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明元輔 >第065章 承意詳處
    高務實仔細思考了一番,忽然覺得這世界上最有意思的就是人了,難怪紅太祖說“與人鬥,其樂無窮”,不過他想到這一點倒不是因爲要和誰鬥,而是感慨於黃芷汀的成長與進步。

    韓非子說,“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大明朝沒有按他說的來,結果歷史證明大明錯了。固然大明有不少“宰相”並非“起於州部”,但也堪稱良相;不少猛將並非“發於卒伍”,但也堪稱能戰。

    可是,比例呢?

    不能因爲高拱這樣的良相沒有“起於州部”就認爲良相無須起於州部,因爲高拱原本就是官宦世家出身,跟着其父輾轉了多地,而且三十好幾才中進士,他是知道地方上有些什麼問題的。

    不能因爲戚繼光這樣的名將也是世襲出身就認爲猛將不必發於卒伍,因爲戚繼光生平第一戰就差點打輸了,要不是靠着自己的神射當場爆了對面敵將的腦袋,他估計就得出師未捷身先死。也正因此,他這才認識到光是自己有本事並不足夠,一定得練出一支精兵,才能發揮指揮才能。

    而且,大明有幾個高拱,有幾個戚繼光?

    世宦、世將之門的子弟固然有從小薰陶、耳濡目染的優勢,但真正想想,他們之中出現傑出人才的比例其實也並不高。承平時期或許尚可維持,可一到天下有變,問題就大發了。

    想想明末之時,世宦世將之家真正表現出有傑出才能的人多嗎?不多。難得有個吳三桂還算幾把刷子,人家還降清了。到最後指望有人力挽狂瀾於既倒,全是做夢。

    由此可見,大明朝對人才的培養,從制度和模式上就有問題。

    高拱在吏治改革的時候曾經給天下官員設立了“人事檔案”,經常重用一些在地方上政績斐然的官員,但他作爲一個典型的“保皇黨”,在這件事上的“格局”其實也不夠,因爲他這個格局頂破天就是在吏部這個層面做出的改革,而且還有賴於後來的吏部尚書們都遵循他的這個規則,否則就會失效。

    在高務實看來,這種改革也得從頂層改起。閣老們早年都在翰林院,的確見識了無數的前輩閣老們是如何處理國家大事,是如何票擬、商榷,以及如何與皇上打交道。可是,這些都只是中樞層面的經驗,誰知道他們做得對不對呢,誰知道他們的政策最後在地方上落實到什麼程度,又起到了怎樣的效果呢?

    中樞的格局要有,地方的經驗也不能缺,這樣的人如果能入閣爲輔臣,不敢說一定卓爾不凡,至少肯定是萬金油,起碼不會犯低級錯誤,考慮問題也會比較全面——中樞、地方,他都會盡量平衡。

    黃芷汀的進步,就有點這樣的意思。她十多歲就被迫代父母主持思明府的政務,雖然格局不大,而且很多事情都有傳統可依,但也足以鍛鍊人了。後來與高務實相識,逐漸發現讀書還是有用的,因此開始慢慢提高自己,同時也把土司領兵的本事發掘出來了。

    但真正的進步,還是高務實北上且讓她“留守”安南以後,黃芷汀的格局明顯一步步變得高了起來,開始能夠從整個安南考慮問題。在這次代掌南疆之後,這種水平繼續提升,時至今日,竟然能先高務實一步發現這麼多問題來了。

    這固然和高務實離南疆太遠,有些變化無法直觀瞭解有關,但黃芷汀的進步卻是必須肯定的。

    她的想法整體來說很有道理,高務實也承認這一點,只是仔細思考很一番之後,高務實仍然敏感的發現,她可能還有自己的“小算盤”。

    這個小算盤並不是要害他,恰恰相反,這小算盤的來源是黃芷汀仍然擔心他在大明這樣繼續下去會有危險,因此很着急於將南疆的大權集中起來。

    換句話說,她其實是希望儘可能快的讓南疆擁有不懼大明的力量,因爲只要有了這樣的力量,一旦高務實在大明事有不諧,也大可以退走南疆,獲得保全。

    看來,上次的談話對她影響很大,她還是希望選擇一條最保險的路,不希望自己的夫君以身犯險。或許在她看來,只要高務實在南疆的基業足夠強大,強大到大明也要投鼠忌器的時候,那麼她的夫君即便身在京師,也是安全無虞的。

    高務實不由得笑了笑,有些苦澀,但更多的還是欣慰。

    通過分析探明瞭黃芷汀的心態,她提出的建議就很容易理解了。

    高務實既然決定把暹羅在建的定南城當做將來的南疆核心,那麼暹羅的力量就要加強,這就是在黃芷汀的計劃中,暹羅要划走柬埔寨一半國土的主要原因。

    而與此同時,安南划走了東南沿海的領土——大致相當於後世越南奪取的那部分,這也可以理解,因爲安南是京華在南疆的基礎,且安南南部一直是京華直接掌握的部分,這一部分劃給安南,實際上就是直接劃給了京華。

    高務實老早就惦記湄公河三角洲了,黃芷汀當然很清楚,所以她計劃讓京華直接取得這部分地區。

    有意思的是南掌國居然也分到了東北一角,而且黃芷汀沒有說明原因。

    雖然從地圖上來看,南掌划走的這部分土地並不大,最多不超過柬埔寨王國的五分之一,而且還是東北波羅芬高原的土地,相對來說並不如何富庶和適合開發,但是要知道,南掌國在這裏攻柬之戰中可是一點力氣都沒出的啊,這裏頭顯然有古怪。

    高務實思索了半晌,終於猜到一種可能:這塊地是給黃應雷移鎮的。

    換句話說,她其實是希望高務實把黃應雷從安南北部早些調離,就調去從柬埔寨劃給南掌的這塊領地上去。

    高務實又想了想,覺得這麼做也不是不可以,但依然是七成有利,三成有弊。有利的部分主要是兩點:一是可以讓黃應雷與其餘廣西土司割裂開來,斷了繼續串聯的路;二是比亞覺公主便又可以“迴歸南掌”,有利於南掌的穩定和牽制她那位弟弟——雖然原歷史上她那弟弟沒什麼大威脅,但這樣畢竟可以使南掌的頂層權力被分割開來,反過來讓京華的地位更加穩妥。

    只是這樣也會導致一個弊端:黃應雷可能也會因此獲得新的地位提升,不僅是統治區大了兩倍,而且可以藉助比亞覺公主的名望對南掌國擁有部分影響力。

    這個提升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如果京華只控制着一個南掌國,那高務實肯定不會同意這麼做,但京華已經實際控制了幾乎整個中南半島,這局面就不算太糟糕。

    因爲高務實發現,按照黃芷汀的這個計劃,黃應雷雖然實力加強了,但其所處的地理位置卻非常不利於他“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