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貞觀俗人 >第1383章 呂宋包稅
    撲買也就包稅制,這種制度起於南朝梁齊之時,不過在大唐也有實行。

    一般是對於一些分散鄉間的小集市的稅務徵收,採用這種方式,由政府決定課稅,然後招募商人出錢承包。

    大體是稅收在千貫以下的小集市,一般是鄉野草市,或是邊區的蠻夷土人聚集的山區等地,直接實行包稅制,稱爲買撲。

    官府測算出該集市年應納稅大約總數,然後讓大商人出錢承包,大商人再向商販徵收,收入盈虧由包稅人自己負責。

    這樣做,其實是比較節約成本的一種徵稅方式,畢竟在那種鄉野集市,或是在邊區的蠻夷山區裏,要徵稅很不方便,一年也徵收不了多少稅,直接徵收還得耗費很多人力,所以直接就包稅,交給地方上的豪強或是山區的蠻夷頭領等。

    朝廷不用再專門設置徵稅機構,不用派專門的徵稅人員,節省費用,又保證稅收。當然,那些包稅的豪強們也不傻,他們拿到這徵稅之權後,可不會嚴格按照朝廷的稅率來徵收的,必然免不了會多加攤派,甚至提高稅率等,畢竟他肯定也是要賺錢的。

    甚至有時不可避免還會官商勾結,明明是個大市,卻搞成包稅,於是只上繳少量的包稅,其餘大頭稅收全入了自己和貪官口袋。

    朝廷也不是不明白這些,但如果真的自己去徵稅,成本太高,甚至那些豪強、商販還會抗稅,但地方豪強包稅,有利可圖,他們在地方上的影響力控制力很高,他們來徵稅反而沒問題。

    另一個原因,也是這種包稅制,也就是在那些鄉野小集市,或是偏僻山區裏搞,真正城市等地,是不可能搞包稅的。

    但現在皇帝居然要給呂宋包稅,且一年只要一百萬貫。

    多嗎?

    不多。

    因爲呂宋發展到現在,雖然也就這麼二十來年,可呂宋有五六百萬人口,更重要的是呂宋海貿興盛,礦冶業也很興盛,因此別看是海外之地,但其稅賦收入這塊着實不低。

    大唐如今一年財收過億貫,真正的富庶。

    其中僅是一個鹽稅,一年就是近三千萬貫了,朝廷對鹽的控制是極強的,貞觀初搞鹽專賣時,十文一斤的鹽直接加稅一百,賣一百一十錢一斗,稅率十倍。

    隨着這幾十年來,朝廷對鹽的控制力度超強,基本上壟斷了鹽交易,實現了鹽專賣的控制。

    鹽價已經又提高了許多。

    從最初鬥鹽十錢,到專賣後鬥鹽一百一十,再到如今鬥鹽三百錢左右。

    現在官府從鹽戶手裏收購鹽成本大約是五文一斤,再以四五十文的價格賣給鹽商,鹽商計入運輸等成本,加價賣給百姓,售價約爲七十文,雖然看似鹽稅降低了,但鹽價還是提升了。

    一年僅鹽稅就是三千萬貫左右,驚人無比。

    而其它酒茶糖都是專賣,各種工商、市舶等稅也都收入許多,甚至車船稅、間架房屋稅,交易契稅等,稅類多。

    尤其是官紳一體納稅。

    這還沒有算上皇家和朝廷官府的非稅收入,主要是宮廷手工作坊、皇莊,官府手工作坊、官莊等的收益,還有他們經營的礦場,以及官方貿易等。

    僅是通過博買這項,低買高出,跨地區的貿易,就每年收入巨大。

    而秦琅是玩這些的始祖,呂宋不算秦家的家族產業以及官營產業的收入,僅是稅賦這部份,就已經非常了得了。

    大呂宋也一樣沒有免課免稅的特權階級,就算是秦琅自己的產業,他也一樣要求照章納稅,朝廷有的稅目,在呂宋也照樣有。

    反正在去年,開元十五年呂宋上繳朝廷的稅賦就是五百多萬貫,這還僅是呂宋稅賦的三分之一。

    何況,誰都知道,因爲呂宋這邊是秦家自治,所以到底徵了多少稅,其實朝廷也不是很清楚的,秦家上繳五百萬,說今年徵了一千五百萬,那朝廷也沒法查賬。

    但僅就這五百萬來說,依然也還是很可觀了。

    畢竟大唐二十多道,一年稅賦不也才一億多嘛。

    可現在皇帝主動的給秦琅改成撲買包稅,定了個一百萬一年的稅額。

    “陛下,去年呂宋稅入一千五百多萬貫,向朝廷納稅五百多萬。”秦琅提醒皇帝。

    “朕知道,太師不愧是百姓稱讚的財神爺,經濟理財果然是了得,呂宋二十多年前還是海外荒島,如今居然有如此的稅收,十分了得啊。”

    皇帝先是誇讚了秦琅幾句,然後又道,“不過呂宋畢竟屬於外世封地,朝廷又沒派一官一吏去幫助治理民政,也沒派人去協助徵收稅賦,更別說派兵鎮守呂宋,威懾土著,每年卻要拿走這麼多的稅賦,有些多了。”

    “陛下,這是聖祖時定下的制度。”

    “朕知曉,但總覺得對太師有些不公,所以如今便改一下,實際上這個一百萬撲買稅額,也是朕思索再三定的。”

    皇帝的意思是,以前是呂宋稅賦收入三分之一上繳國庫,現在皇帝打算改爲十稅一,然後爲了方便,所以便取開元朝呂宋稅賦上繳數字的一個平均數字,便定了個一百萬貫一年。

    這樣呢,也方便簡明,省的說以後麻煩,直接一年一百萬貫上繳。

    至於說呂宋以後稅賦會不會繼續提升,朝廷也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