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哈利波特之晨光 >第六十二章 explosion(下)
    在哈利波特入學的第二年發生了密室事件。

    那次事件中赫敏格蘭傑透過鏡子看到了蛇怪,另外還有賈斯丁·芬奇—方列裏,他是通過自己的眼鏡,另外還有一個愛追着哈利波特拍照的小子,他是通過的相機,也正是因爲他們沒有直接看到蛇怪的雙眼,纔沒有像哭泣的桃金娘一樣直接死亡。

    鏡子和眼鏡鏡片之間的區別在於後面的塗層,不論是無色的玻璃還是水,透光率都是很高的,只有少數光會被反射。但是當光射到鏡子的水銀塗層就會被反射回來,那麼有一個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光會發生損失麼?

    菲涅爾在這裏被“卡”住了,喬治安娜和法爾榮也幫不上他忙,他們能做的就是讓他別忘了喫東西。

    至於原本的復刻普魯士“幻術師”魔術的實驗已經被他徹底遺忘了。

    喬治安娜認爲,那個栩栩如生的“腓特烈大帝”並不是幽靈,而是類似巧克力蛙畫片一樣的東西,畫片中的阿不思·鄧布利多看起來就是立體的。

    然而畫片上的鄧布利多和他本人無關,他哪有時間隨時出現在小孩子拆開巧克力蛙得到的畫片裏。

    那個“影子”與他本人並沒有關係,就像他站在一個鏡子前,鏡子反射了他的映像,接着再拿一面鏡子和它面對面,就會形成一條“走廊”和很多個鄧布利多,但這條“走廊”並不真的存在,而是類似繪畫的透視效果。

    按照康德《純理性批判》的說法,空間的概念源自於純粹的直觀,而非經驗的直觀,就好比一朵紅玫瑰,去掉它的顏色和香氣,這些能給人感官帶來刺激的性狀,它依舊佔據着空間。

    但是要是玫瑰畫在了平面的畫上,這朵畫上的玫瑰並不真實存在,而是一種幻覺,不論它看起來多麼立體,它依舊是屬於二維世界的,和三維世界的玫瑰並不相同。

    同樣人在鏡子裏的倒影也該是一種幻覺,人背後看起來很真實的空間並不存在,那麼哈利波特是從何處得到魔法石的呢?

    當時他就站在厄里斯魔鏡的前面,如果魔法石並不藏在鏡子後面,並且與厄里斯魔鏡沒有關係,那麼它從什麼地方來到哈利波特的口袋。

    這是阿不思的“祕訣”,他跟誰都沒有說,波莫納和西弗勒斯還討論過這個問題。

    西弗勒斯會去看那種一看就很晦澀的書,波莫納則去看佛教方面的內容。

    諸法皆妄見,如夢如焰,如水中月,如鏡中像,以妄想生。

    相由心生,比如看到了海市蜃樓的綠洲,口渴的人看到它會不顧一切向它奔去,因爲綠洲代表着水,不口渴的人看到了綠洲不一定要朝它去。在撤退回開羅的途中,拿破崙和他的馬都看到了海市蜃樓,也許拿破崙不渴,可是馬卻看到了綠洲後不受控制得向它狂奔,連帶着不口渴的騎手一起,不論他怎麼拉繮繩都沒用。

    相不只是人有,動物也有,絕大多數人都不會希望自己比作動物,而這就是“着相”了。

    人與動物是有區別的,這是形成在人腦中的認識或概念,我相、衆生相皆是非相,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佛的面前衆生平等,這個衆生包括了人與動物,都是屬於六道輪迴裏的。

    佛教的平等是法性的平等,而非衆生的際遇平等、地位平等。造善業的人去三善道,造惡業的人去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但即便是三善道也有紛爭,並不像超脫輪迴的佛界一樣“祥和”,佛教說的極樂世界是清淨而安寧的,因此又被稱爲極樂淨土,是阿彌陀佛成佛時所發四十八大願所感。佛土也有衆生,但沒有衆苦,故名極樂。

    六道輪迴三善道中,天道有美食而無美女,修羅道有美女而無美食,雙方互相嫉妒,想過“食色”生活,享受極樂的人在這兩道都得不到滿足;留在人道能享福,卻沒有天人們長壽,於是人道之中的人追求羽化登仙、長生不老。

    如果一人找到了長生的辦法,必然也有人去爭搶,或者模仿,不去爭搶或許還能活個百八十歲,去爭搶或許會比原來更短命,年紀輕輕就死於非命了。

    即便是三善道中也沒有安寧,只有佛國纔有。太平、安寧許多人不知道其珍貴,無事也要生非。

    平靜的生活多無聊啊,那麼忽然之間徵兵,讓那位無聊的先生上戰場去麼?

    有人看到了自己光輝的前途、封侯拜相,有人看到了自己橫屍戰場、有去無回,這些都不是“預知”,而是相,也是心裏妄生的。禪語說“人生在世入身處荊棘叢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這句話取自金剛經,“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康德與丹麥的財政部副部長特滕斯算是學術上的朋友,對康德的《純理性批判》有很大影響。

    除了“原始記憶”與實際觀察的可能性矛盾外,他在心理學的研究包括“內部感覺”,康德在論文中提起了內感官,與之對應的是外感官,人把對象表象爲外在於自身的全部都在空間中,在空間中,它們的性狀、大小和互相之間的關係得到了規定,或者是可規定的,藉助於內感官。

    就像你站在鏡子前,你知道鏡子裏的那個人就是你自己,寵物貓、狗絕大多數都不曉得,這並不是“我思”故“我在”而得到。

    唯心主義強調的是思維,除了能思維的存在者之外的一切都不存在。

    但康德認爲空間是先天直觀的,而不是概念,是源自於感性的。

    如果喬治安娜和波拿巴討論這個話題,他們一定會吵起來。他是個“理性的男人”,而她是個“感性的女人”,她有些舉動挺莫名其妙,卻可以理解,她是個喜歡小孩的女人,所以不穿童工製作的衣服,哪怕這意味着波拿巴要多付錢支付賬單,羅斯·貝爾坦這下又開始掙錢了。

    忽略法爾榮有些酸的語氣,作爲以前在沙龍里“閒聊”的知識,他還是可以和喬治安娜聊這些德國哲學的。

    康德的感性是與理性、知性一樣,是認識能力不可或缺的維度,感性是直觀的,就像鏡子的倒影,它刺激了你的眼睛。

    人們知道萬有引力定律之前,不論人們是否知道,都是可以感覺到重力的,只是不理解爲什麼跳起來還要落在地上。

    普通的鏡子裏倒映的是你,可是你理解你自己麼?

    厄里斯魔鏡倒影的不是你,可是你能直面內心真實的自己麼?

    康德的哲學和光偏振一樣屬於大學課程,賈斯丁在劍橋應該也應該學過,雖然11歲那年他沒有選擇去伊頓公學,而是選擇了霍格沃茨。

    即便有《國際保密法》人爲將麻瓜世界和魔法世界給隔離了,可是有些東西卻是無法隔離的,因爲麻瓜和巫師都生活在“一個世界”裏。

    不論是巫師還是麻瓜的世界,看到或聽到別人看不見、聽不見的都不是什麼好事。

    之前在教堂的長椅上告訴她這些的阿不思·鄧布利多·告訴她,克雷登斯與他在柏林打了一架,可是周圍的麻瓜毫無察覺。

    要麼是麻瓜被消除了記憶,但是時空不是阿不思能控制的,更何況默默然的力量會造成大規模破壞,如果死了人也不是阿不思可以解決的。

    要麼是克雷登斯被捲入了一個夢裏,以爲和阿不思打了一架。

    再有就是進入了另一個時空,由熄燈器所吸收的光製造出來的幻象,讓克雷登斯以爲自己在柏林。

    Thingsarenotquitewhattheyappear,nomatterwhatyou’vebeentold。

    重要的不是夢境,只有明白“我是怎麼進來的”,你才能從中解脫。

    更讓人不敢相信的是阿不思居然把熄燈器給了羅恩·韋斯萊,他在破壞魂器的旅程中回到了家,後來他說他看到了一團藍色的光,聽到了赫敏的聲音,然後幻影移形到了她的身邊,準確得說不是她的身邊,而是哈利波特的身邊,順手將差點淹死的“夥計”救了起來。

    雖然不是有求必應屋那麼“有求必應”,卻也是符合羅恩的心意。

    或許就像阿不思說的,魔法石要交給不會使用它的人,熄燈器也就交給了愛看漫畫的羅恩了。

    越是想要得到魔法石的伏地魔在厄里斯魔鏡前一無所獲。

    等等,那時候哈利波特手裏可沒有熄燈器。

    “你搞了什麼鬼,阿不思?”她困惑得喃喃低語着,接着就聽到一陣爽朗的笑聲。

    她順着笑聲看了過去,發現是奧地利的外交官梅特涅。

    “晚上好,塞弗爾夫人。”他摘下了帽子說。

    喬治安娜不明白,奧地利都這樣了,他有什麼好笑的。

    “晚上好,梅特涅先生。”她回頭看了眼布商行會,她什麼時候出來的?

    “您一個人?”

    “實際上我有護衛……”她正張望着,看能不能找到菲格爾。

    “我送您回去吧,晚上不太平。”梅特涅笑着說“即便對女巫來說。”

    她上下打量着他。

    梅特涅故作神祕一笑,“請”她上路。

    喬治安娜也朝他假笑,放棄了去見大主教的打算,朝着駐地的方向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