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民國風雲人物演義 >第268章 張勳
    張勳,字少軒,江西省奉新縣羅塘鄉赤田村人,一八五四年十月月二十五日出生。

    張勳很小的時候就父母雙亡,爺爺也在他六歲的時候被太平軍殺死。從此孤苦無依。後來被一個退休官員收留,二十歲被推薦進入清軍。

    一八八三年,在中法戰爭中,張勳雖然沒有立下什麼戰功,但是陣前不慌不亂,聽從指揮,被湖南巡撫潘鼎新賞識;認爲他是一個勇敢的人,遂升他爲六品管帶。

    一八九五年甲午戰爭中,張勳再一次“勇”了起來。在東北率一千騎兵與日軍死戰,激戰三天後終於成功擊退日軍,聲名鵲起。後來受袁世凱賞識,進入北洋軍事集團任營長。

    張勳還是個講“義氣”和愛兵之人,這讓很多人追隨於他。中法戰爭的時候,張勳立了戰功,廣西提督蘇元春賞了他兩罈好酒。第二天,手底下士兵在小溪裏洗澡,發現溪水酒香四溢,原來張勳讓人將兩罈好酒倒入溪水中,讓手下都在酒香中洗個舒服澡。

    甲午戰爭的時候,一名士兵受了傷,張勳立馬掏出皇上御賜的鼻菸壺,將裏面的名貴藥材敷在士兵傷口上。

    周圍人急忙制止:“這鼻菸壺可是皇上御賜啊!”

    張勳怒罵:“人命關天,救人要緊!管他什麼御賜!”

    那名士兵大爲感動,掙扎着又要返回前線。

    因爲張勳對手底下士兵非常好,甚至出現父子同兵的情況。(當然,由於太過縱容,致使張勳所部的軍紀太差,時常發生燒殺搶掠老百姓的情況)

    不僅對軍隊,張勳對老家也非常好。赤田村的老鄉,張勳每家送一座大瓦房。在北京求學的江西籍學子,張勳都會給予獎學金。江西省第一任省長邵式平、共產黨的方誌敏、張國燾、許德衍等都受到過張勳的資助。而當年收留他的許家,張勳也予厚待。

    .9.

    他也特講哥們義氣。張勳進入袁世凱的北洋系時,並不是北洋武備學堂出身,所以相對段祺瑞那批覈心圈子來說,不是嫡系。但因爲人講義氣、豪爽,對北洋系的兄弟揮金如土,又年長几歲,所以那批北洋將領都稱張勳爲“大老哥”。

    除了重情和哥們義氣,封建道德理念最重要的就是“忠”了,而張勳身上最不缺的就是忠了。可以說一個忠字,影響了張勳一生。

    因爲所謂的忠,雖屬於過了時的舊東西,但如果是忠於民主,忠於共和,儘管對民主和共和的真諦一無所知,但這個“忠”畢竟能指導他做正確的事。可惜,他忠於的是一個腐朽、沒落的王朝,這也就使他註定走上了不歸路。

    前邊提到過,一九零零年,八國聯軍打進北京城的時候,山東巡撫任上的袁世凱參加“東南互保”,張勳曾多次和袁世凱請戰前去勤王。慈禧帶着光緒出逃返回京城時,迎接他們回京的,就是袁世凱指派的張勳。

    當時張勳還只是個團長,能有機會服侍當今聖上和太后,那是何等榮光!回京的這一路上,張勳鞍前馬後,晚上親自爲慈禧站崗。

    患難見真情,慈禧明白這樣的忠勇的人,非常稀缺,於是慈禧對張勳各種獎賞,御賜不斷。一九零一年他被調北京,任宿衛端門御前護衛,多次擔任慈禧太后、光緒帝的扈從。一九零八年,光緒慈禧相繼歸西,據說張勳哭的眼睛都流出了血。

    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前夕,張勳被任命爲江南提督。雖然這個時候的提督無法與幾十年前的提督同日而言,但對於孤兒出生的張勳來說,那是無上的榮耀。武昌起義後,在各路北洋軍閥都順水推舟的宣佈放棄抵抗,支持革命的時候。張勳率衆死守南京,維護給他一生榮耀的恩主:清王朝。面對氣勢如虹的革命軍,死扛一個月,“南京戰役”成爲辛亥革命中最慘烈的戰役之一?。

    在這次徐州會議召開時,外間盛傳是討論復辟,因此全國大譁。張勳覺得時機還不成熟,便於六月十日給北京陸軍部次長田中玉、巡警總監吳炳湘公開否認是討論復辟。

    電雲:“勳在前清受恩深重,而袁大總統二十年知遇之感,尤非恆泛,故居常每對人言,君恩不可忘,知遇之感不可負,第此純系私感。至大勢所趨,則勳素以國家爲重,萬不肯以一毫私見屬於其間,今者國家多故,變出無常,適勳邀集各省代表在徐集會,並有謠傳謂勳主張復辟,實無其事。勳蒸印。”

    參加徐州會議的原來只有奉、吉、黑、直、豫、晉、皖七省代表,會議後張勳繼續吸收各省北洋軍閥參加,因之九省同盟及十三省區大同盟的傳說盛行一時。

    加入同盟的軍閥,儘管抱有各種不同的目的,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利用這個同盟來保障個人的權利和地位。

    除了參加的軍閥而外,還有帝制派和政治陰謀家在幕後興風作浪。他們也各有目的,有的企圖推翻共和制度,以便恢復舊制度,有的則是利用軍人作爲政治鬥爭的武器。

    除徐州而外,天津也是一個策動政治陰謀的大本營,不時的傳出:推舉段祺瑞爲副總統、以徐世昌爲內閣總理以及驅逐黎元洪、擁戴溥儀復位的各種不同主張。

    天津、徐州之間經常有祕密人物往來,傳說徐世昌也曾祕密到過徐州。

    八月間,衆議院議員趙炳麟提出軍人不得干涉議會案,張勳就聯合多人通電予以痛斥。九月間,衆議員陳允中等質問督軍同盟的問題,張勳等又有第二次排斥國會的通電發表。

    督軍團在北京胡作非爲,一會兒主張對德宣戰,一會兒贊成包圍議會,最後又幹涉立法。可是,這個最好出風頭而又最好發議論的大督軍張勳,此時卻在一旁不發一言,不做一事。

    有一天,黎元洪忽然想到了他:這個老粗是反對對德宣戰的,又是個不願擁護段內閣的,倘能把他拉到自己的陣線來,豈不是可壯己方聲威,於是請李經羲聯絡張勳。

    李是前清時代的雲貴總督,洪憲皇朝嵩山四友之一,蔡鍔和張勳都是他的老部下。李推薦江西籍國會議員郭同到徐州連絡。

    與此同時,段祺瑞也看中了張勳,想從他那裏得到支持。段估計張有兩件事可引爲同志,第一痛恨國會,第二輕視總統。於是段派徐樹錚祕密到徐州,試圖聯合他共同對付黎元洪和國會。

    張對兩方人都不得罪,也都是好言敷衍。在他看來,解散國會是絕對贊成的,驅逐總統亦無不可,可是假若兩者之目的是擁段,他纔不願爲此出力。他只是想的是想利用府、院之爭,國會與內閣之爭,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張勳的目的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