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扶亂唐 >第596章 劉晏的判斷
    這件事的確就是沒有這個必要,張巡甚至告誡劉晏,要是他非得要在這個事兒上面鑽牛角尖的話,整不好就得晚節不保。

    在這件事上面,劉晏還是聽勸的,他當然知道李倓的脾氣,也知道他決定了的事兒絕對是沒有更改的機會的,這些年他已經習慣了,最重要的是,李倓的決定他都是對的啊,這就沒有必要再去說什麼了。

    劉晏在這些年的宰相生涯裏面得到了足夠多的成長,與此同時他也爲了大唐做出了足夠的貢獻。

    之前的他,的確是每每碰到了李倓的決定他不能理解的時候,就一定會讓李倓好好的解釋解釋,把自己的質疑提出來。

    其實這是他從小就養成的習慣,也是這些個習慣,讓他在當時被稱之爲神童。

    其實劉晏的往事,不管是張巡還是許遠,都是能夠如數家珍的知道的。

    劉晏出身於一個普通的官僚地主家庭。父親劉知晦,縣丞。兄弟三人,他排行第三。從小天資聰明,加上刻苦用功,很小就寫得一手好詩、賦、文。在鄉里被譽爲神童。

    開元十三年十一月,當時意氣風發的李隆基爲了誇耀自己的功德,帶領文武百官從洛陽出發,前往泰山“封禪”。路經兗州時,年僅十歲的劉晏,跑到行宮,獻上了他剛剛寫好的東封書。

    李隆基一看這篇頌揚自己功德的賦,字跡娟秀,文辭暢達。一問年齡僅有十歲,感到十分驚奇,有些懷疑,令當時的宰相張說當場考試。劉晏對答如流,出口成章。張說高興地對李隆基說:“天才天才這真是國家的祥瑞啊”李隆基龍顏大悅,封劉晏爲“太子正字”。

    “封禪”後,劉晏隨李隆基到了京師長安。長安的公卿大臣,達官名士訪問的,邀請的那叫一個應接不暇,劉晏當時就已經算是名聲大震了,而那個時候,甚至李倓還沒有出生。

    到了開元十五年,有一回李隆基和他的皇后、皇妃到勤政樓看戲。年僅十二歲的劉晏也被邀請陪同觀看。李隆基當時一看劉晏便打趣地問:“你是正字官,正了幾個字。”

    劉晏一笑答到:“天下字皆可正,唯朋字不可正。”玄宗一聽哈哈一笑,打心眼裏喜歡這位小神童。演出時,有一美姬在樓下表演頂竿,竹竿頂端,有個盛裝小兒在表演歌舞。一個貴妃見了便叫劉晏以此爲題作詩。他不加思索,應聲吟出:“樓上百戲競爭新,唯有長竿妙入神。誰得綺羅翻有力猶自嫌輕更着人”。貴妃們聽了拍手叫好。這樣劉晏的名聲更大了。

    但是單單就憑藉着這些個虛頭巴腦的東西,劉晏是不可能會在後來得到李倓的重用的,等到他成年了之後,憑藉着自己的學識和李隆基對他的偏愛,自然是高中進士,再之後,纔是他真正像一個官吏蛻變的開始。

    天寶七年之後,劉晏先後在夏縣、溫縣任縣令。在職期間,那也算得上是廉潔奉公,興利除弊,爲這幾個地方的百姓辦了不少好事。

    再之後就到了天寶十四年發生的安祿山之亂,使整個黃河流域的農業生產受到了嚴重的破壞。北方的經濟處在崩潰的邊緣。

    當李倓帶兵浴血奮戰的時候,劉晏曾在襄陽避難。後又任彭原太守,隴州、華州刺史,河南尹、再之後纔是李倓登基的時候他正在任上的長安京兆。

    這些官職真正的人劉晏這個當初的神童明白了大唐究竟是個什麼樣,大唐的百姓們過的究竟是個什麼日子。

    所以這些年李倓實行的這些個新政,劉晏從來都是李倓麾下的急先鋒,幾乎所有的新政都是過他的手下去的,這麼多年下來,那效果也是顯而易見的。

    比如說在那些稅收的新政以前,大唐全年收入現錢僅有四十萬緡,到這個時候已經達六百萬緡。大唐國庫收入的增加,主要歸功於改革後的鹽利。農民的負擔不但沒有增加,還有所減輕。

    因而在外的農民,紛紛回到故土。國家人口由廣德二年的230萬戶,增加到了如今的的接近四百萬戶。戶口增多了,農民負擔進一步減輕,社會經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這些事在百姓看來是李倓的功勞,其實實施這件事的人同樣重要,而這個人其實就正是劉晏。

    但是,這位功臣在在一開始實施新政的時候也是得到了不少人的刁難和反對,後來不僅得不到應有的褒獎。反而不斷遭到當時還存在着的大官僚們的激烈反對和攻擊。

    劉晏親手實施下去的財政改革觸犯了一些大官僚,大商人們的利益,加上他秉公辦事,選賢任能,嚴懲污吏。特別是按照李倓的意思攻擊並且拿下了元載後。使元載的一些個門生對他更加痛恨。

    他們對於李倓自然是不敢反對,但是對於劉晏,卻有成百上千雙的眼睛在那盯着他呢,哪怕稍微有一點點的疏忽,就會有人到李倓的面前的參上一本,所以這幾年的時間裏,過的最爲艱難的其實就是劉晏了。

    當然,這些事兒李倓和張巡、許遠等人都是知道的,所以在李倓又要對這件事做出一點改革的時候,張巡和許遠都是盡全力的勸說,免得又有好事兒的人去李倓的面前彈劾劉晏,萬一哪一次真的把李倓給整的生氣了,來個貶官也是說不定的。

    畢竟李倓是皇帝,他們是臣子,信任他們歸信任他們,但是這中間隔着的東西有的時候他們自己也是說不好的。

    “張相。許相,你們儘管放心,這一次,我不會說一句話,若是陛下真的能讓那些朝臣們心服口服的話,咱們三人只管照辦也就是了。”

    在他們三人一起商議這件事的時候,劉晏倒是十分的輕鬆,顯然,李倓那邊可能會遭遇到多大的困難,他是知道的。

    “劉相的意思是,這一次他們不會再害怕陛下的威嚴,會直接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