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臨高啓明 >第十九節 肇慶光復(五)
    活下來的慶幸,對未來的迷茫,對未知的不安,如此種種,一時間一股腦兒兜轉到心裏,久久不散。

    孫十萬死了,騎在我們頭上多少代人作威作福的官吏們死得死,逃得逃。屯所也解體了,屯所裏的住戶有的拖家帶口的逃跑了――對他們來說,屯所就是一個永遠不得解脫的無間地獄。他們不相信自己能夠得到解放,生怕哪一天朝廷打回來,依舊要過那種飽受欺壓的黑暗日子。

    但是對多數人來說,沒了壓迫固然可喜,但是前途卻很茫然的,總督跑了,官府也沒了。我們怎麼辦?

    軍戶們的生計只有兩條路:要麼是在屯所裏種地,要麼當營兵打仗。澳洲人來了,他們還要不要我們種地、當兵呢?

    聽雞仔叔說過,澳洲人的兵都是招募來得,並沒有軍戶這個說法。既然沒了軍戶的制度,我們這些人又靠什麼過活呢?要知道屯所裏的地都是“官地”。沒有一分是我們的。

    如果澳洲人收了“官地”,又不要我們當兵,我們這些人怎麼過活呢。

    我就這樣懷着即喜悅又茫然的情緒隨着人羣在大街上亂逛。

    街道上鬧哄哄的,雖然肇慶的大小官吏全跑了個乾淨,但是街頭卻出現了許多戴着寫有“治安”字樣的紅色袖箍的青壯年,他們拿着哨棒,分散在城門口和街頭巷尾,震懾宵小,據說還抓了好些企圖趁亂搶劫的潰兵地痞。都拉到城門口的絞刑架上吊死。

    所以街道上人雖然很多,卻沒有發生騷亂。我在街上看到原先高要縣衙門裏的典史,他也戴着藍袖箍在那裏吆喝,維持秩序。

    雞仔叔從昨晚開始就不在家,誰也不知道他去哪裏了。我在街上亂逛,想看看能不能找到他――問一問澳洲人的事情,他可是我們的“澳洲通”。很多問題找到他或許就能知道答案了。我當時就有一種隱隱約約的感覺:雞仔叔其實是澳洲人的細作。

    這種推測自從聽說伏波軍光復廣州那一刻就有了,從那時候起,雞仔叔就經常連着幾天不回家,回來的時候,卻總是嘴角帶來笑容――那時候大家都是很慌亂的,因爲誰也不知道戰火會不會延伸到肇慶來。打仗,不僅對要出兵的軍戶是一件沉重的事情,對老百姓來說更是時刻會家破人亡的“大災”。

    可是雞仔叔卻總是不慌不忙。勸慰大家不要害怕。說“亂一亂,很快就天下太平”了。當時我以爲這不過是一句帶着良好祝願的空話,沒想到背後竟然有這樣的深意!從那以後,我們祖祖輩輩生活過的土地真的是“天下太平”了。

    我和海哥兩個在街上找了他很久,到處都看不到雞仔叔的身影,反倒是雞仔叔在人羣中先看到了海哥,然後在海哥旁邊找到了我。

    雞仔叔也帶着這個袖標,拿着哨棒――原來雞仔叔真得是澳洲人的內應啊!

    我有好多問題想問雞仔叔,可是他只是笑而不答的對我搖搖手

    惴惴不安的海哥見到這個“澳洲通”,就像落水的人撈到一根大木頭,趕緊拉着雞仔叔詢問澳洲人把人們聚集在這裏要做什麼,是要錢還是要拉丁?雞仔叔只淡淡地說了三個字,“入城式。”

    入城式和閱兵在今天是比較常見的了,是展現我伏波軍軍威,提高我伏波軍軍人自豪感,對人民羣衆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有效的,重要的方式。地方和軍隊的很多同志們就給我們政治部來過信,反映說閱兵式對士兵、羣衆的教育作用極大,人民羣衆參軍熱情高漲,要求我們就算只派一個營一個連也好,也要多搞,大搞。

    而在僞明,也有過類似的活動。但那不過是幾個歪歪扭扭的兵擎着旗幟,往那兒一杵,然後幾百兵丁跟着鑼鼓的信號在校場上跑圈變陣,頂多再有騎兵表演騎馬技術,美其名曰“校場演武”。因爲裏面少不了耍大刀、胸口碎大石和射箭種種把戲,十分的熱鬧。所以很能吸引人去觀看。我是軍戶出身,這些當然看過,以前王尊德侵略臨高時就在肇慶搞過一次。規模很大,所以我對伏波軍的入城式充滿期待。

    “齊步――走!”

    到了大約上午10點的時候,宛如平地裏響起一聲炸雷,一支伏波軍標兵分爲兩列縱隊,在一位擎着指揮刀的上尉前導下,扛着米尼槍,從城牆上下來,走着每分鐘170步的齊步,像大壩刺進河水一樣,把擁堵在東門大道上的人羣分開,留出中間的空檔。人羣裏有二流子想說笑或叫罵的,被虎狼一樣的伏波軍士兵有意無意地瞪了一眼,訥訥地長大了嘴,忘了本來想說什麼。本來熱鬧非凡的人羣變得死水一樣的寂靜。

    “立-定-”

    “向左向右-轉!”

    “槍下-肩!”

    上尉連續下令,兩邊的伏波軍士兵毫不拖泥帶水,漂亮的一個齊步轉身,齊刷刷把步槍放下,槍托磕在,發出重重的一聲悶響。

    不多時,隱隱約約地可以聽到東門外傳來號聲笛聲和小鼓聲,人羣中開始騷動起來,人們踮着腳扒拉着別人的肩膀,伸長了脖子去看。一個擲彈兵連分爲三路縱隊,護着一面碩大的星拳紅旗,隨着《擲彈兵進行曲》的樂曲,踩着鼓點,器宇軒昂,從城門外走進來。

    呀,居然有這麼好的兵!

    人羣中的騷動越來越大,只要是平時見慣了流裏流氣歪歪扭扭的明匪軍的人,以爲天下間軍隊都是這個樣子的,誰見了伏波軍會不受震撼呢?何況這是伏波軍中的精銳,一往無前,高大挺拔,戰鬥力與氣質俱佳的擲彈兵!

    這些士兵,身材高大,再加上他們頭戴尖頂的軍帽,看上去個個都象巨人一般。紅色的軍服是那麼華麗整齊,皮革的武裝帶,雪亮的刺刀……頓時就讓我呆住了。

    我這個生下來就是“兵”,左鄰右舍都是兵,天天和兵爲伍的人,從來不知道一個士兵、一個軍人,能有這樣威武的儀表!

    雞仔叔去打仗的時候穿得是什麼呢?是一件寬大的誰都能穿的“行褂”,不用腰帶就會在身上晃盪,活像穿着個口袋。不合身還在次,因爲上官剋扣成風,行袍總是破破爛爛的。別說軍人的威嚴,就是連做個堂堂正正的人都辦不到。在老百姓眼裏,軍人是和地痞土匪等而言之的一類人。

    就在我們陷入讚歎和震撼時,走在前面的一位元老軍官,混成第一旅第三營的營長朱全興首長,我的老上級,正當《擲彈兵進行曲》第二次響起,那一陣暴風驟雨般的鼓點又一次打得人心裏顫抖時,似乎還對效果不太滿意。

    他眉頭一皺,快走兩步出列,走到隊伍前面,倒轉過身體,等吹笛手一首吹罷,對着隊伍揮着手大聲喊道:“集體都有了,有一句道理不用講,預備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