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民國風雲人物演義 >第269章 復辟大戲開鑼了
    民國六年三月,陸榮廷從兩廣經徐州赴北京,張勳迎陸於車站。

    兩人是老朋友老同事,張堅邀陸赴帥府歡聚,張在宴會中向陸談起“民國不如清朝,共和制度不如君主政體”,以試探陸的態度。

    陸仍不置可否,而張卻認爲潘博的遊說已經成功,陸確不表示反對,只是不便公開贊成復辟而已。

    後來陸榮廷入京後,曾往故宮謁見溥儀。外間有陸獻女爲妃的謠言,使張勳更確信不疑陸是自己人了。

    “南陸”已沒問題,下一步是“北馮”了。

    當督軍團在北京城鬧得烏煙瘴氣的時候,馮國璋派潘到徐州來探聽張勳對時局的態度。張勳問起馮的態度。

    潘博信口開河地說:“華帥是個胸無主見的人。不過善於謀己,如果大帥和北洋諸帥都主張復辟,華帥一人不會反對的。”

    潘的話正和張對馮的看法一致。

    張爲了慎重起見,寫信給馮,把府院之爭等歸咎於國民黨,捏指那是國民黨企圖推翻北洋政.府的政治陰謀。他在信中對國體問題提出疑問,暗指“民主共和”不合國情。

    信的末了他寫道:“爲了抵制西南,爲了鞏固北洋團體,必需另謀解決時局的方策。”這是張在對馮投石問路,想窺探馮對復辟的態度。

    幾天以後,馮國璋回信完全同意張的意見。請張主持所謂的“對策”,表示自己願追隨其後。張接到馮這封信後,完全放心了。

    .9.

    可是,這不是真的。原來馮回張這封信,馮不但未曾過目,甚至連張給他的信都根本不知道。

    當潘博知道張勳寫信給馮國璋的用意後,立即打密電給胡嗣瑗,叫他用馮的名義答覆張一封信。囑咐胡不必給馮過目,覆信要能使張滿意。

    馮素來不大看公事,胡便可以肆意妄爲。

    這時,日本政.府派參謀次長田中到中國來,鼓勵中國對德參戰,同時和段內閣祕密接洽中日軍械借款。

    田中於五月十四日到徐州訪問張勳。田中向張勳表示,中國局勢非常混亂,日本政.府對此非常關切。倘若這個局勢是由於制度問題所致,而中國有實力人士認爲共和制度不適合中國國情,非採取收拾時局的其他途徑,則日本政.府也願意予以善意而適當的援助。

    張於是認爲,日方是會支持清廷復辟的。

    前面已經說過,黎、段兩人本來都是極看不起張勳的,但是當他們迫切需要外援的時候,就把這個怪物當作爭相拉攏的對象。他們對張勳同樣有一種錯誤的看法,以爲張勳是一個不善於使用政治陰謀,不會玩弄兩面手腕的爽直漢子。

    在黎、段兩人爭相拉攏的時候,張勳對黎說的是一套,對段說的是另外一套。他的目的是要利用黎逐段下臺,然後利用督軍團逐黎而擁溥儀再登大位。當督軍團與黎因解散國會問題僵持不下的時候,他又電邀督軍團到徐州舉行第四次徐州會議。

    五月二十三日,由北京掛專車直放徐州的有倪嗣沖、張懷芝、王佔元、趙侗、李厚基和各省軍閥代表共計二十餘人。

    值得注意的是,孟恩遠隨車到天津就下了車,曹錕託病回到保定,原來在天津的李純也未隨同前往,王佔元在徐州只住了一夜就由隴海路到鄭州轉車南下。

    因此,實際上參加第四次徐州會議的只有督軍團的一部分和一些軍閥代表。但是,第四次徐州會議有五個督軍親自參加,這就比以前的三次徐州會議顯得更爲顯赫一些了。

    如果說前三次徐州會議的議題主要是謀取北洋內部的團結,那麼第四次徐州會議則是不折不扣的復辟會議。

    張勳的總司令官張文生後來回憶,開會的時候張勳沒出席,而是讓他的祕書長萬繩栻做傳聲筒。

    會議開始後,督軍們公推張勳挑頭兒倒黎,然後請馮國璋出任總統,總理還由段祺瑞當。

    萬繩栻知道張勳的目標是讓遜帝溥儀復位,因此雙方沒談攏。

    晚宴上,負責招待的張文生不勝酒力,倒在沙發上睡着了。

    迷迷糊糊之間,他聽到徐樹錚對倪嗣沖說:“他(張勳)是復辟的腦子,別的他聽不入耳,咱們就贊成他復辟,等他復辟時咱們再想別的法子。”

    接着有人說:“走,咱們找他當面談談。”

    爾後,一行人徑直去找張勳。聽完這番對話,張文生感到這些人並不真心同意復辟,他們只想拿張勳當槍使,把黎元洪趕下臺。

    他去找張勳彙報,卻看到張勳與衆人正聊得起勁,復辟大計似乎已然敲定。忠言逆耳,此時再說什麼,張勳也聽不進去了。

    衆人商定,張勳作爲調停人進京調解府院之爭,然後解散國會,將黎元洪趕下臺,迎溥儀復位。

    復辟事宜談妥後,張勳令人找來一塊黃綾子,讓大家在上面簽字畫押。簽字的人有安徽省長倪嗣沖、徐樹錚、馮國璋的代表胡嗣瑗、段祺瑞的代表曾毓雋,甚至還包括南方的革命黨人譚延闓。

    據張文生回憶,這塊簽了字的黃綾子,原本是張勳的二太太找來給少爺祛邪用的,此時卻成了歷史見證。

    明眼人一看便知,這些響應者不過是政治投機而已,只有張勳信以爲真。於是,一場荒唐的復辟大戲正式開鑼了。

    隨後討論到實行復闢的策略問題,決定先由參加會議及有關各省的督軍宣佈與北京政.府脫離關係,要挾黎解散國會。張勳暫時則不參加,僞裝成“調合人”。

    二十四日,張勳根據會議所決定的策略,電黎雲:“各省督軍及各省代表二十餘人昨晚偕同到徐,以憲法問題就商。旋奉公府祕書廳漾電開……等因。鹹以民國適用責任內閣制,凡任免官吏,向由國務院發出,非由國務總理副署,不能發生效力。祕書廳職司機要,對於此事,本無責任可言,今忽逾越職權,擅發通電,宣佈命令,殊屬創舉,當然不能認爲有效。共和國家首重法治,如果任意出入,人民將何適從?中央現既首先破壞法律,則各省惟有自由行動等語。事關法律問題,理由極爲充分,如無持平辦法,必將激生他變。謹飛電直陳,敬候鈞裁。”

    這個電報是以第三者的口吻,以關懷黎的口吻說出來的,暗示他願意出面來擔任黎與督軍團之間的調合人。

    當張勳在徐州起勁地搞復辟時,北京的黎元洪卻一無所知。他以爲免去段祺瑞總理職務,就可以去掉一直以來的這塊心病,沒想到事與願違。

    不過,他的噩夢還剛剛開始。

    他不是北洋派,也不被北洋集團待見,當初能力排北洋衆人的反對而當上總統,很重要的是有段祺瑞極力維持。他從來沒有想到要與北洋派爲敵,他的目的僅僅在於排去一個目無總統的段祺瑞。爲了避免北洋派因免段而可能引起誤解,所以不止一次地請北洋派元老徐世昌繼段之後組織內閣,但是在天津的徐則堅決不肯趟這渾水。