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明元輔 >第294章 婚禮籌備中
    皇帝的突然賜婚,很快引爆出了整個京師的熱門話題。

    高務實本身是大明士林和官場的傳奇人物,而他的妻子黃芷汀原本並不爲京師民間所熟知,但經過這件事之後,黃芷汀的出身和過往經歷也被曝光。

    此女出身於六百年土司世家廣西黃氏,十三歲起便實際打理思明府軍政,曾在收復安南的戰爭中指揮了諒山之戰,獲得該次戰爭的第一場大勝。在安南戰爭之後,也是她第一個響應高務實的號召移鎮安南,出任海東鎮守使,使得廣西的改土歸流得以順利進行。

    在剛剛結束的滇緬之戰中,又是她率領安南遠征軍萬里橫渡,直擊緬甸腹部,攻克勃固,恢復大古剌宣慰司。在作戰中,她一舉擊潰由莽應裏親自率領的十五萬緬軍主力,兵圍緬都東籲,戰後論功第一。

    這樣一位女將,當然是傳奇一般的人物,而在大朝之上見過黃芷汀本人的官員們,在朝會後都私下表示此女美豔不可方物,消息傳出,黃芷汀的美名更加驚豔了整個神京。

    京師百姓將她與傳說中的花木蘭相提並論,一干喫飽了沒事做的士林騷客、民間學子更是詩興大發,寫下了許多誇讚的詩詞。

    甚至還有那些受李贄等“叛逆學者”影響的士子,紛紛跑去安南會館外邊瞎轉悠,希望能巧遇一番這位集美豔與智慧於一身的安南副都統。

    這還真應了高務實此前的判斷:漢人男子娶“胡女”是不會受到鄙夷的,反而會被好事者大大誇耀,倘若這“胡女”本身還特別優秀,那就更是傳奇佳話了。

    這種思維當然是典型的父系社會思維,不過現實就是如此,高務實雖然心裏主張男女平等,但那還是沒影的事,他這輩子估計都不可能看得到那一天。所以當前的話自然要先好好利用一番再說。

    只是這些騷客們的行爲卻讓黃芷汀不厭其煩她有很多話想和高務實說,但現在被一羣讀書人鬧得連門都出不了,整天只能悶在安南會館的西式小樓裏,連被皇帝賜婚的喜悅都沖淡了幾分,着實煩惱。

    高務實現在也沒法去看她了,只能悄悄派人去和黃芷汀交流一些急務尤其是婚禮相關的一些事情。

    由於這次是皇帝“突然賜婚”,所以高務實和黃芷汀都必須趕緊和自家父母聯絡,首先要確定婚禮在何處舉辦,然後還要安排聘禮和嫁妝等物。

    別的人家在這些事上比較好辦,但高家和黃家卻都不是那麼容易的。按理說婚禮的舉辦地點當然應該是新鄭老家,但高務實剛剛履新不說,他本人也不太想讓黃芷汀去新鄭,以免萬一有不開眼的族人說蠢話、做蠢事。

    他其實更希望直接在京師舉辦婚禮,因爲這樣一來,京中勳貴以及很多高官就方便出席,這就能把父母方面的怨言壓到最低程度,讓他們不再糾結門第問題你們的兒子早已不需要在乎這個了。

    同樣黃芷汀也必須立刻聯繫安南方面,黃承祖本人是不是方便來京不好說,但黃家一定得有人代表他來,否則這件事怎麼能算得上完美

    不過黃承祖的問題相對來說比較好解決,想必他也不敢對女兒嫁給高務實有什麼抱怨。真正難的還是高家這邊,高揀還在外地爲官,張氏本來可能好辦一點,但現在外公病重,不知道她會不會已經去了蒲州。

    除了婚禮的舉辦地點之外,這場婚禮的聘禮和嫁妝肯定也不是尋常人家可比。

    高家在高務實崛起之前倒還無所謂,六房這邊一共也就分了一千多畝地這還是因爲六房是老幺,包括高拱在內的幾個當高官的哥哥多勻了一點給高揀。

    但在高務實的京華早已成了大明第一財團之後,情況就完全不同了。眼下高務實的豪富是舉世皆知的,他的大婚肯定會萬衆矚目,這聘禮一定得是能讓天下人嘖嘖有聲的纔行。

    而在黃家方面,嫁妝也不能含糊。她家本來論門第就差了些,這嫁妝就更要拿得出手,才能堵住天下人的悠悠之口。

    不過這件事黃芷汀倒比高務實準備得更早,只是此前沒和高務實說起過罷了。

    時間過去了十多天,吏部忽然收到公文,陝西鳳翔府知府高揀上疏請乞骸骨也就是請求致仕。

    高揀十年前本來是在中都鳳陽任職,先是通判,後來以通判兼任壽州知州,考滿之後調任陝西鳳翔知府的。這比他原歷史中混得要好一些,因爲原歷史中高拱倒臺的緣故,他被張黨打擊,乾脆提前乞骸骨了,那時候纔不到五十歲。

    而現在,他依舊請辭了,不過原因和他在奏疏中說的肯定不同,實際上他只是覺得沒有必要繼續做官了。

    兒子比他混得好多了,他還有什麼好戀棧的他請辭的一個重要原因也是爲了能來京師參加兒子的婚禮。

    他知道自己這個長子對他並不親近,不過他不怪高務實,甚至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對高務實還有些內疚。

    在他看來,這孩子從小就沒有過“承歡膝下”的經歷,早年是母親照顧的,七八歲之後就跟着三伯高拱了,自己這個父親根本沒有盡到責任,談什麼怪責呢

    因爲這個原因,他不僅沒有反對高務實在京師舉辦婚禮的想法,還親自寫信回新鄭,希望把更多的族人一併接到京師參加這場婚禮,也算給兒子出了一點力。

    他的疏文上來,吏部並沒有立刻部覆,楊巍楊天官倒是立刻派人去見了高務實,問高務實這件事該怎麼處理。

    當初郭樸自請致仕之後,張四維沒有像高拱和郭樸一樣以首輔身兼吏部尚書,郭樸臨走前推薦了已經六十四歲的老臣楊巍來做這個天官。

    楊巍的資歷那時候已經很老了,他是嘉靖二十六年的金榜,同張居正一科。這個人本身沒有什麼派系,既不算心學派,也不算實學派,但他曾經長期在宣大、山西和陝西任職,和張四維的交情頗爲密切。

    郭樸當時考慮到他和高拱都是以首輔身兼吏部尚書,確實權柄太重,而皇帝已然親政,繼任首輔如果依然這般,就有可能和皇帝鬧出矛盾來,因此他勸張四維不要兼任天官,這天官纔給了楊巍。

    楊巍這個人在官場上歷來以“公正寬恕”著稱,直白點說就是“兩不沾”加上“好脾氣”。

    高揀請辭這種事,不問問高務實的意見,他怎麼敢隨便答應

    別看他是堂堂吏部尚書,京官見了他要和見了閣老一樣下跪請安的主,但他自家人知道自家事,自己這個天官在皇帝心目中,十成十沒有高務實這個少司馬重要。更何況高務實還不是個單打獨鬥的,他背後是整個高黨、整個實學派,這哪敢得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