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哈利波特之晨光 >第十四章 貴而不貴
      貴重金屬輸入歐洲,但是各項物資並未增加,加上人口增加,以致商品農產品產量不足,物價急劇上漲,尤其是糧食價格。

      受到嚴重損害的有兩部分人。一部分是按傳統方式收取定額貨幣地租的封建地主,他們的實際收入因貨幣貶值而減少,陷於貧困破產;另一部分人是城鄉的僱傭工人,由於他們處於被僱用的地位,而國家爲保護僱主的利益,一再頒佈限制提高工資的法令,致使工資的增長幅度趕不上物價的上漲幅度。

      在價格革命中獲利最大的是商品生產的經營者,即手工工場主、資本主義農場主、按資本主義方式經營農牧場的新貴族,還有繳納定額貨幣地租的富裕佃農。他們既能夠更廉價地購買勞動力,又有大量產品待價而沽。

      對英法等國家來說,價格革命還有另一個作用,即初步理順了從自然經濟向商品經濟轉變時期的價格體系。因此,在英法等國內經濟體系能夠較順利地進行資本主義改造的國家裏,價格革命有力地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資本主義的興起,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

      對西班牙來說就比較複雜了,工商業中的資本主義雖然也有所滋長,但封建結構仍相當頑強。面對農產品的價格猛漲,封建貴族只是一味加強封建剝削,城市中的行會繼續控制着手工業生產。這就造成西班牙國內工農業生產難以發展,所產糧食不足以養活本國居民,所產羊毛仍然大量輸往尼德蘭和意大利,工農業產品的價格更加高於英國、法國、尼德蘭的同類產品,在市場上失去了競爭力。

      加之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推行稱霸歐洲的政策,將鉅額財富用於軍事和政治活動;西班牙貴族爲了追求奢侈生活,大肆揮霍,這都造成從美洲殖民地運回的金銀很快就轉到其他國家的供貨者和債權人手中的局面。

      中國是一個缺少貴金屬的國家,白銀一直以來依賴日本進口,從1562年到江戶時代這漫長的400多年時間裏,位於日本島根縣大田市的石見銀礦是日本乃至全世界最大的銀礦。日本成爲世界屈指可數的產銀國,以至於當時世界上三分之一的白銀產自日本,日本也因此被明朝人稱呼爲“銀羣島”。

      在漢唐時期中國一直實行金本位,到了明清時期纔開始銀本位。

      黃金的數量在世界範圍內都很匱乏,而歐洲源源不斷輸入中國的白銀,使得中國白銀貨幣相對充足。但有利也有弊,雖然當鋪、錢莊、票行、銀號等金融機構的發展,促進了明清經濟的發展,但當時因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交替發生,從而導致經濟動盪。然而由於中國不具有白銀的開採權,實行銀本位就迫使人們必須用大量實物去換取白銀,由此引發的後果,是中國百姓辛苦賺來的財富逐漸流向了歐洲。

      海禁除了要防倭寇,還要防這些想開所有港口的歐洲商人,避免他們用銀元把中國的物資給掠奪走。

      1876年因乾旱導致德干高原農作物欠收,印度是一個季風國家,農作物的生產完全取決於夏季風到來的時間,夏季風來得早會導致洪澇,來的晚則會發生乾旱。但是英國駐印度的殖民地政府經常出口糧食;在饑荒期間,總督監督向英國出口創紀錄的640萬噸重量的小麥,這削弱了印度南部豐富的食品和經濟實力。

      總督爲了紀念維多利亞女王的加冕舉行了6萬人的盛大宴會。

      糧食商品率是出售的商品糧數量與糧食總產量之比,其高低取決於一個地區內的人地關係,地廣人稀的地方糧食商品率高,印度人多地也多,可是1876年那麼高的糧食商品率是有問題的,而且印度的土地不只是種糧食,還要種其他經濟作物,以前的印度統治者如果一出現饑荒,會迅速採取措施應對災難。而英國人到來後,爲了自己的經濟利益而過度開發印度的自然資源所造成的結果。他們並不關心饑荒導致的嚴重破壞,唯一關心的是饑荒對稅收造成的影響。

      首次饑荒發生於1770年,當時情況相當嚴重。這場大饑荒從1769開始到1773年結束,造成1000萬人死亡,比二戰屠殺的猶太人還多。

      1771年開始大規模的死亡時,東印度公司反而把稅增加到60%用以彌補徵稅人口的減少。勞動人口減少導致產量降低,意味着稅收下降。那些在饑荒中倖存下來的農民被迫支付雙倍的稅收,以確保英國財政部的收入不減少。

      在1873 到1874年的比哈爾邦饑荒中,通過從緬甸進口大米避免了嚴重死亡。然而孟加拉政府及其副州長理查德·坦普爵士被批評在慈善救濟方面花費過多。

      對於1876年再次發生的任何超額指控,印度政府的饑荒專員不僅在糧食貿易方面放任自流,而且還在嚴格的救濟資格標準在更多微薄的救濟口糧。覆蓋了印度南部的馬德拉斯地區,估計有550萬人喪生,饑荒最終覆蓋面積67萬平方公里。

      印度人正在餓死,英國卻在賣掉他們的糧食,用以保證英國本土的糧食安全。

      如果明清時期的平民爲了獲取白銀,將糧食賣給了外國商人,糧食商品率過高,那麼就有可能威脅國土安全。

      上交的糧食還有給軍隊喫的,所以銀子太多不是好事,以當時的文盲率,他們根本就不明白這是什麼意思,有銀子怎麼會換不到糧食呢?

      “閉關鎖國”是一種貿易保護,同時也無意間起了封閉港口的作用,至少沒聽說過黑死病在明清港口城市蔓延。

      反倒是1880年沿着貿易線傳播開來了。

      1946年的這場饑荒不是由自然災害引起,也不是因爲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量或敵人的封鎖造成,這場饑荒完全是可以預見和避免的。

      每天成千上萬的人餓死在擁擠的街道,英國人依然不允許報紙對饑荒進行報道,更不允許報紙上出現顯示饑荒的恐怖照片。儘管在加爾各答大街上早已經是屍橫遍野,但上流社會的人們生活並沒有受到絲毫影響,他們在舞會和宴會上依然玩得很開心,炫耀着自己的財富,過着奢華的生活。

      從1943年3月至7月,因爲搶奪糧食,死在軍隊手裏的人數高達30萬人。到處都是倒斃的屍體,成爲了野狗、胡狼和禿鷲的食物。

      當時英國負責調查饑荒原因的政務委員會成員艾克羅伊德在回憶錄中寫道:“1943年8月,在從馬德拉斯前往加爾各答的鐵路上。我原本懷着好心情離開車廂,準備前往餐車享受豐盛的早餐,發現站臺上擠滿了憔悴的饑民,所有的人都無力的坐在站臺上。他們原本是想搭車前往加爾各答。但他們中的許多人根本就無力再站起來,我能聽到他們在那裏嗷嗷叫着發出最後絕望的懇求。聽到他們的叫聲,我的喉嚨難以下嚥,我回到了車廂。”

      那個戰勝了邪惡的軸心國的丘吉爾在內閣會議上說:“有沒有饑荒,印度人都會像兔子一樣繁殖,所以他們飢餓不飢餓又有什麼不同呢?”

      他繼續無情的從印度榨取食物,將這些糧食送給英國軍隊和希臘平民並說“飢餓造成的營養不良在孟加拉並不嚴重,他們忍飢挨餓的能力比希臘人強。”

      所以說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

      白銀是一場賭博,能以小博大,市面價格劇烈波動,加之體重價低不適合鉅額支付,因而不同國家先後放棄銀本位制,但次貸危機爆發後白銀是最大的資本逃跑的方向。

      多讀點書真的有用,這次華人黑幫就吃了個暗虧,圖了一時爽,那麼多銀錠放在投資市場能多掙多少錢。

      有計劃地開支很有必要,子彈要節約,也幸好西弗勒斯沒打算延遲交貨,從集市回家後他又開始幹活了。

      他是個有良心的“壞人”,因此最後差點死了,好人不長命,看來有良心的壞人好像也是如此啊。

      『如果章節錯誤,點此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