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明元輔 >第277章 逆轉
    東籲城告急

    流年不利的金樓白象王莽應裏焦頭爛額地把一干隨軍出征的王室貴族和先帝老將通通叫到了自己金色的織錦大帳之中。

    這些人每一個都在東籲城中有着不小的產業,即便出征南下,和東籲城的聯繫也沒有中斷。所以在莽應裏得知消息的幾乎同時,他們也都得到了消息。

    和莽應裏得知的“官方消息”不同,他們得到的消息都是自己的家人派奴僕送來的,各種報信的用詞更加誇張,什麼“千炮轟城”、“十萬大軍,鐵桶圍城”等說法比比皆是。

    雖然前方的這些貴族、將領們心裏都很明白,明軍不可能有什麼十萬大軍可以去圍城,而“千炮”之說也肯定是無稽之談,要不然這場仗還打個屁,直接投降就完事了,但家中傳遞來這些消息的原因他們很清楚,東籲城面臨的麻煩他們也清楚。

    明軍主力沒有東撤,而是突然去了東籲

    這些王室、貴族、新老將領不約而同的湊在一塊商議該怎麼勸說大王,但還沒等他們商議出個結果,莽應裏的傳召已經來了。

    東籲城是東籲王朝的“龍興之地”,也是其國都城,大家都明白東籲城的重要性,如果東籲丟了,那相當於被挖斷了根,這個罪名誰擔當得起就算莽應裏也不能,所以之前第一次“東籲危急”的時候,莽應裏就不得不從北線撤軍回來救援。

    而這一次也不例外,莽應裏開門見山地就和屬下臣子們表示,必須回去爲東籲城解圍,這一點沒得談。而他真正要商議的是另一個問題:勃固怎麼辦

    眼下的局面大家都很清楚,要撤軍其實沒什麼問題。勃固城中這批人雖然靠着火槍和棱堡之利,在第一天的試探攻擊中就打得緬軍不敢再輕易考慮強攻了,但這些人畢竟只是一夥新兵,讓他們出城應該是不可能的,但凡一個腦子正常的將領,都不會衝動的選擇這種自殺式作戰。

    然而麻煩在於如果就這麼直截了當的撤了回去,大家的面子往哪擱當初出兵的時候可是雄心萬丈,要一舉蕩平緬南明軍主力,誅滅孟族反賊的啊。

    北邊和明軍“主力”打了一場,一點便宜沒佔到,撤軍的時候還被劉綎那廝陰了一把,不僅折了先帝親弟弟兼大將的王叔莽灼,連白象王本人都差點被俘,已經是大失顏面。

    不過那一次好歹還可以推卸一下責任,一來是大夥急於南下救援東籲,二來對方畢竟是明軍名將名將劉顯之子,提前說一聲名將問題也不大,畢竟緬甸也是流行“龍生龍,鳳生鳳”這種思想的,所以不管劉綎帶了多少兵,大家都下意識把那當成明軍主力。

    可是這一次就不同了

    南方戰線上的明軍主將是誰現在已經調查清楚了,不過是昔日廣西一土司,可不是什麼名震天下的大將軍。土司也就算了,關鍵對方還是個年紀輕輕的女土司,這就更麻煩了。

    要知道在此時的緬甸文化中,女人是根本沒有什麼地位的,男女之間的地位差距比明朝還嚴重好幾倍。現在明軍主將是個女人,那就意味着緬軍就算打贏了,也談不上什麼光輝戰績,反過來如果是打輸了

    光是想想都臊得慌啊

    這個女人現在來了個攻其必救,緬軍若是這麼簡單的撤軍回去,那就意味着之前的預定目標已經不得已被迫放棄,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就已經是棋差一着的表現了。

    所以從面子上來考慮,就此放棄勃固城而回東籲是不可取的,莽應裏沒有明說這一點,但大家卻都心領神會的明白了。

    只是明白歸明白,解決的辦法卻不好找。

    有人提議,不如還是想辦法儘快攻克勃固,大家帶着克復勃固的光輝戰績回去,軍心士氣也會更高,再加上勃固富庶,到時候回軍之時的物資也能更充裕一些。

    但雷迪隊長作爲軍事顧問,很是直截了當地表示了自己的觀點:不可能辦到。

    根據他這三四天來的“仔細觀察”,對方的棱堡雖說是個新修可能不超過一個月的臨時建築,但由於“不確定的原因”,這些建築的堅固程度一點也不差,甚至可以說是質量超羣,唯一的不足就是施工時間有效,導致這個“大棱堡”修得不是特別完備,厚度什麼的可能也沒有達到“歐洲普遍標準”。

    總而言之一句話,這雖然是個閹割版的臨時大棱堡,但如果沒有一兩百門長重炮,想靠人力攻取根本不可能在短期內取得突破。對於這個觀點,雷迪隊長表示願意“以上帝的名義起誓”,以證明自己所言不虛,絕非危言聳聽。

    雷迪隊長雖然手頭的人馬有限,但他從先帝時期就受僱於緬甸,參加過大大小小數十戰,緬軍將領對他的軍事素養還是比較信服的,因此他這麼一說之後,“儘快攻取勃固”的主張就偃旗息鼓了。

    既然不能隨便撤軍,但偏偏又一時拿不下,那剩下的辦法就只剩下一條:留下部分兵力繼續保持圍城,主力回去救援東籲。

    可這也面臨一個難題:留多少人圍城

    留少了,圍城就是個笑話,比如說留一萬人,那連把勃固城圍一圈都做不到,算個鬼的圍城

    可要是留多了,大家又覺得不大穩妥:這南線明軍從來沒有宣稱過自己有多少兵力,迄今爲止緬甸方面對此都只能猜測。

    一開始緬甸方面其實猜得還比較準,估算的結果是“南線明軍約有三四萬人”他們可能是把艦隊算上了。

    後來由於明軍搞出來一支孟族人組成的新軍,這個數據頓時就開始“飄”了,有說萬的,有說十萬的,甚至還有說十五萬的,這個數據就再也沒有靠近過真實情況。

    莽應裏傾向於認爲明軍實際兵力不超過五萬,雷迪隊長認爲不超過三萬,但不管三萬還是五萬,有一點可以肯定:襲擊東籲的明軍一定是此次南線明軍的主力

    這個道理其實是明擺着的勃固城頭現在掛的是“高”字旗,而不是“黃”字旗,那就說明明軍主將黃芷汀不在城中。

    緬軍經過那天的損失,現在兵力已經只能說勉強在七萬人上下,如果留下圍城的兵力太多,那麼回師救援勃固的兵力相對於明軍主力而言,優勢就不大了。

    明軍主力是什麼水平如果按照那天劉綎部展現出來的實力,緬軍上下就算最自大的人都覺得心裏發毛,下意識掂量了一下,怎麼看都不覺得一對一能打贏。

    這就壞了,即便按照雷迪隊長那個最樂觀的估計,對方算三萬,那自己一方也得有個五六萬才覺得能打啊。

    威震天南的金樓白象王居然發現自己的兵力捉襟見肘了,莽應裏的心情一下子更糟糕起來。想了老半天,終於還是小命比面子重要,莽應裏拿定了主意:就留一萬人繼續圍城,其餘六萬大軍收拾收拾立刻北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