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哈利波特之晨光 >第六十三章 利害關係
    對現代人來說,進城稅是很陌生的東西了,可是在中世紀,進城稅是很重要的一樣稅收。

    



    那個時候的城市都有高高的城牆作爲防禦,並且都是修在要道上,想走方便的路就要交進城稅,如果貿易的商人發現自己的利潤還不如稅收,那他就不會再來了。

    



    兩個競爭的魔鬼勝過一個天使,領主很想加稅,但是這樣一來商人就不來了,內陸城市除了農田裏的那點稅收還有進城稅,唯一可以保證收入穩定的就是鹽。

    



    人必須要喫鹽,不喫鹽就會變成和白毛女一樣,在欠了威尼斯人債務又拿不出錢還的情況下,只有簽署契約,只准讓威尼斯人販鹽,其他地方的商人不許在這裏買鹽。

    



    熱那亞人銀行起步比威尼斯晚,第一口肥肉已經被威尼斯人搶走了,不過他們可以給那些國王優惠,欠威尼斯人錢?沒問題,熱那亞人幫忙還了,你到熱那亞那面存錢借貸。

    



    攻城是件很不輕易的事,威尼斯四面環海,形成了天然的護城河,陸軍沒有海船的幫助下就沒法進城,至少那些穿着盔甲,騎着戰馬的騎士不一定會想到“浮橋”這個東西。

    



    威尼斯沒有城牆,因爲它是一座貿易城市,但是船要進威尼斯貿易就要交稅,安康聖母院前的海關大樓就是用來阻止那些沒交稅就進城的商船用的。

    



    湖本身也充當了“原始的天然迷宮”,一旦有敵來犯,威尼斯共和國的居民們就會用鐵鏈、繩索、船隻阻攔出入口,並在已建好的塔樓、堡壘、柵欄後攻擊敵人、並拆除指航路標或關閉航燈,此時因水下情況複雜,敵人的船隻在沒有人指引的情況下,很容易擱淺而無法動彈,成爲一個只捱打無法還手的局面。威尼斯共和國的士兵們還可以通過湖複雜的地形,偷襲或是突襲敵人。

    



    但是威尼斯還是有城牆,他們防的是熱那亞人,不設城牆的城市也侷限於外圍湖部分,而威尼斯共和國的內陸地區,如梅斯特雷、特雷維索、特雷維尼亞諾等城市還是建有城牆,海軍也可以登陸,攻城設備可以用船運,再說熱那亞人偶爾還客串海盜,兩國關係勢同水火卻還是表面和氣,虛僞得讓人不忍直視。

    



    聖保羅區是開發得比較晚的地方了,大運河的形狀很像一個逆形的“S”,這個形狀代表的意思是奇蹟和神祕,就像是斯萊特林的蛇形標誌。

    



    只要是運河沿線都是黃金地皮,運河沿岸的宮殿絕大多數建於14世紀到16世紀,然而威尼斯聖保羅區卻在9世紀就有貧民居住了。

    



    聖保羅有真正的土地,並不是靠木樁打下去製造出新的陸地,在這種地方建房子要便宜很多。

    



    它距離以前的貧民窟紅燈區**橋已經很近,這一帶的房子也格外密集,窮人的住處就是這樣。

    



    從極盡奢華的雷佐尼科宮到這裏來,有種來到異世界的感覺,或許正是因爲如此狂歡節假面舞會的會場纔會在這裏,而不是聖馬可廣場。

    



    貧民窟治安混亂是肯定的,琳達靈香貓是被人肢解後塞進旅行箱裏,然後丟進湖的。

    



    她是個遊客,也許是一個人,被不懷好意的歹徒抓住了;也許是兩個人,被她的情人給殘忍殺害了。

    



    她被拋屍的地點靈魂賭場地處偏僻,當地人很少去,但她被綁架的地方卻有可能是這座城市裏任何一個地方,她以爲是保持傳統文化而帶面具的當地人有可能是一個流竄的殺人犯。

    



    有錢人覺得生活無聊了就會尋找刺激,反正帶了面具誰也不知道對方是誰。

    



    嘉年華不止是人類的狂歡,自由的代價是警惕,在倫敦也有開膛手傑克這樣批着人皮的魔鬼,假面舞會對他們來說是尋找獵物再好不過的地方了。

    



    現在的聖保羅廣場有很多現代建築,畢竟不是所有房子都是需要和教堂、皇宮一樣需要保護的,看到它們的瞬間波莫娜就失去了尋找線索的希望。

    



    威尼斯這樣在海中特別保護的老城也阻止不了挖掘機和鋼筋混凝土。

    



    “佩魯齊會把銀行修在貧民窟嗎?”莫妮卡問詹盧卡,聖保羅區距離她外婆家也不遠了。

    



    “這附近有皇宮。”西弗勒斯看着旅遊地圖說“我們到那一帶去看看。”

    



    “這裏被翻新過了,已經找不到了。”波莫娜不抱希望得說。

    



    “如果我買房子發現了地下室,我會留着它。”西弗勒斯說“這一帶以前工廠應該很多吧。”

    



    “你怎麼知道?”莫妮卡問。

    



    西弗勒斯捲曲嘴角,意味深長地笑着“這裏很像我的鄰居。”

    



    波莫娜看着那些穿着怪誕服飾的人們。

    



    穿着翠綠色女巫袍,頭戴女巫帽的米勒娃混入其中不會像走在麻瓜倫敦那麼突兀,一點都不“瘋狂”,看起來“正常”極了。

    



    從13世紀開始意大利北部城邦由於航海貿易、羊毛和紡織業而發展起來。但是意大利本土產的羊毛廉價卻質地太硬,毛織品遠不如絲織品柔軟,只能供給本土需求。

    



    輸入意大利的商品除香料外,還有米、橘、杏、無花果、葡萄乾、香粉、藥劑和蘇木、洋紅、明礬等染料,以及棉花和生絲。當絲織業首先在意大利隨後又在法國南部發達起來時,生絲輸入量也和棉花一樣日益增多。運往歐洲銷售的大馬士革的錦緞、巴格達的神龕、摩蘇爾的紗布、加沙的棉紗等也很受人歡迎。

    



    有一副名畫,畫的就是聖保羅廣場的市集,放在地上賣的主要是布匹,女性的衣服款式也很多,西班牙西南部爲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乾燥,爲棉花生長提供了充足的熱量。

    



    新材料的出現讓意大利的紡織業從毛紡織轉變到棉紡織,同時風帆也開始大量使用。

    



    到了15世紀奧斯曼帝國佔領君士坦丁堡,1475年佔領克里米亞,切斷了東西方的商路,使意大利北部的商業受到極大的打擊。特別是在地理大發現後,商路的改變和歐洲其他地區商業的發展,更使意大利商人與商業失去了特殊的地位與作用,地中海貿易從此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