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哈利波特之晨光 >第十九章 “金球獎”
    英國有一個著名的麻瓜學者,他的名字叫貝爾納。

    



    貝爾納的同事和學生們都相信,按創造天賦而言,貝爾納是可以不止一次地獲得諾貝爾獎。然而終其一生他獲得最高的榮譽不過是獲得英國皇家學會勳章和國外院士。

    



    貝爾納爲什麼沒有獲得諾貝爾獎,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理論,甚至有人還提出了“貝爾納效應”這個名詞。

    



    波莫娜認爲他是個達芬奇型的人,他的興趣過於廣泛、思維過於發散,但對精細、深入的工作缺乏耐心和毅力。

    



    斯萊特林的老蝙蝠卻認爲,這個世界最不缺的就是才華橫溢的失敗者,“失敗的天才”比比皆是,命運是不公平的。

    



    伏地魔瘋歸瘋,不過他確實是個天才,儘管他最後還是輸了。

    



    是他不夠努力麼?顯然不是,他重生回來後連睡眠都不需要了,終日挖空了心思算計人,結果還是被一個剛成年的孩子打敗了,兩次!

    



    當時他們倆談起這個話題的時候哈利波特還沒有回魔法世界,魔藥大師依舊蟄伏在威森加莫首席法師阿不思·鄧布利多的庇護下,他能逃過1981年的審判已經很走運了。

    



    能活着的時候就名利雙收的屈指可數,洛哈特就是其中之一,他挺能活躍氣氛的,給陷入蛇怪恐慌的學校裏造成一些無傷大雅的混亂。

    



    只是他實在太愛出風頭了,打敗邪惡的、惹人厭的魔藥教授會讓他的形象更加“完美”,決鬥俱樂部上的那一幕不知摔碎了多少女孩的少女心,她們心中強大、勇敢的偶像居然那麼輕易就被打敗了。

    



    那個決鬥臺與其說是練習決鬥用的,不如說是表演用的,只是劇情不是按照洛哈特想的那樣演罷了。

    



    斯內普就是耍着洛哈特玩兒,更讓人覺得無奈的是這是洛哈特自己找的,波莫娜想調停也找不到藉口,而且她也不想調停,他爲了體現自己的着裝品味還拉着她做對比,瞧她的女巫袍,上面全是泥,“明星”洛塔特的穿搭多好看吶。

    



    所以洛哈特被西弗勒斯打得滿地找牙的時候她一點都不同情。

    



    別的老師在休息室裏討論的時候她裝作沒聽見,阿不思說:中立不是沉默,當你選擇沉默得中立時你已經站在了壓迫者的那一邊。

    



    那一次她就站在了“壓迫者”西弗勒斯那頭,畢竟他也就只有那點能耐,只能在學校裏欺負一下反黑魔法聯盟的成員。

    



    等出了學校,前食死徒、黑巫師還要繼續接受現實的毒打。

    



    伏地魔的嘴很甜,他恭維斯拉格霍恩,斯拉格霍恩也對這個學生很滿意,西弗勒斯則沒有那麼好的風評。

    



    爆炸液遠不如福靈劑複雜,在知識和經驗上年輕的西弗勒斯遠不如斯拉格霍恩,但油滑世故的老鼻涕蟲卻輸給了“愣頭青”,那場對決讓斯拉格霍恩顏面掃地,他不止辭職了,甚至還退出了社交界,獨自在家研究魔藥。

    



    渴望擁有一樣衆人爭搶的東西幾乎是本能的身體反應,每年促銷拋售的時候總有人不要命得搶購,麻瓜一窩蜂地衝進商店裏購買平時捨不得買的東西,那樣子總讓她想起池塘裏大張着嘴爭食的金魚。

    



    在希臘神話裏,英雄們爭奪美女海倫,美女作爲一種稀缺的資源,爭搶她也是一種本能。

    



    尼采說人最終喜愛的是自己的慾望,不是自己想要的東西。

    



    即便海倫不想成爲“獎品”,不過身爲女人,尤其是美麗的女人很難擺脫成爲“獎品”的命運。

    



    受苦的人,沒有悲觀的權利,一個受苦的人,如果悲觀了,就沒有了面對現實的勇氣,沒有了與苦難抗爭的力量,結果是他將受到更大的苦。

    



    她正是因爲這句話喜歡尼采的。

    



    BBC有一個電視節目,名叫“金球”,節目一開始有四個選手參加,在經過一系列人性的搏殺後到最後會剩下兩個人,這個時候主持人會給兩個人兩個金球,一個寫着“平分”,一個寫着“偷走”,他們要從中選擇一個。

    



    如果都選擇平分,那麼獎金一人分一半。

    



    如果一個人選擇平分,一個選擇偷走,那麼選擇偷走的人獨吞獎金,平分的人什麼都得不到。

    



    如果兩個人都選擇偷走,那麼兩個人誰都得不到。

    



    這是一個類似“囚徒困境”的邏輯題,不同之處在於雙方可以在選擇前溝通,於是這個節目裏經常出現一幕,其中一人竭力說服另一個人選擇平分,並極力保證自己也會平分,然而除了節目一開始的時間外,後來的結果往往是說好了要平分的兩個人一起反悔選擇了“偷走”。

    



    過往的經歷告訴觀衆,聽了別人的承諾,選擇“平分”的人往往會失去一切,而當一個“賊”則可以擁有所有,觀衆不會同情被操控的人,反而敬仰那個謊話精的高超演說。

    



    英國有句諺語,每個人的衣櫃裏都藏着一具骷髏。

    



    道德和社會永遠在糾結區分善與惡,教育也是強調做一個好人,防範壞人,可實際上就算是好人心裏也藏着一個魔鬼,一旦我們把自己的絕對信任給了某個人,就等於將自己的命運交給了“撒旦”。

    



    這世上沒有絕對的好人和壞人,只有“表現得像好人的人”和“表現得像壞人的人”。

    



    “好人”只會在特定場合下的“好人”,比如平時的洛哈特,要他去對付蛇怪的時候他溜得比誰都快,結果被哈利給逮住了。

    



    換一個情景,“好人”如果有了肆意施暴而不用擔心遭到懲罰的權力,他心中的“撒旦”或許就會醒來,從“好人”化身爲魔鬼。

    



    這個節目將“囚徒困境”演繹到了極致,納什均衡說了怎樣做纔是最好的,不過人卻往往選擇那個糟糕的選擇,如同墨菲定律說的,曾經這個節目一度沒有任何一個選手獲得獎金。

    



    然而有一個人,他叫尼克·凱瑞甘,他告訴和他一起殺入決賽圈的亞伯拉罕·海森,他一定會選擇“偷走”,如果亞伯拉罕也選擇偷走,那麼他們倆一分錢都別想得到,如果亞伯拉罕選擇“平分”,節目結束後他會平分獎金。

    



    這種前所未有的情況讓主持人和觀衆大跌眼鏡,海森更是大罵無恥,不過凱瑞甘卻毫不讓步,於是留在凱瑞甘的面前只有兩條路,要麼一分錢都不要,選擇偷走,要麼選擇平分,祈禱凱瑞甘能平分獎金。

    



    亞伯拉罕會怎麼選擇呢?所有人都緊張極了,在衆目睽睽之下,亞伯拉罕最終選擇了“平分”。

    



    就在所有人都以爲大局已定的時候,主持人示意凱瑞甘亮出自己的球,但凱瑞甘並不是他事先說好的“偷走”,而是選擇的“平分”,最終兩人平分了獎金。

    



    很多人愛搞桌面下的交易,驟然將它擺在光天化日之下談很不習慣。

    



    陽謀,是針對陰謀而言的,在不見陽光的地方,毒草大長特長,使人看見大喫一驚——原來世界上還有這些東西。

    



    現在很多人都知道一句名言: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莎士比亞曾說,發光的不一定是金子。

    



    意大利有句名言,金子不一定總會發光。

    



    金子和月亮一樣,是反射的光,它是恆星誕生時候的產物,本身不能發生聚變。

    



    即使你有一身絕學,但你如果一直沒人發現,一直埋藏在礦山中,沒有“反射光”的機會的話,當歲月蹉跎,時間已湮滅了一切,人可不像金子那樣,有永恆的時間去等待。

    



    尼采也會誤導人,他說的話也不總是對的,“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就是他說的。

    



    今年BBC票選最受歡迎的哲學家,波莫娜忽然不確定是不是要把自己的選票給他了。

    



    至於要把票給誰,這就是波莫娜和西弗勒斯討論的話題——誰是你最喜歡的哲學家。

    



    在威尼斯白晝浪漫優美的風景下,還有比這更嚴肅的話題麼?

    



    只是在桌子的下面,她又在用腳踝摩挲他的褲腿了。

    



    那個年紀比她小的人類縱容混血媚娃胡鬧。

    



    人類成長得很快,衰老得也很快,但他們在有限的時間裏不斷追求強大。

    



    她忽然很想讓這一瞬間能永遠定格,於是叫來了服務生,爲他們倆合影留念。

    



    比起普通的蜜月夫妻,他們的照片算少的了。

    



    只是別人合影是爲了甜蜜的回憶,她卻覺得他們的合影和漁民釣到大魚時的留影一樣。

    



    誰是魚夫,誰是魚?

    



    這可真是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