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哈利波特之晨光 >第一百五十一章 戰慄的樂章(三)
    現代音樂分爲七聲,但傳統的雅樂只有五聲,即宮商角徽羽,但是從西域傳入的音樂已經有了7個音調。

    西域音樂的的7個音與“西方”的音階也不一樣,故名龜茲音樂,是隻有“西域”纔有的樂舞。

    據傳說馬可·波羅出生於一個威尼斯商人的家庭,17歲時隨着父親和叔叔到離開家鄉,沿着陸上絲綢之路前往“東方”。他們首先進入了波斯地界,穿越了沙漠到達呼羅珊地區,沿着玄奘回唐帝國的路進入了河西走廊,不過他們並沒有沿着河西走廊去往中原,而是北上穿越沙漠來到蒙古,來到了大蒙古帝國的首都元上都覲見大汗忽必烈。

    可能馬可·波羅在途中就聽到過龜茲音樂,也看過西域禮佛的舞蹈,之後馬可·波羅去過很多省份和城市,甚至包括杭州,他將那裏描述爲世界最繁華的城市。

    那時正值南宋,蒙古人正忙着把南方地區納入帝國之中,然而馬可波羅遊記裏卻將東方的三個民族國家分爲韃靼,也就是蒙古人的國家,契丹,這個地方原本爲金朝統治的區域,後來被蒙古征服,以及“蠻子國”,這是蒙古人對南宋的稱呼。

    這在西方形成了一個長期疑而不決的困惑,蒙古人也會稱呼別人是野蠻人?然而按照馬克·波羅的說法,契丹地域內有不少基督徒,而“蠻子國”則少有基督徒,於是西方人便對契丹有了一種天然的好奇和同情。

    後來利瑪竇到達北京後,已經知道大明的北方不再有一個契丹國,杭州也不再是都城。在保守的明代,利瑪竇所代表的天主教傳教士幾乎是唯一一個獲得許可,能在大明境內停留的外國人羣體,這種特權一直持續到利瑪竇死亡。傳教士們往往稱呼自己是意大利人,是教皇派來的,但他們實際的國籍大多數是葡萄牙人。

    葡萄牙人也曾經派過使節,按照歐洲的習俗,鳴禮炮是一種禮節,可是在東方卻意味着宣戰,等他們好不容易解釋清楚了,卻不理解爲什麼官員不允許他們的船進入珠江,只准他們在廣州通商。

    都是紅頭髮綠眼睛,誰分得清他們是哪國人?於是這些葡萄牙的傳教士就冒充意大利人留在了下來。

    在康熙年間很出名的傳教士湯若望其實是德國人,他受葡萄牙耶穌會的派遣,在明朝末年的天啓年間到達了中國。他經歷過崇禎皇帝、努爾哈赤、多爾袞、順治皇帝,湯若望除了會天文曆法外,還會造大炮,傳說努爾哈赤就是被他造的大炮打成重傷。

    等改朝換代後,多爾袞很看重湯若望造炮的才華,即便湯若望曾爲明軍制造大炮對付清軍,有很多滿族親貴大臣阻撓,多爾袞不爲所動,堅持讓湯若望擔當欽天監的官員。

    其實在崇禎年間湯若望就推算出了一部新的歷法,能更加準確得推算日食和月食,但是在推廣期間卻遭到了阻撓。

    教會與皇權之間存在一個無法調節的矛盾,當皇帝的權威低於教皇的權威時,西方黑暗的中世紀就做了完美的詮釋,而在東方,權威只能是皇帝。

    另外基督教自己的教義也有矛盾的地方,如果上帝是唯一的真神,那麼耶穌也是神麼?如果強行說是,那麼這和上帝是唯一的真神不是自相矛盾了?

    這就涉及了“三位一體”的解釋,符合邏輯,西方人會相信,東方這一套卻行不通。

    在利瑪竇之前景教就已經在東土傳播了,好多東西都被刪了,包括十字架上的耶穌苦相,可不論他們如何適應,還是難以傳播開來。

    到了利瑪竇這裏就完全用漢語來傳教了,並且還用自然科學知識來博取上層階級的好感,這一套行事標準被稱爲“利瑪竇規則”。

    東方人對上帝不感興趣,卻對西方的地理、天文、集合感興趣,當時中國沒有棱鏡和玻璃,湯若望拿了塊棱鏡折射出七色光,被人們以爲那是女媧石爭搶着要。

    除了這些外,還有一個讓皇帝感興趣的科學技術是曆法。在利瑪竇去世之前原來的歷官推算日食失敗,已經有人建議將欽天監交給傳教士了,不僅如此,傳教士們還有了一批堅定的保護者。

    羅瑪改成了羅馬,自由傳教的特權也取消了,湯若望、羅雅谷等人制定的《崇禎歷》即便已經制定好了,卻到了明王朝亡國都沒有啓用,倒是改了個名字被多爾袞通過了。

    在清軍佔領北京期間,永曆皇帝的太后王氏忽然想起來一件事,她當時已經皈依了天主教,在她的帶領下永曆帝的生母和妃子也入了教,如果不是因爲永曆帝妻妾太多不符合入教條件,他也許也入教了。

    正在大明王朝風雨飄搖的時候,王太后寫了兩封信,一封信給了羅馬教皇英諾森十世,另一封給了耶穌會的會長,但她不是找教皇派兵,而是希望他們替大明祈禱,保佑江山穩固。

    求神拜佛要是有用,還要什麼醫生,大家都跪在神的面前祈禱就會不藥自愈,喝什麼藥、做什麼手術呢?

    正是因爲行不通,黑死病纔會死那麼多人。不過就算王太后寫了信讓教皇派兵也是枉然,這不是“十字軍東征”,教皇很難短時間徵召起來那麼多士兵,還有糧草和軍費,好像教皇當時除了祈禱外也沒有別的事可以做了。

    那麼龐大的帝國衰亡的陣勢可謂天崩地裂,少部分傳教士捲入其中,但大多數都活了下來,開始爲新的統治者服務。

    和明末相比,清朝初年的皇帝給了傳教士們更多自由,於是明清更替成了唯一一次有西方記錄的封建王朝更替。

    和其他封建王朝不同,明朝有兩個統治集團,一個在北方,一個在南京,在南京任職絕大多數都是虛職,只是掛個頭銜領俸祿。

    然而當北方的政權瓦解,“南明”又建立了起來,當時有一個漢名衛匡國的傳教士在南明隆武帝的允許下居住在溫州,當那裏被清軍佔領時,他在門口貼了一張紅紙,用漢字寫着:此屋系歐羅巴人居住。

    他把精美的書籍、光學儀器、數學儀器都擺在顯眼的位置,還把救世主的像放在了祭壇上,這招很管用,不論是平民還是清軍將領都不騷擾這個傳教士,等稍微太平點了,清軍將領還問他願不願意剃頭。

    衛匡國當即表示願意,於是將領親自給他剃頭了,留着清人的髮型再穿明朝人的衣服就很怪異了,將軍送了他一身衣服,他也穿了,在設宴招待了他之後,這位將軍還把他送到了更加安全的大城市杭州。

    再有一個廣州的傳教士曾德昭,士兵破城的時候把他綁起來,逼迫他把財產交出來。隔了幾天來了個大官,他不僅放了曾德昭,還給了他聖經和祈禱書,又施捨了大量的金錢,把教堂也還給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