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明元輔 >第036章 戚繼光的彩虹屁
    作者:

    精彩,最快更新最新章節

    戚繼光不愧是個早在外地爲邊帥時便於中樞埋有線報的武將,他居然能猜到在李太后背後出主意的人是李文進。高務實聽了也不禁有些意外,光憑這政治眼光,戚繼光就算做個文臣,恐怕也不會混得太差了。

    當然,原歷史上的戚繼光就可以說是他同時代名將中,政治眼光最靠譜的一個,所謂俞龍戚虎北馬南劉,可不是他混得最好至於萬曆十年之後被調任廣東,以至於鬱鬱而終的問題,那實在怪不得他的政治眼光誰能知道張居正死得那麼早戚繼光又不是李時珍,怎麼可能有這個本事。

    說起來,戚繼光是高務實穿越以來覺得特別有意思的一個人。後世不怎麼研究歷史的人想起戚繼光,腦子裏大抵只有“抗擊倭寇,民族英雄”八個字,但其實戚繼光遠不是如此“簡單”的一個人,他十分複雜。

    在高務實看來,土生土長於大明的戚繼光,身上居然有着和自己這個穿越者類似的特質,這一點最有意思不過了。

    拋開民族英雄這一條衆所周知的情況不多說,戚繼光這個人最“矛盾”的一點便是終身貪腐卻又一世清廉。

    這彷彿是個笑話,在歷史與現實中似乎不應該又這樣矛盾的人。但是不幸的是,在中國的歷史上什麼千奇百怪的事情都會發生,尤其是在大明這樣有着各自扭曲祖制的體制下,要想做官、爲將,如果從不貪污、受賄,還想要做成一番事業,那其實才是真不太可能的。

    唯一的例外就是那個硬骨頭的海瑞,這是大明樹立起來的第一清官。按記載來看,恐怕也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清官。但是除了海瑞之外,實在再難找到幾個這樣的清官了,況且海瑞雖然自己官做得不小,但到底算不算成就了一番事業,其實也很難定義。

    而確實做成了一番事業的民族英雄戚繼光,他肯定不屬於清官這個行列,但是他確實又是清廉一生。

    當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兒一書中這樣評價戚繼光:“戚繼光一個善於搞關係、迎合領導、請客送禮、拉幫結派的人。在無數史書中,戚繼光是英勇無畏的化身,他能謀善斷,所向無敵,這一切都是事實,但他也有另一面,比如他每到一個地方,都要先去拜碼頭,請客送禮,大喫大喝一通,然後再認同族找祖宗,大家就算是兄弟了,但是依照他的工資,絕不可能承擔得起這麼高的花銷,所以結論就是:戚繼光是一個既收禮又行賄的人。”

    雖然當年明月用了很通俗的說法來評價戚繼光,而且也並沒有真正拿出證據,只是“因爲所以”了一番,但這個評價其實基本是屬實的。

    大明這樣的體制,從來不是搞什麼“高薪養廉”,它只能是“低薪養貪”,因爲大明的官員俸祿十分低下。

    你要是在大明爲官,而且並不打算拿自家的錢來填坑的話,那麼你不貪污、不受賄、甚至不接受各種孝敬,最後只有一種結果:不但不能維持官場的各種關係,甚至連養家餬口都會感覺困難。

    在朝廷中樞爲官,比如當初高務實在翰林院的時候那樣,如果他不是曾經的小閣老、實學一派的未來之星,其實他倒也可以比較省錢。只不過,那也是建立在無須太多應酬的基礎上,而實際上除了翰林院之外,大明很少有不需要太多應酬的官。

    如戚繼光這樣的武將,倘若不貪污、不受賄、甚至不接受孝敬,別說手底下湊不出一支精兵來,甚至只能夠像海瑞那樣,不但自己成爲一個叫化子式的官員,同時還要讓自己一家人都過着叫化子式的生活。窮到了一年到頭連一斤豬肉都買不起,偶爾買上一斤豬肉,竟然會成爲轟動全城的新聞。

    事實上,像海瑞這樣的清官,只能夠成爲被朝廷大力表彰的人物,他的官場地位才能不被動搖。但是這樣的人物從來只有特例,而不可能有什麼普遍性,正如高拱最後把海瑞“高高掛起”一樣你只適合做個楷模,絕不適合真正使用。

    大明的官場複雜險惡,之前已經解釋過。在大明爲官,如果沒有派別支持、沒有老師照顧、沒有同年幫襯、沒有足夠的錢財來疏通人脈、打通關係,你還想做到官運亨通,安然無恙,能夠保官保命,基本上不太可能。

    因此戚繼光早就丟掉了祖訓,入鄉隨俗,到什麼山便唱什麼歌。既然進入了大明官場,也只好當貪官。

    可是,戚繼光確實不想貪污、不想受賄,因爲他的確是一個有志向的人,正如他自己的詩中所言: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事實上也是如此。

    戚繼光一生歷官無數,轉戰大半個大明,南到福建、廣東、海南,北到蒙古、遼東、窮處、富地,他都待過;小將、大帥,他都做過。但是,他每離開一個地方,都是身無分文,淨身而出,甚至也沒有爲自己的後代留下什麼遺產。

    由此可見,戚繼光貪污也好、受賄也罷,但是基本上是左手進、右手出。到手的錢在一個地方離任之前會全部都花光、用光、送光,他不是要做守財奴,他貪污受賄來的錢,除了用來養兵之外,就是用來爲自己的官場生涯架橋鋪路了。

    就好比高務實根本不缺錢,但戚繼光從來沒有在任何重要節日,包括高務實的生辰漏掉過哪怕一份禮物即便他知道高務實的家底和爲人,給高務實送的禮物可以不必在意禮物本身的價值,但他也從來不會少送一次。

    他爲什麼要這樣做

    看看他的上司,同爲抗倭英雄的胡宗憲的命運就不難明白,官場關係十分複雜微妙,稍有不慎,不但官做不成,甚至腦袋也要搬家。

    胡宗憲當年想要做官,想要做一番事業,幾乎只有投靠嚴嵩父子一條路。而戚繼光爲了自己的前途,先是巴結自己的上官譚綸,在自己地位提升之後又靠上剛剛成爲閣老的張居正,最後在張居正被高務實弄下臺之後,又徹底投到了實學派門下。

    倘若單以個人節操而言,戚繼光是不符合中國曆代稱頌之標準的,他的爲官風格也是風吹兩邊倒,誰強跟誰混,但高務實卻非常理解他的做法。

    因爲高務實覺得戚繼光和他自己一樣,“只要我的志向沒有改變,具體手段是可以商榷的,階段性的妥協也並無不可”。

    什麼叫務實,這就是務實。天下間很多事並不以個人意志爲轉移,要不然原歷史中怎麼可能出現國本之爭皇帝都有許多事沒法堅持本意,何況他們這些爲臣子的。

    也正是因爲“本意”,高務實才沒有對朱翊鈞不斷加恩潞王的做法過於計較,甚至沒有特意去幹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