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哈利波特之晨光 >第一章 拒絕行善
    



    理查德對儀式的依賴是爲了克服焦慮和安全。約瑟夫讓他薰艾草,是讓他從一種儀式轉移到另一種儀式。

    



    文化依戀也是一種習慣,要理查德相信它管用,他纔會克服那種並非必須的慾望。

    



    天主教的驅魔儀式對理查德來說是費解的,不如帶着一身艾草的氣味安心。

    



    同性戀行爲在美國合法卻並不被接受,這和亞洲國家不合法卻廣泛接受是不一樣的。艾草的氣味在很多美國人看來是怪味,爲了掩蓋自己的與衆不同,他用了艾草精油,它揮發得太快了,那種不安全感又一次籠罩了他。

    



    所有的動物,性驅力都會對行爲產生巨大的影響,性騷擾讓理查德把自己的人生毀了,他永遠都沒有辦法成爲讓父母驕傲的兒子。

    



    但是他也因此得到了解脫,他沒有當成受人尊敬的治人的醫生,卻成了一個寵物醫生,活得比以前開心多了。

    



    榮格曾經說過,沒有經歷過激情煉獄的人,永遠不可能克服激情。

    



    理解自己的陰暗,是對付他人陰暗一面的最好辦法。

    



    錢、女人、權力,這三樣東西是驅使男人前進的動力,對於錢和女人,約瑟夫都沒有那種激情。

    



    當愛支配一切時,權力就不存在了;當權力支配一切時,愛就不存在了。

    



    二者互爲對方的影子。

    



    “比起當一個好人,我更願意當一個完整的人。”

    



    約瑟夫看着鏡子說,就和那些每天上班前對着鏡子說“我很棒”的上班族一樣,只是這句話不是他說的,而是榮格說的。

    



    這種自我激勵幾乎是無效的,因爲激勵過後往往會在現實中產生很多挫折,只是他們將陰暗的想法隱藏起來,平時還是一副遵紀守法的樣子。

    



    當聽到高管落馬的消息,或看到明星吸毒的醜聞,或知道美國911的慘劇,一些人難免會沾沾自喜,因爲他們內心潛藏着摧毀成功者的願望,這也是嫉妒心在作祟。

    



    一個有強烈嫉妒心的人既渴望成功,又會特別害怕成功,因爲他們會將自己的嫉妒心投射在別人身上,認爲別人會要摧毀他們的成功,所以一旦他們成功時,會經歷一段非常不安的狀態。

    



    美國心理學動力學家稱呼這是“約拿情節”。

    



    西斯廷禮拜堂的天頂畫中就有約拿,他和一條魚在一起。

    



    在所有的先知書中,約拿書是最有特色的,亞述帝國是以色列人的強大威脅,而今因罪惡甚大,上帝計劃要加以毀滅,豈不是大快以色列人的心嗎?何必再給他們一個悔改的機會。

    



    因此當他接到上帝的命令,要他到尼尼微城傳警告,勸他們離開惡道,否則神將會降下災難,四十天後將毀掉尼尼微城的時候他跑了。

    



    後來他遇到了船難,被一條大魚吞到肚子三天三夜,後來主耶穌引用約拿的經使歷說明他在墳墓中三天三夜,且從死裏復活。

    



    嫉妒是一種強力的具有破壞力的情感,約翰·杜說他嫉妒米爾斯的時候太冷靜了,反倒是他在警車上和米爾斯爭執七宗罪的幾個死者是否罪有應得的時候非常激動。

    



    也許約翰·杜不想成爲醫生,他更想當法官,可是他的父親如果是醫生,並且強迫約翰·杜也跟自己一樣當醫生的話,那就可以理解了。

    



    整天把“強迫症”掛在嘴邊的人,多數是假的強迫症,因爲害怕污物或細菌污染,醫生會非常注意清潔,一天可以洗很多次手、淋浴或洗澡。

    



    理查德那種強迫儀式動作、祈禱也是強迫行爲,但和其他的案子相比,理查德的案例比較“重口味”,容易讓人印象深刻,所以被約瑟夫拿來當典型案件了。

    



    理查德並不是“着魔”,但也正是因爲他,約瑟夫才成了“明星”。

    



    “比起當一個好人,我更願意當一個完整的人。”約瑟夫對着鏡子又說了一遍,低頭拿起了放在桌上的橄欖木十字架、聖經、以及黃金念珠,那是他昨晚在“聖堂”裏取得的。

    



    天主教就是喜歡這些華麗的東西。

    



    他冷笑一聲,捏着它畫了一個十字,然後關上燈推門離開。

    



    這個狹小的連窗戶都沒有的儲物間裏就像魚肚子裏一樣漆黑一片,除了門縫裏的一點光以外,根本看不出是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