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哈利波特之晨光 >第二百四十九章 花之爭(九十一)
    福州有清真寺,相傳該寺創立於唐貞觀年間,但這個說法不可信,到元朝的時候已經快倒塌了,一個名叫張孝思的官員用自己的俸祿重修了清真寺,到了明朝因爲火災而重建,樣式還是跟元朝的時候一樣。

    它乍看之下是中式廟宇的結構,裏面卻和其他清真寺沒什麼兩樣,尼克本想找人幫他將書裏的土耳其語翻譯了,提督這時已經到達福州,於是他們只好繼續上路。

    如果尼克接受了東印度公司繪製中國沿海地圖的工作,那麼他每天都會很忙碌,爲了準確得描繪出定海錨地及福清灣而忙於測量,還有馬尾港和松山港,到目前爲止歐洲人尚未在這些港口停靠過。

    麂山列島、嵛山列島、韭山列島想將它們一一描繪出來是絕對辦不到的,面對這樣的工作即使是信心十足的水文地理學家也會失去耐心,甚至根本記不清描繪了哪些島嶼。

    在檢查了象山縣的炮臺後,艦隊的下一站是舟山島,它的首府在定海,可是更有名的卻是普陀山,它與五臺山、峨眉山、九華山並稱爲佛教四大名山,是南海觀世音菩薩教化衆生的道場。

    定海像大多數的中國城鎮一樣用圍牆圍起來,裏面很繁華,街道都是用石板鋪的,集市上的商品琳琅滿目,城鎮規模一直擴展到很遠的市郊。

    普陀山則是僧侶的專屬區域,類似廣州河南島附近著名的寺院的種種奇觀在普陀山隨處可見,但普陀山更加華麗,整座島上有60多座寺廟,其中有兩座還是皇家寺院。

    提督是道教徒,卻不影響他代表皇帝給寺廟供奉,廟宇屋頂上鋪着金黃色的琉璃瓦,這是皇家寺廟的標誌,裏面供奉着鎏金造像。

    佛教提倡“放生”,放生池裏有數不清的烏龜,幾乎到了“人滿爲患”的地步,也許舉人在這裏會告訴他用錯了成語,可尼克也確實想不到更恰當的形容詞。另外寺廟中還有另一類主人,即肥碩的豬,它們怡然自得得在寺院裏,從一個房間溜達到另一個房間,對散落在地上的食物不屑一顧。

    漢傳佛教有明令禁止食肉的教規,這些豬不用擔心自己會被宰了喫,和尚捻動佛珠時只會說“阿彌陀佛”,其他一概不說。總之你不管走到哪兒擡眼就能看到它們,奈良則馴養的鹿,看着比它們可愛多了。

    有人說和尚是貪喫的人,雖然他們偏愛素食,但他們和聖本篤和聖伯爾納的修士沒有什麼區別。廚房裏總是有人,而其他殿堂則往往已是空空如也。

    尼克本指望這裏有高僧認識土耳其文,對此他也不報信心了,在臨摹了大量的佛像後,他跟着提督離開了舟山前往寧波,在那裏他們受到了熱烈歡迎。

    寧波的商業極爲發達,在那兒有好幾家銷售英國呢絨的店鋪,不過店鋪裏賣得最多的還是絲綢或生絲。寧波距離杭州很近,錢塘江的出海口杭州灣距離寧波不遠,每年的中秋前後這裏會有壯觀的錢塘潮。

    因爲馬可波羅去過西湖,尼克也想去,提督滿足了他的願望,隨着他們不斷進入內陸,周邊所見逐漸換成桑樹,茶樹已經越來越少了。

    浙江的桑樹和西方的桑樹略有不同,況且桑樹也不是養蠶唯一的植物,在桑樹不多的地區養蠶者還能用白蠟樹來替代桑葉……

    “總算講了點有用的了!”波拿巴忽然大喊,將喬治安娜嚇了一跳。

    “你吼什麼!”她氣憤得說。

    “念。”他擺出一副統帥的樣子給她下命令。

    她把書丟給了他“我念了那麼久,輪到你了。”

    說完她就不管他,自己倒水喝了。

    中國的織機結構看起來非常簡單,但紡織工匠操作起來極爲熟練、細心、專注,歐洲的紡織商至今還造不出更好的紡織機……

    “那是因爲機器會搶走紡織工人的工作。”喬治安娜向他解釋着“英國已經有水力紡織機了。”

    他看起來有點迷糊,還是接着唸了下去。

    “紡織工匠用巧手織出一幅幅繡着精美圖案的錦緞和繪着花朵的綢,這些在佩斯利、馬格斯菲特和里昂也能生產。不過,中國的皺綢卻極難模仿,至今還沒有哪個外國廠家將其仿製出來。我們也沒有像繭綢那樣的面料。這種絲綢面料很耐洗,經多次洗滌後,面料會變得更柔和、更美觀。什麼是皺綢?”波拿巴問。

    “我敢打賭不是皺巴巴的綢子,那種綢子沒人要的。”喬治安娜回答。

    “繭綢呢?”

    “我怎麼知道。”

    他不滿得看着她,好像在責怪一個女人居然連這個都不知道。

    除浙江省外,還有江南省、HUB省和四川省三個省份也生產絲綢,其絲綢製品極爲美,這四個省份基本處於同一緯度,氣候很像處於同緯度的美國各州。這裏氣候溼潤,土壤潮溼,長江及其數不清的支流滋潤着這裏的土地,當地人用河中挖出的淤泥給土壤施肥,用草木灰和動物屍骨來改良土壤。桑樹非常適合間作套種,在一行行桑樹之間空隙處種上印度黍米,或種植其他穀物及蔬菜。蠶農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防治桑樹病蟲害上,因爲病蟲害會給這些嬌弱的植物帶來滅頂之災,爲了保護好桑葉,蠶農甚至在樹枝上塗抹一層精油。

    每個村鎮每月要公開宣讀康熙帝的《聖論十六條》,以提醒民衆所承擔的義務。在《十六條》當中,皇帝提倡“重農桑以足衣食”,把農耕和種桑養蠶提升到很高的地位。至於絲綢製品,皇帝似乎想將其壟斷起來,以便爲帝國創造更多利潤,他一直在設法限制出口製品,帝國法律禁止外國商船裝載超過100擔生絲及80擔絲綢成品。不過,面對難以抵制走私活動,這些法律條款形同虛設,而貪婪的走私者倒也彌補了帝國頒佈禁令的愚舉動,

    英國每年會從中國運出1500至16000擔真絲,其中大部分是絞絲,歐洲製造商更喜歡用真絲來爲貴夫人制作長筒襪。

    “我怎麼沒想到。”喬治安娜低聲說“海禁是爲了壟斷?”

    “滿族人是做毛皮生意開始的。”波拿巴將書又給了喬治安娜。

    “你才唸了那麼一點。”她抱怨着。

    “我不像你,我有工作,你呢?”他揶揄着“你不是來開會的嗎?”

    她頓時說不出話了。

    “我出去了,你自己看吧。”他說完就把書放在了桌上,然後離開了房間。

    等他走了,她又拿起書繼續看,在結束了杭州之行後,尼克他們去了上海,過了這裏後他們就能沿着長江到鎮江,再沿着京杭大運河前往南河總督衙門所在的清江浦了。

    上海旁邊有個小島叫崇明島,它有個雅稱“江舌”,幾個世紀前它還是不毛之地,判了罪的官員都流放到這裏,現在成了曬鹽和種植棉花的地方了。

    種植棉花給崇明島帶來了豐厚的利潤,況且棉花要比水稻好種,在收割好小麥後,在田裏撒上棉花籽,然後把麥地翻一下即可,這時的上海可和21世紀的完全不一樣。

    她將這兩頁快速翻了過去,故事就講到尼克他們和舉人、婉寧在鎮江回合了。

    他們也是沿着水路來的,本來婉寧該留在JDZ老家,但她卻不聽,一定要跟着提督去清江浦,於是他們就一起走了。

    尼克則一直想着之前那個在亭子裏遇到的老人,他說,人們以爲盲人的眼睛什麼都看不見,事實正好相反,盲人的眼中裝着最大的黑暗,人們認爲黑暗是一片死寂,這又是一個荒謬的誤解,世間的一切不但沒有在黑暗中消失,在光譜中只有黑不能歸於一種顏色,它是個巨大的劇場,缺席了所有角色,卻囊括了一切劇情。

    所以,將她的眼睛治好,讓她重見光明是一件好事麼?

    她會不會和大多數人一樣,被光所製造的幻覺所迷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