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哈利波特之晨光 >第一百零五章 魔戒之國(上)
    在17世紀初,葡萄牙人的船隻很少安裝大炮,他們的船隻上堆滿了用來賺錢的貨物,兩軍在對壘的時候還沉迷於中世紀時的肉搏。而荷蘭人則儘量避免近距離戰鬥,寧願以大炮從適當距離進行炮擊,上層甲板上也沒有堆放任何貨物,大炮由專業的人員操縱。

    很難說哪一種戰鬥方式更有效,當時牛頓還沒有出生,也沒有辦法計算彈道,操控大炮的炮手幾乎是憑經驗和運氣來射擊的。而葡萄牙人並沒有足夠的武器裝備,即便擁有武器也疏於管理,不加保養任其生鏽。

    這兩種戰鬥方式分別影響了另外兩個國家,英國和西班牙,英國的海戰方式更接近荷蘭人,而西班牙人則更接近葡萄牙人,他們的船修得如同海上的堡壘,在接弦戰的時候會有優勢。

    內河不像大海,無法拉開距離,也無法擺開陣型,並且船隻喫水也會受到影響,這時西班牙船隻的優勢反而體現出來了,更何況除了船隻,陸上還有碉堡、炮臺之類的防禦工事。

    同樣都是水,鹽水對鐵的腐蝕比淡水強得多,即便鐵鍛成了鋼也一樣不耐腐蝕,因此要塗上防鏽漆,或者如“警戒號”的船頭般用銅。而淡水則相對容易一些,不鏽鋼確實是耐腐蝕的,但是鍛造它的價格昂貴,如果沒有低價鋼材也是無法建造的。

    在中古世紀鐵和鋼主要用在盔甲和劍之類的武器方面,然而在古斯塔夫所在的三十年戰爭時期,那些盔甲和劍已經被火繩槍逐漸取代了,線式戰術逐漸成爲主流。

    和英國的工業革命相比,瑞典的工業似乎平平無奇,並沒有如蒸汽機、紡織業這般亮眼的地方,尤其是進入18世紀後瑞典逐漸衰弱了,但它確實是個工業強國。

    那裏緯度高,農業受制於自然條件,維京海盜使用的戰斧在平時也是他們伐木的生產工具,它的使用率和普及率遠超昂貴的刀劍。

    但劍還是維京人最崇拜的兵器,製作一把劍要比製作斧頭難得多,成本也更高,一般人是無法使用的,更何況它保養起來還很麻煩,通常是貴族才使用。

    一把上好的維京劍可以換來一座住宅和一小塊田地,在中世紀從北歐普及到歐洲,這種劍造得又寬又厚,爲的是增加劍身強度,讓劍身在戰鬥中不會因爲彎曲而折斷,亞瑟王的斷鋼劍取自古塞爾特語“excalibur”,古塞爾特人是曾經生活在北歐的民族,傳說是巨石陣的建造者,凱撒征服高盧期間曾經與他們發生戰鬥,最後羅馬人從他們的手裏奪取了大部分的不列顛和西班牙。

    到了古羅馬衰落時,塞爾特人佔據了法國西北、愛爾蘭、威爾士和部分蘇格蘭地區,中古時代只有愛爾蘭還剩下少數聚落,到了維京人的時代勢力就僅集中在都柏林。凱爾特傳說中記載了弗魔族入侵的故事。傳說中他們巨大丑陋,生性爆裂殘忍,代表着邪惡的力量。帕特蘭人與他們展開惡戰,爭奪愛爾蘭的統治權,最終將他們趕到了北海。

    也差不多在那個時期,有一個愛爾蘭部落入侵蘇格蘭南部,並用自己部落的名字“scoti”爲這片區域取名,數百年後在英語中這個詞被用來代表整個蘇格蘭地區。

    維京人一直相信劍是具有魔力的,劍擁有自我的意識,因此對劍一直以擬人的方式稱呼。北歐神話中不論是主神奧丁、雷神托爾都是鍛造之神,甚至連謊言之神洛基也是火神。

    提爾是戰神,同時也是誓言和榮耀的保護者,當衆神想用魔法鎖鏈鎖住巨狼芬里爾,提爾以自己的右手爲代價,將魔狼捆住了,從此以後提爾成了獨臂,除了在諸神的黃昏外,幾乎沒有他親自出戰的描述,但依舊他隨時帶着劍。古人有以劍盟誓的習俗,也有人在劍柄上刻上“提爾符文”,在開戰前祈求勝利。

    斷鋼劍又被稱爲誓約與勝利之劍,與這把劍同樣有名的還有圓桌騎士、梅林。

    經歷了那麼多事之後,如果不是埃奇沃斯提起了那些流傳於愛爾蘭民間的故事,她幾乎已經忘了自己曾經有過怎樣的“夢想”,她把拿破崙看成了亞瑟王,而自己則是“梅林”。

    在神話之中,當愛爾蘭被弗魔族統治處於水深火熱的時候,也曾經祈禱有一個拯救他們的英雄出現。但愛爾蘭人,至少是特洛伊大主教卻並不期望法國人來。

    愛爾蘭人畏懼法國大革命,尤其是他們對教會所做的事,1794年第一次聽說法國人要渡海入侵的時候引起了不小的恐慌。

    特洛伊是另一個神話裏出現的名字,這本來沒有什麼奇怪的,比如說有很多女人叫海倫,不見得她們每一個都和那個挑起了特洛伊戰爭的海倫一樣美麗。

    很多故事裏,女性的角色只是一種裝飾,她們唯一的作用就是美麗。埃奇沃斯卻覺得女孩也需要讀書,大概在瑪麗亞五歲的時候,他翻遍了40多本兒童讀物,卻沒有找到一本適合她看的,直到他發現了普利斯特利的朋友,艾金博士的女兒安娜所寫的一本書,很不幸的是她是個盧梭主義者,和一個法國人有一場災難性的婚姻,她的哥哥將這歸咎於她讀了《新埃洛伊斯》。

    阿伯拉爾與埃洛伊斯之於法國人,就像羅密歐與朱麗葉對於英國人那樣家喻戶曉,不過不同於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故事是發生在意大利兩個世仇的家族,阿伯拉爾與埃洛伊斯的故事是發生在中世紀的師生戀,而且,當埃洛伊斯的叔叔知道兩人的戀情,下令讓他們分手的時候,埃洛伊斯已經懷孕了。

    阿伯拉爾將埃洛伊斯送回位於布列塔尼的老家,自己留在巴黎面對埃洛伊斯叔叔的怒火。爲了挽回女方的名譽,埃洛伊斯的叔叔同意了二人結婚,當二人的兒子出生後,兩人舉行了祕密婚禮。但這並不能讓叔叔滿意,叔叔對埃洛伊斯惡語相向,有時拳腳相加,出於保護,阿伯拉爾決定將埃洛伊斯送到修道院去,但叔叔認爲這是阿伯拉爾要徹底拋棄埃洛伊斯,於是對阿伯拉爾進行了慘無人道的折磨。

    被送到修道院的埃洛伊斯也遭受着心靈的折磨,她皈依了上帝,卻並不是因爲對上帝的愛,此後15年阿伯拉爾一封信也沒有寫過,也沒有探望過埃洛伊斯。

    萬幸的是兩人都有完整的、獨立的人格和靈魂,即使受到巨大的折磨,依舊沒有因此一蹶不振,阿拉伯爾在恢復健康後重新開始講學,埃洛伊斯也成了教會里地位崇高的女修道院長之一,兩人都因爲廣博的學識贏得了人們的尊敬。

    後來他們又開始通信了,只是阿拉伯爾的信裏都是哲學和倫理的討論,幾乎避開了曾經感情,無視埃洛伊斯信裏的愛戀,儼然是一副居高臨下的領導者的身份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