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臨高啓明 >第五十一節 蘭度的任務
    現在正是一個好機會。李絲雅考慮了幾天,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

    荷蘭人要打探臨高的祕密,她可以讓蘭度去,如果蘭度是澳洲人的暗探,他就絕對不會把臨高關鍵性的防禦措施告訴她。而蘭度卻不知道李華梅是她的人。只要一對照就能發現。反過來說,蘭度不是暗探,他對澳洲人的很多底細就會比自己乳妹的情報更爲詳實。

    要是這樣的話,蘭度可就是一個奇貨可居的人物了!李絲雅想,澳洲人將來必然是南中國海的一霸,有一個知道他們底細的人掌握在自己手裏,其中的好處是無可估量的。

    蘭度還不知道自己已經被李絲雅算計了一遍。既然接受了錢財,他決定就親自到臨高去一趟。親眼去看看中國人在臨高幹些什麼,估量下自己是不是可以投奔對方。在他看來本時空的任何軍隊都不可能是用現代武器武裝起來的中國人的對手。萬一中國人居然在本時空的人手裏吃了敗仗,那他還是乾脆斷了投奔他們的念頭爲好。

    然而歐洲人的面孔去臨高未免太過顯眼了,自己一入境就會被中國人盯上。冒充商人是不可能的――自己不象一個商人,對這裏的貿易一無所知,根本經不起盤問。蘭度考慮再三,決定冒充神父的隨員。耶穌會最近要派遣二名教士到臨高去。陸若華要求增派教士的信件抵達之後,耶穌會先後又派遣了三個人去,但是臨高方面對教士的需求有增無減,加上前階段又有一位神父在黎區傳教的時候染病“蒙主召喚”。按照臨高教會的要求,耶穌會決定再派遣二名教士前往臨高傳教。

    蘭度去請求科曼熱神父,只說自己對臨高很好奇,希望能夠隨團去看看。他的要求立刻得到了同意。於是蘭度就成爲耶穌會訪問團的一員。

    春天的陽光,透過窗外竹樹叢的間隙,把斑斑駁駁的影子,鋪灑在方磚地上。輕風搖動翠竹,一簾碎影像溪水般來回流淌。

    竹子已經全部返青,冬日的枯萎的黃葉正在逐一的褪去。庭院裏一派生機。

    書房裏的陳設十分簡樸,很難想象着是兩廣總督王尊德的私宅書房。

    王尊德此時正低着頭在看一封信。他的打扮裝束非常簡樸,幾乎和一個寒儒不相上下。王尊德以簡樸著稱,平日裏總是布衣素食,在官場上頗有清正的名望。

    這是他的一個門生從京師帶回來的一封信。以他的尊貴和地位,本省的提塘官爲他送私信是即方便又快捷的事情,但是王尊德從來不勞動他們的大駕--誰知道東廠有沒有看過這些提塘官們捎回本省的私信。

    一封京裏的私信,內容無非是是家長裏短、各種新聞、朝廷中的風向。原來也不算什麼,只是怕給東廠那幫勘磨的太監尋摸出什麼“不應”之言,自己就麻煩了。

    信是一位朝廷做官的同年寫來的。而這封信,讓他感到一種莫名的憂慮。引起他憂慮的是信中隨帶的幾封“附啓”。

    按照明代官場的習慣,人們寫信除了一份正文之外,還有所謂“副啓”。副啓是一種不具名的信,用以請託辦事或談機密事宜。

    現在王尊德手裏的這封信,也有三封副啓。

    信得正文照例是些寒溫起居的客套話,王尊德草草掃過了事。第一份談得是朝廷的消息,他大致看了一遍,談得是最近朝廷的動向:袁崇煥的前景不妙--一個多月前,朝廷已經派人到廣西,緝拿袁元素在藤縣的家眷親屬入京。這位一度很受皇上器重的大員恐怕是難逃誅戮之禍了。雖然袁元素和自己並無什麼交集之處,牽連不到自己頭上,但是眼看着他被重用又被逮,心裏不免有兔死狐悲之感。

    他拿起了第二份副啓。

    這上面的內容是朝廷和建虜和流寇作戰的消息。東面的戰事自從朝廷收復遵化之後暫時平靜了下來,只是西北流寇的局面一天大似一天,漸有燎原之勢。而且其中陝鎮的驛卒、鎮兵、軍戶,“從賊頗衆”。

    王尊德看到這裏,不由得冷笑一聲,心裏想這不過意料之中的事情。鎮兵欠餉已經是按年計,至於裁撤驛卒更是敗招。陝西西北是苦寒之地,不比江南和廣東這樣的膏腴之地,要飯也還能勉強活命。原來就是苦哈哈半飢半飽的混日子,現在把他們裁掉了,不造反哪裏有活路?

    這樣的亂局,恐怕沒有個七八年時間是壓制不下去的。

    他丟下這份副啓,拿起下面一封。

    這一封寫得很簡略,但是比較要緊。主要是說,自從熊文煥招安了鄭芝龍之後,東南沿海的局面有所穩定,皇上似乎對此滿意。正在督促熊文煥儘快“釐清洋麪”。

    “哼。”王尊德哼了一聲。熊文煥的這手不過是以賊攻賊,想讓雙方兩敗俱傷他坐收漁人之利而已。只是這事情未必有他想得這麼簡單。

    廣東這面和鄭芝龍雖然打交道不多,但是瞭解的情況卻不少。消息主要是從葡萄牙人那裏來得。包括鄭芝龍的起家史和他在日本的特殊關係等等。王尊德很清楚,鄭芝龍絕非善類,也不是一個拿了“遊擊將軍”這樣的武將空頭銜就會滿足的普通海賊。

    他就撫之後拒不退出中左所,竊踞金廈,目的無非是以此作爲港口,和日本等地貿易而已。廣州城每年葡萄牙人會來兩次貿易,從他們嘴裏能夠得出很多有用的消息。比如中左所與月港相比作爲貿易口岸更爲理想;鄭芝龍屢次進攻月港的目的並不在於搶劫,主要是迫使商人們不敢再在當地貿易等等。

    “鄭逆狼子野心,所圖極大,絕非真心歸順朝廷!”這是高舜欽當時聽到鄭芝龍就撫之後的評論――當然是私下的。

    但是熊文煥卻不這麼看。這一年多來不斷地給鄭芝龍支援船隻重炮,甚至把王尊德爲福建鑄造的紅夷大炮也送了不少給鄭芝龍。鄭芝龍在福建簡直就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他知道鄭家在福建廣置產業,甚至把手伸到了廣東,買下了許多莊田和產業,甚至在廣州的城外就有他購置的田莊。簡直是狂悖之極!

    但是鄭芝龍畢竟把諸彩老等積年海匪一一剿滅了,只要熊文煥捷報不斷,任何彈劾都不會起作用。朝野方面,還頗有認同熊文煥做法的人。朝議對他十分有利,看勢頭很有升官的可能性。

    這些消息看似和廣東毫不相干。王尊德卻知道,熊文煥如果升官,最有可能就是來接任自己的位置――廣東也有海賊,而且勢頭並不比福建的小。熊文煥有了一個“平賊靖海有方”的能員名聲,多半就會到廣東來。他現在已經是福建巡撫了,又立有大功,總不見得僅僅平調廣東巡撫。

    自己若不能趕快打開一個局面,取得幾個海上勝利,恐怕這兩廣總督的位置就要坐不住了。

    只是這廣東洋麪上的海賊也是不好相與的。第一大股首推就是劉老香了,此人長期在珠江口外逡巡,不時深入珠江搶劫擄掠鄉民和船隻,阻斷出洋的貿易。澳門的葡萄牙人三天兩頭來和他談,希望雙方聯合進剿。

    葡萄牙人有大夾板船,有紅夷大銅炮,戰力可觀,但是大明卻派不出人馬來。要進剿,就得發軍餉,整備船隻,這都要大筆的銀子。廣東布政使一直哭窮,說藩庫裏沒銀子可用。眼下就是爲各省鑄炮的錢大多還是欠着得。工部允支的炮價,到現在也沒見着。

    不過廣東財源甚多,真想打仗,不拘那裏先搞一筆出來還是能辦到的。只是有點不值。

    而且廣東官場上對劉老香的底細一無所知,甚至還不如葡萄牙人知道的多。沒有引路的人,想在茫茫海面和無數的小島之間找到劉老香的船隊,簡直是癡心妄想。最後無非又是損兵折將罷了。朝廷過去輸得起,現在,朝廷已經輸不起了。打一次敗仗就意味着再也會恢復不了元氣。

    想到這裏,他很是煩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