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大宋小太监 >第204章 随龙案,皇权之争!
    慈德宫两百名宫婢和内侍,最终全都在前殿和中殿的房间内找到。

    这些人被下了分量较大的蒙汗药,就算泼冷水也没办法让他们醒来,只能让他们继续睡,睡到自然醒为止。

    没有宫婢和内侍在慈德宫走来走去,整个慈德宫显得十分安静。

    裴凌和赵宁儿在后殿暖阁内陪着皇太后,皇太后右手拨弄着一串佛珠,闭着眼睛听赵宁儿给她讲述自她病倒以后,宫里都发生了什么事。

    赵宁儿平铺直叙地讲述着,几个月发生的事,她仅用几分钟就讲完了。

    不过赵宁儿虽然讲述事情的技巧很差,但裴凌和皇太后还是从赵宁儿的讲述中,听出了不少惊险之处。

    皇太后拉着赵宁儿的手,一脸心疼地看着赵宁儿感叹:“我家宁儿这段日子受苦了。”

    赵宁儿如秋水横波的清澈双眸渗出泪光,她美目一眨,眼泪夺眶而出,但赵宁儿却笑着摇头道:“没事的母后,现在您身体康复了,裴凌也回来了,我相信一切都过去了,反正只要有你们在我就什么都不怕。”

    皇太后点点头,伸手替赵宁儿捋了捋头发:“我家宁儿长大了,也懂事了。”

    “宁儿你这段日子照顾我,想必也累坏了吧,你先回淑怀宫休息,等养足精神了再来看我。”

    “母后,你好不容易醒过来,裴凌也好不容易回来,我想陪陪你们嘛。”

    赵宁儿撒娇舍不得走。

    皇太后笑了笑道:“你想陪我们多待会儿,母后没意见,可是你没休息好,这眼眶全是黑的,脸也是肿的,你确定不先去休息下?”

    “啊?”

    赵宁儿惊慌无比地摸了摸自己的脸,随后她赶紧起身向皇太后行礼:“母后,儿臣先告退了!”

    “嗯,去吧。”

    皇太后嘴角带着笑意,一直看着赵宁儿小跑着离开的背影。

    等赵宁儿出了后殿大门后,皇太后这才收回目光看向裴凌。

    裴凌立刻坐直身体,皇太后右手虚压道:“你现在是除宁儿以外,这宫里哀家唯一信得过的人,所以当着哀家面以后用不着这么拘谨。”

    “是。”

    裴凌应了一声,但却没有真的放松自己。

    皇太后抬头看向暖阁内的几幅字画,那些全都是赵佶以往送给她的。

    “其实他用不着这么急的,哀家原本已经决定要退了。”

    皇太后没头没脑地说出这句话,裴凌想了想后,索性不做任何反应,继续保持着认真倾听的模样。

    果然,皇太后轻叹一声后又继续道:“当年哀家力排众议,选他继承帝位时,曾经也给过他选择。是他自己觉得他的威望不足以号令群臣,所以才请求哀家权同处分军国事。

    如果他觉得自己根基已稳,用不着哀家了,其实他可以跟哀家说的。

    哀家这把年纪难道还会恋栈权位,不肯交还朝政不成?”

    裴凌耐心地等皇太后感叹完,突然皇太后目光锐利地看向裴凌。

    裴凌微微一怔,身体立刻坐得更直了一些。

    “裴凌,既然人家现在已经欺负到哀家头上来了,那哀家也不会再忍下去。

    你说说接下来哀家应该怎么做?”

    皇太后这个问题刚刚提出,裴凌便毫不犹豫地回答:“微臣认为,接下来我们可以过问一下蔡王府的‘随龙案’。”

    “随龙案?”皇太后微微颔首,“你给哀家具体说说,这随龙案究竟是怎么回事?”

    蔡王府的“随龙案”其实很简单,之前过年的时候,蔡王府上按照惯例给一众交好的大臣送了礼物。

    众所周知,这古人送礼物除了礼品本身以外,还得附带礼单和名帖。

    蔡王府今年负责处理送礼事宜的,是跟随在赵似身边多年的小使臣邓铎。

    邓铎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他在给宰相章惇的名帖下,写了一个“随龙人,三班借职邓铎”。

    这九个字里面,“三班借职”是邓铎的职务,属于武臣寄禄官里的从九品第五十二阶,这一点自然是没问题的。

    邓铎是这个小使臣的名字,这也没问题。

    那么很明显,问题就出在了“随龙人”三个字上面!

    “龙”在大宋一般都特指的是当今天子。

    邓铎一句“随龙人”,翻译成白话就是“跟随在真龙天子身边的人”。

    这份名帖刚出蔡王府没多久,就直接被禁军给截获了。

    将这件事举报给禁军的人,同样是蔡王府里的老人,名叫刘况。

    很明显这是一个可大可小的案子。

    往小了说,这就是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太监,在名帖上写了一些僭越的话。

    可要是往大了说,那就有得聊了。

    首先这名帖是给章惇的,这是不是在向宰相暗示什么?

    其次为什么邓铎要在名帖上这样写?这是不是蔡王让他这样写的?

    说得更直白一些,蔡王是不是跟章惇暗中勾结,企图谋反?

    “从目前的情况看,官家显然是想从严处理此案,他把这个案子交给了开封府的推官吴师礼主审。

    这吴师礼的兄长吴师仁是杭州钱塘一带有名的大儒,与蔡京是相交多年的好友。”

    皇太后听完裴凌对“随龙案”的讲述后,当即沉默着思考了一会儿。

    良久,皇太后问裴凌:“你觉得哀家应该如何干预此案?”

    “微臣有上中下三策,可供皇太后参考。”

    “上策是让蔡王主动向官家请罪,然后我发动民间舆论,热议刘况为何要举报邓铎。

    接着我再大肆宣扬官家德厚宽仁,友爱兄朋之名,如此当可保蔡王安危。”

    皇太后听了裴凌这个“上策”,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

    其实裴凌这个“上策”确实很巧妙。

    因为刘况是蔡王府的老人,他无缘无故突然去举报邓铎,证明刘况很有可能是早就被人收买了,特意潜伏在蔡王府做眼线。

    那么收买他的人是谁呢?

    世人很容易就会想到,收买刘况的人就是官家赵佶。

    进而顺理成章,这个“随龙案”就会成为赵佶用来清理蔡王势力的一个借口。

    赵佶是个爱惜羽毛的人,他为了自证清白,也就只能将这件事大而化小。

    “中策就不用提了,你直接说说你的下策吧。”

    皇太后这样说,裴凌立刻明白了她的意思。

    裴凌的上策缺点很明显,就是它不会给赵佶造成太大的压迫感。

    赵佶只需要将这件事大事化小,他就能收获一个“德厚宽仁,友爱兄朋”的名声。

    显然这是皇太后所不希望看到的结果。

    裴凌抬头看向皇太后,语气平淡地回答:“微臣的下策是直接让蔡王上书向皇太后您请罪,然后皇太后您下旨由皇城司主审此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