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哈利波特之晨光 >第一百一十八章 hue and cry(四)
    “莉莉,別這樣!”較大的女孩尖叫道。

    可是小女孩在鞦韆盪到最高處時鬆開手飛到空中,真的是在飛,歡聲大笑着撲向天空。她並沒有重重地摔在遊戲場的柏油地上,而是像雜技演員一樣在空中滑翔,停留了很長時間,最後十分輕盈地落在地上。

    “媽媽叫你別這麼做!”

    大女孩讓鞋跟擦地停住鞦韆,發出尖厲刺耳的摩擦聲,然後她又跳了起來,雙手叉腰。“媽媽說不許你這樣,莉莉!”

    “可是我沒事兒,”莉莉說,還在咯咯笑着,“佩妮,看看這個。看我的本事。”

    佩妮看了看四周,空蕩蕩的遊戲場裏只有她們兩人,然後莉莉從灌木叢裏撿起一朵枯落的花。佩妮走了上來,看上去既好奇又不滿,內心十分矛盾。莉莉等佩妮走近可以看清了,就把手攤開來,花瓣在她手心裏不停地一開一合,就像某種古怪的、多層的牡蠣。

    “別這樣!”佩妮尖叫道。

    “我又沒把你怎麼樣。”莉莉說,不過她還是把花捏成一團扔到了地上。

    同樣的事莉莉也在波莫納的面前展示過,當然不是盪鞦韆,而是讓小花在她的手中開合,她已經過了對鞦韆感興趣的年紀了,何況她還見過飛天掃帚。

    波莫納一邊喝燕麥粥一邊看着在赫夫帕夫餐桌喫早飯的伊蓮娜·鄧肯,她看起來悶悶不樂,並沒有旁邊的唐克斯那麼活躍。

    騎掃帚對巫師來說有點像麻瓜孩子騎自行車,誰要是不會騎會被社區裏的同齡人笑話。巫師小孩們從小就開始練習了,而伊蓮娜這樣的麻瓜種是來到魔法世界後纔開始接觸。

    不過就算是同樣的麻瓜種裏,她的進度也算慢的,當然巫師還有別的出行方式,不過嘛……

    波莫納的視線轉向了喬伊,她正和唐克斯熱烈討論魁地奇世界盃。

    莉莉其實很有“飛”的天賦,但她並沒有和喬伊那樣加入格蘭芬多的魁地奇球隊。

    格蘭芬多的勇士是不分男女的,莉莉沒有參加球隊有很多理由,但最主要的是她將精力用在了學業上。

    這一方面是因爲愛讀書的斯內普影響,還因爲伊萬斯夫人,她將佩妮教成很合格的主婦,還慫恿過佩妮送莉莉芭比娃娃彌補兩姐妹之間的感情。

    其實她也可以送足球,不過哪個女孩會渾身是泥地追着一個球跑呢?

    波莫納咬了一口香腸,滿口的汁水有點油膩,如果是注意身材的人絕不會碰它的。

    因爲有了忌憚,所以不會去從事。

    接着就給了斯內普機會騎着掃帚在莉莉面前表演,雖然他根本就沒有騎掃帚的天賦。

    莉莉完全沒有領會到斯內普的心情,全程她都莫名其妙,不知道斯內普在幹什麼?要是斯內普知道莉莉騎掃帚比他更好……

    波莫納忍住翻白眼的衝動,她現在在教師席上,不知道臺下有多少人會注意到她。

    從小到大,她惹的最大的一次麻煩就是和莉莉一起寫了封請願書,給家養小精靈自由,雖然它石沉大海一樣沒有掀起任何波瀾。巫師家庭可不像麻瓜那麼招僕人,有家養小精靈就足夠了,同時他們也掌握了巫師家庭許多祕密,因爲有魔法契約束縛着,他們不僅不能泄密,而且還不能和僕人那樣在背地裏說主人的壞話。

    波莫納也不能和辛尼斯塔無話不談,最起碼她不能和辛尼斯塔說鄧布利多的壞話,倒不是害怕辛尼斯塔會給鄧布利多告狀,而是辛尼斯塔不能理解。

    很多人將米勒娃當成了鄧布利多的“忠臣”,但米勒娃並非對鄧布利多言聽計從,上次她們一起去喝酒,她就和鄧布利多爲了哈利的問題產生了分歧。

    反正鄧布利多並不是“完人”,也不是常人看到的那樣慈祥和藹的老爺爺,他能狠下心讓哈利在那樣的環境里長大,爲將來的戰爭做準備。

    而波莫納居然接受了他說的那個關於醜小鴨的全新“解釋”。

    在兒童的睡前讀物裏,醜小鴨被農場裏的動物們驅逐、追趕,甚至將它孵出來的雞媽媽也讓它離開農場,到別的地方去生活,它們其實就像是劇中人,不知道各自的命運如何,而讀故事的人知道天鵝長什麼樣,理解醜小鴨所經歷的一切都是暫時的,遲早它會蛻變,而不像雞媽媽那樣變成主人餐桌上的烤雞。

    一個爵士的僕人偷了維蘭的一隻雞,可那隻雞被爵士的狗吃了。

    僕人偷了雞,卻雞腿都沒喫到,爵士的狗吃了雞,但這雞又不是它偷的,而不論狗還是僕人都是爲爵士服務的。

    爵士“管教無方”,好像應該他負責賠償維蘭。就像父母沒有把孩子教好,他成了罪犯,父母也有責任。

    然而當時的判決是僕人賠償維蘭的損失,按照彼得前書裏的說法:勸你們中間與我同做長老的人,務必要牧養在你們中間的羊羣,按照神的旨意照管他們,不是出於勉強、乃是出於甘心,也不是因爲貪財,乃是出於樂意,也不是轄制所託付你們的,乃是作羣羊的榜樣。

    也就是說僕人可以學榜樣,也可以被魔鬼誘惑。並不是因爲“榜樣”的錯,而是僕人自身的錯。犯罪之人所以對自己的行爲承擔責任,乃是行爲是他的自由意志的產物。

    在當時有不少人覺得自由意志的存在是人世間“惡”的起源,可也有聖奧古斯丁那樣認爲,行善也是需要自由意志的。

    古羅馬時代一樣用過習慣法,由於解釋權在貴族法官的手裏,平民覺得很不公平,爲了抗議他們集體離開了羅馬,然後貴族們爲了挽回他們,就立下了十二銅表法。

    古雅典也是有成文法的,按照亞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的記載,雅典的法律被記錄在牌子上,牌子立在巴西勒斯柱廊裏,所有的雅典公民都要在寫有條文的牌子前宣誓遵守法律。

    教會當然也是有教會法的,在1532年時英國議會以“蔑視王權罪”威脅,教士們接受了君主隊宗教立法的處決權,並且將現存宗教法交給王室審查。

    教皇一度只有“絕罰權”,理論上說被“絕罰”的國王、皇帝等於被剝奪了統治權,神授的君權被神在人間的代理人給褫奪了,封臣們自動解除了他們對封君的效忠義務。

    但就像一個歐洲古老寓言中說的,一個士兵,他是該聽國王的、主教的還是富商說的?

    “絕罰”可以中止,只要被絕罰的人悔改,這樣封臣們又要履行效忠的義務。倘若他當時作出叛變行爲,那麼國王會原諒他?

    所以“絕罰”的效應越來越差,教皇的威信也遭到了影響,然後就有了西班牙宗教審判所。

    在宗教審判所建立的頭幾年,確實燒死了不少人,可這也導致了別的問題,教皇西克斯圖斯四世下令又派了兩個總裁與西班牙宗教審判所的總裁判共同把持權力,這兩個人並沒有起預期的效果。

    到了1530年時,西班牙宗教審判所的流程變了,他們只負責審理,然後將裁決結果交給世俗法庭,由他們來負責執行死刑。

    死刑不一定是火刑,塞勒姆女巫審判中都是用的絞刑,當時審判她們的是世俗法庭。

    那麼1532年的英國教會法庭還有處決犯人的權力麼?

    早期的教會法是以教皇教令整理起來的,歷屆教皇們通過立法活動和重大的宗教會議陸續推出數量“龐大”的條文,而且每次換一個教皇就要重排,不僅新舊法條差異很大,每次查找起來還特別麻煩。

    教會法庭也不需要修建宏偉的法院,只需要在教堂門口的廣場就能舉行,一是地方夠大,二是教堂可以作爲見證,這裏發生的一切都是公正的。

    衆人拾柴火焰高、人多好乾活,火刑架很快就搭起來了。

    古希臘有“貝殼放逐法”,只要有足夠數量的貝殼寫着被放逐者的名字,這人就要被放逐了。

    該隱也曾因爲殺兄而被放逐。

    曾經有人說:這世上只有一種惡,那就是無知。

    倘若他能活過來,波莫納倒想問他,由無知產生的惡和明知故犯的惡,哪一種更嚴重呢?

    童話故事裏,得到復活石的老二想要復活心愛的姑娘,她居然想要復活一個素未謀面的人。

    她笑着,視線轉向了餐桌上的麪包。

    其實擁有了魔法,至少不用爲喫的發愁,雖然魔法變不出食物,至少巫師不用和麻瓜那樣仰賴天時。

    可惜在這個時代,並不是所有人都認同食物能帶來幸福。

    波莫納拿起了烤的焦黃的麪包吃了起來,又喝了一口燕麥粥,此刻她將腰圍的問題丟到九霄雲外。

    她想感覺快樂,就像那個輕盈地如羽毛般從鞦韆上飄下來的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