍的駐防地,但金港警備軍不僅僅駐防這兩鎮,它還承擔着另外一個任務,就是向南開拓。

    所謂“開拓”云云,當然是往好聽了說,實際上總領府遵照高務實的命令設置了一個特別職務叫做“拓殖使”,由警備軍中“軍政皆宜”的人來充當。

    這個拓殖使的任務就是率領少量警備軍以及當地編練的“拓殖團”往南部的華英、南蟠開拓新的領地。華英、南蟠都是有當地獨立政權的,不過體制極其古老,用大家熟悉的話來說類似於“部落聯盟長老議政制度”。

    這樣一說就很明白了,所謂拓殖,其實就是武力征服,加經濟收買,再加政治馴服。而“拓殖團”其實就是由移民而來的漢人、僮人、客家人等各種明人組成的半民間軍事化團體,某種程度上相當於歐洲的私人殖民隊,但擁有官方背景。

    高思廉這個華英拓殖使幹得極其出色,在不到兩年時間裏,僅僅依靠一支三百人的警備軍爲核心,收攏和編練了高達將近四千人的拓殖團,通過分化瓦解、各個擊破等手段,順利擊敗了華英當地的部落聯盟這個說法不確切,湊合理解,實際上已經取得了華英一地,就等着安定局面之後獲得高務實批准,成立一個新鎮,把廣南三鎮變成四鎮了。

    不過高務實暫時還沒答應,因爲高務實打算等南蟠也拿下之後,再加上繼續南拓占城,最後一次新編三個新鎮。

    但不管怎麼說,高思廉對於如何在新環境下開展工作很在行,所以這次被總領府推薦來了緬甸,當時的職務比較簡單,就是單單掛着他的“一等軍事參謀”來的,不過前不久他得到了新的重用。

    黃芷汀鑑於他編練“半軍事化團體”經驗豐富,而且善於與各種各樣的當地土人交流,所以讓他臨時出任了勃固警備軍代軍長,指揮那三萬孟族新軍。

    高思廉的確有些手段,他仗着自己和金港警備軍第二師師長高思進都是當年高務實在衛輝賑濟收攏的流民這一身份,硬是從高思進那裏“借調”了將近一百號低級且年輕的漢人軍官,用以充實到勃固警備軍的指揮體系中去,很快把這支部隊較好的掌握了起來。

    黃芷汀這次會議的主要議題,首先第一條就是決定此戰的戰略目的。

    更直接一點說,就是要在“堅守勃固”、“擊敗緬軍”、“消耗緬軍”等幾個思路中選擇一個最靠譜的。

    這其中“擊敗緬軍”最好理解,那就是直接打一場會戰,在戰鬥中打敗緬軍,硬生生的挫敗其快速收復勃固的意圖。

    而“堅守勃固”和“消耗緬軍”則有一定的共通之處,但也並不完全對等。

    選擇堅守勃固的話,那麼只要緬軍會發動攻城戰,就肯定能消耗緬軍,這是毫無疑問的。

    但這有一個問題,就是最早前的時候,黃芷汀與高務實所商議的戰法並不是堅守某地,因爲高務實當時並沒有認爲勃固城乃至於整個勃固王朝舊地非守不可。

    恰恰相反,在高務實看來,整個緬甸的地盤暫時都可以棄守,他只需要儘可能的削弱東籲王朝的統治力量就行包括兵力、財力乃至於民心威望,通通都算。

    東籲王朝本身就是一個靠着武力強行統一的王朝,其國內的民族矛盾極其激烈,而此時的緬族也還沒有成爲佔據絕對優勢的主體民族,所以只要把緬軍儘量削弱,打破緬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即便自己暫時撤走,他國內的矛盾也必然更加激化。

    這樣一來,等他自己先亂上幾年,統治力量由於內耗而損失殆盡之後,高務實就隨時可以再殺回來,以猛龍過江之態輕輕鬆鬆壓服這些精疲力盡的地頭蛇,一舉接收整個緬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