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再世權臣 >313 第311章 天你個頭不去
    清和元年三月,瓦剌部首領阿勒坦親領精騎十二萬,滅韃靼王庭,“雌獅可敦”戰死,小汗王沐岱不知所蹤。

    阿勒坦吞併韃靼諸部,宣佈成立黃金王庭。至此,紛爭的北漠迎來了兩百年來的首次統一。

    *

    大銘皇宮,前朝的文淵閣中,閣臣們正在討論一封邊報。

    邊報來自陝西靈州清水營的參軍,稱北漠遣使者前來清水營,要求將“天聖汗”的國書轉交與大銘皇帝。參軍不敢擅自做主,又擔心耽擱了大事,故而將這封國書與邊報一同快馬加急,飛遞京城。

    “天聖汗?這個‘天’字……”首輔楊亭大爲皺眉,“大不妥啊!”

    “何止是不妥,根本就是冒犯我朝天威!”新擢升爲內閣閣臣的兵部侍郎於徹之爲人耿直,說話也直接,“四夷皆尊稱我大銘皇帝爲‘天皇帝’,由來已久。北漠如今冒出個‘天聖汗’,擺明是要與大銘分庭抗禮,這個阿勒坦,野心不小哇!”

    次輔謝時燕捋着長鬚,也開口道:“阿勒坦打算在六月舉行祭天儀式,正式升尊號‘聖汗’爲‘天聖汗’,要求我朝派官員前往北漠觀禮與慶賀。這是要逼我們承認他與大銘皇帝平起平坐,簡直可笑。你們再仔細看這個附加條件,更是荒唐——”

    衆人仔細看,竟是要求大銘派出的官員,必須是兩年前在清水營任職過、與馬匹交易有關、約二十歲上下的年輕官員。

    條件定得古怪,看似目標範圍大,仔細琢磨又覺得似乎有指向性,可又不乾脆說出名字,這不是莫名其妙是什麼?

    派不派人去?倘若派人去,折了上朝威嚴,天子顏面何存?倘若不派,再以“失藩臣禮”的罪名回書訓責一通,很可能激怒對方。

    之前大銘與韃靼、瓦剌在邊關就衝突連連,後來北漠忙着內戰,邊塵倒是消停了不少,再後來先帝病發、朝臣弛易、太子繼位一波三折,誰也顧不上北漠之事。

    直到今年新君登基,局勢終於稍顯平穩,才發現瓦剌已經一步步坐大,吞併了韃靼。

    眼下阿勒坦剛統一北漠,鋒芒正盛,這份要求大銘派官員參禮的國書,會不會是他想挑起爭端的藉口?

    衆閣臣你一言我一語,卻聽殿門外一個清澈的男子聲音道:“好熱鬧啊……嚏!諸位大人在議論什麼?”

    閣老們轉頭看去,見是他們最年輕的同僚蘇晏蘇清河,正攏着一襲石青色斗篷,從春寒料峭的外廊轉進來,一進暖融的殿內就因冷熱對衝打了個大噴嚏。

    互相拱手見禮後,楊亭把邊報連同北漠國書遞給蘇晏。蘇晏越看,越覺得措辭古里古怪——“兩年前在清水營任職過、與馬匹交易有關、約二十歲上下的年輕官員”,不是他又是誰?

    這麼說來阿勒坦還記得他,可爲何不直接指名道姓,倒像是對他只剩這些模糊印象了似的。

    “蘇大人如何看待此事?”兵部左侍郎於徹之問。

    蘇晏挺喜歡於徹之,一方面在前世就知道他是個能臣,文官出身卻能帶兵打仗,尤其在平定內亂方面很有一套;另一方面也覺得與對方有點緣分,剛來這個世界,拜讀的第一個奏本就是出自這位老兄的手筆。

    他朝於徹之和顏悅色地道:“我覺得阿勒坦此舉是想立威。他剛以戰爭統一北漠,建立王庭,需要向四海證明自己的能力與政權合法性,向誰要證明呢?一個是老天爺,所以他打算搞個祭天儀式;另一個就是大銘,倘若連‘天皇帝’都承認了他的新尊號,那麼黃金王庭的基石就更穩了。”

    於徹之覺得在理,又問:“那麼蘇大人認爲,如何回覆國書?該不該派人去參禮?”

    蘇晏笑道:“楊首輔與謝次輔都在,你不先問他們,倒來問我這個後學末進。”

    於徹之這才覺得自己有點失禮,嘴裏朝兩位閣老告了個罪。

    楊亭道:“無妨無妨,誰先說都一樣。”

    謝時燕坐回位置喝茶,不作聲。

    還有一位閣臣江春年,原是翰林院學士,文思敏捷、見識也不低,但有口喫的毛病,爲了揚長避短,平時不輕易開口,習慣以紙筆交流。此刻更是不會先開口。

    蘇晏見衆人都在看他,便道:“那我就拋磚引玉了。其實我個人想法很簡單,就兩句話——”

    他停頓了一下,繼而中氣十足地說:“天你個頭!不去!”

    等待一個正經答案的閣臣們:……

    蘇晏見衆人難以言喻的表情,忍俊補充:“‘天’字是絕不能給的,非要找認同,那就像對他父親虎闊力一樣,給個平寧王、順義王之類的賜號。他肯接受,可以派官員在那個什麼祭天儀式之前就去頒發;不肯接受就拉倒。”

    謝時燕慢悠悠地說:“蘇侍郎說得輕巧,阿勒坦若是因此發怒,再次興兵進犯我大銘邊境——”

    蘇晏笑意斂去,正色道:“阿勒坦要是真想攻打大銘,爲的也是利益而不是出氣。至於參禮一事,他能借此試探我們的底線,同樣的,我們也能借此探一探他的深淺。”

    最後,閣臣們各有考量,意見並未達成一致,但不影響票擬。

    如果內閣意見一致就簡單了,替皇帝把批答文字都擬好,附在奏本後面遞交上去。

    如果閣臣們意見不同,就把自己的處理意見各自寫在紙條上,同樣附在奏本後面遞交。

    皇帝審閱完,拍板定案後,撕掉其他紙條,把中意的那張留下,再用硃砂筆把採納的意見寫在奏本上作爲正式批覆,稱爲硃批。

    所以閣臣們實際地位高低,不僅體現在當值的殿閣、首輔次輔的區別上,也體現在閣臣所擬“票擬”被採納的程度上。

    面對內閣呈上來的四張紙條(有兩人意見相同,合寫了一張),朱賀霖斟酌片刻,撕掉了另外三張,留下了蘇晏的那張。

    雖說這是流程,但沒被採納意見的某些閣臣難免沮喪,表面上再大度,心裏那股酸溜溜的味兒,過好幾天才能慢慢消掉。

    至於朱賀霖,盯着國書上莫名其妙的那個參禮官員條件看了許久,琢磨出一些量身定做的味道,於是開始讓錦衣衛去查——當年符合這個條件的,都有誰?

    *

    在蘇家兩個小廝看來,自家老爺入閣之後更忙了,常說不回家喫晚飯,偶爾議事遲了,還會在文淵閣的值房內留宿一夜。

    他們雖高興於自家大人又升了官,但也難免有些失落感。

    家裏僕婢漸漸多了,蘇小京不再忙碌,開始閒得慌。他本身性格就比蘇小北活潑好動,又是十五六歲最貪玩的時候,有時就跑去街上市集或勾欄瓦舍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