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臨高啓明 >第六十三節 新式武器
    靶場上炮聲隆隆,陸軍正在加緊備戰的時候,海軍也在忙於新得裝備試製。海軍的作戰任務是封鎖,同時也要負責保衛臨高海岸線。特別是博鋪和馬嫋兩處重點港口。

    海軍要派出大部分的船隻去擔任海上封鎖的任務,還要同時繼續擔負向三亞運輸物資的任務,可以直接保衛港口的船隻將大爲減少。博鋪的防禦體系以重炮爲主,遠程火力很強,直接保衛港口的力量卻有點偏弱。馬嫋只有一座炮樓和一個海兵排,守備力量更加薄弱了。

    “我們在馬

    嫋的守備力量太單薄了。”陳海陽在作戰會議上說,“馬嫋是我們的鹽化原料供應基地,還有現代化的製鹽廠。守備力量只有一個排和一座炮樓――上面配備的還是一門12磅山地榴。如果敵人突破海上封鎖,在馬嫋登陸――當地有蒸汽製鹽廠、有風車、有鍋爐。只要被放上一把火就夠得上損失慘重了。”

    馬嫋有一處淺水港口,很適合明軍使用的小噸位船隻進行滲透式的登陸作戰。

    “現在再談建造炮臺之類有點晚了吧。”

    “不,能有一個月時間也就夠了。”來參加會議的梅晚說,“給我足夠的資源。一個月時間我就能建造一座戰時容納一個步兵連駐防,配備重型火炮的大型棱堡。”

    “可以嗎?”與會人員交頭接耳了一陣。何鳴點頭:“我來爭取。不過你得確保在一個月裏完工。”

    “我保證完成。”梅晚說。

    “與其造棱堡不如製造一些水雷用來封鎖港口。防禦敵人的船隻滲透。”李迪身爲港務主任兼要塞司令,對水雷的事情念念不忘。

    “水雷?我還怕把我們自己的船給炸了呢。”陳海陽對水雷的效能很清楚,所以對水雷的使用更加猶豫。

    觸發的錨雷的技術很簡單,但是海軍沒有掃雷具可用,一旦需要掃雷的時候就很不方便。萬一出現脫錨漂雷現象,以瓊州海峽的寬度,簡直就是無差別炸船的利器。

    過去,海軍和武器設計部門曾經考慮過目視電發水雷的製造,用來在港口航道內佈設防禦。但是海水中的電線的防腐防漏以及水雷脫錨的問題始終不能很好的解決,最後電發水雷的方案也放棄了。

    另一種方案是文德嗣提出過的杆雷艇。最初提出的杆雷艇設計方案是帶裝甲覆蓋艙面的划艇,以人力划槳驅動,藥包固定在船舷上之後放出一條電線與杆雷艇連接。杆雷艇隨後快速倒槳至安全距離,再用電發火引爆藥包。

    這種設計雖然充分考慮到了杆雷艇的安全性,但是實際使用划艇進行模擬測試的時候發現使用划槳並不方便,水手很難在敵火下保持鎮定的划槳節奏,人力杆雷艇的操縱性沒有想象中那麼好。而電發火又帶來了老問題:防水的電線解決不了。所以杆雷艇的項目就一直擱置下來了。現在擔任內港警戒的是幾艘安裝了打字機連發槍的交通艇,火力很猛但是在面對大型艦船的時候威力不足。

    “我們現在能夠量產蒸汽動力的三發艇,完全可以使用現成的裝備改裝而成。”文德嗣對這件事很熱情,又開始推銷他的杆雷艇了

    所謂三發艇是造船廠爲了統一近海和內河使用的小型運輸艇所製造的標準化機動艇。按照體積大小分爲大發、中發和小發。

    文德嗣的提議是使用木殼中發艇作爲基艇,這種艇的滿載排水量15.5噸,全長13米,寬2.9米,型深1.5米,平均喫水0.78米。裝一臺隨巢型小型蒸汽機。滿載時速度4.5節。雖然速度稍慢,在港口和沿海港汊內運用機動性還是綽綽有餘的。

    有了機動性,過去爲了安全性而採用的電點火也就不再是必須的了。

    這種新得杆雷快艇採用蒸汽中發艇作爲原型艇,在上面覆蓋傾斜的鋪設一層鐵板作爲裝甲――鐵板不需要多厚,能夠抵擋住火繩槍的射擊就可以。船頭是一根可收回到船體內的金屬長杆。金屬桿的前端有一個可脫卸的扣件與杆雷體接合。杆雷本身爲扁平的圓柱形木盒子,內裝30kg的黑火藥。其前端是平整的,上面有許多帶倒刺的釘子,力求能夠固定在船板上。尾部是一個脫鎖裝置,與雷杆前端的扣件連接。一旦固定完成,艙內的人員立刻拉動裝置使得雷、艇分離。雷杆上的脫鎖裝置聯着發火器的拉火繩,一脫鎖之後,拉火繩被脫離的拉力拉開,拉火管引燃導火索開始燃燒。直到延時結束起爆杆雷。

    杆雷的引爆裝置採用的是木柄手榴彈發火裝置,簡單可靠。製造起來對穿越集團的工業也沒有難度。

    雷、艇分離之後,杆雷艇可以退回安全地帶,將雷杆收回艇內重新裝雷擇機再攻。

    因爲採用了蒸汽機動力,杆雷艇的機動力就有了保證。雖然噸位小,速度慢在外海用處不大,但是在窄小的內港亂鬥中還是有很大的作用。

    機動性和裝甲可以保證其近距離的混戰中不被攻擊不被跳幫,而杆雷還可以多次裝填。這種艇的成本不大,能夠快速批量製造,用來保護港口正好。

    “雷體和船隻的結合性有保證嗎?恐怕要很大的撞擊力才能把雷體固定到船殼上。”

    “用划槳可能不行,蒸汽動力還是夠得。我們可以增加一點有粘性的東西――比如樹膠來增加附着力。”

    “這樣全封閉式的裝甲,操艇人員怎麼觀察呢?”

    “使用裝甲百葉窗。”文德嗣說,“看到這個突出船體圓形裝甲塔了沒有,塔身上環形佈置六個裝甲觀察窗。”

    駕駛塔裏是雙人的,一名舵手在前操舵,艇長坐在舵手背後略高的位置上,他的座位可以轉動,通過百葉窗觀察外面的狀況,舵手根據他的口令操舵,艇長還可以通過內部通話管指揮全艇。

    “有兩名輪機兵負責蒸汽機,兩名水兵負責操作杆雷。再加一名候補人員――他可以用來幫忙加煤,全艇七個人就夠了。全艇除了預裝一枚之外,再備雷四枚。”文德嗣指點着他的設計圖。

    按照文德嗣的設想,這種杆雷艇在穿越者造出飛輪魚雷之前用來保衛港口毫無問題,它至少比機槍艇的毀傷能力強,一發杆雷足夠炸燬或者重創一艘數百噸的船隻了。

    “馬嫋佈置四艘,博鋪佈置十艘。一半處於升火待發狀態,一半休整。只要能擊毀二三艘敵船,對方就得嚇得逃命了。”

    當即決定向企劃院提交緊急建造十六艘杆雷艇、八艘機槍艇的緊急造船案。

    鄔德立刻批准了這項造船案,至於杆雷艇是不是那麼有用,在他看來不是大問題――沒用的話大不了拆掉裝甲當交通艇,反正不浪費。

    展無涯得到了何鳴的明確指令,要求在所有工廠內組織民兵。每天抽一小時進行軍事訓練。

    “用長矛進行軍事訓練?”

    “先用長矛連刺殺和隊列技術。操槍可以用教練槍先頂着。還有投彈――海林那邊已經移交了幾百個教練彈過來。你拿一百個去給工人們訓練。”何鳴說,“我已經向企劃院提交了申請,要求緊急擴大步槍產量,到時候大家就都有步槍了――你要從工人民兵中挑選出政治可靠最爲堅決的分子作爲基幹民兵,準備隨時調用。”

    “怎麼?要拉工人去打仗。”展無涯大喫一驚,好不容易培養出來的產業工人,哪怕死掉一個都虧大了。

    “是讓他們充當預備隊和衛戍部隊。不會調動他們出擊打仗的。”何鳴解釋說,“除了工廠之外。公社和當地的村寨也要進行動員。不過工人自衛隊將會是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